讲实话 等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lee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常造句
  隔壁的小男孩李里比较淘气,但是也不得不承认他有一些天分。一天,学校的语文老师布置造句作业,课堂上没做完,被老师逼着回家做。我还是第一次见他这样用功做作业,凑过去一看他写的造句居然特别:
  难过——王叔叔家门前的大水沟很难过。
  如果——瓶装的饮料不如果汁营养。
  天真——今天真热,我肯定要去游泳。
  十分——我的数学只考十分,我很难过。
  从容——我做事都是先从容易的做起。
  
  中国餐馆
  早期华人移民到美国西岸,多半靠经营中国餐馆生活,一家人分工合作,爸爸管账房柜台,儿子跑堂,老妈掌厨, 一家人倒也其乐融融。
  一天,一个外国人头一回进中国餐馆,不谙点菜方法,儿子看客人是一个人来,就推荐牛肉面,儿子大喊:“牛肉面一碗。”
  不一会儿,面条就端了上来。习惯吃生冷食物的外国人没有注意到汤面上油遮盖了蒸气,一不小心烫了嘴,也打翻了碗,老妈在厨房听到了就问:“啥事情?”
  儿子赶忙拿了抹布上前收拾,并回答:“碗打了!”老外听成“One Dollar”就掏出1元纸币赔偿。老妈在厨房又问道:“谁打的 ?”老外又听成“Three Dollar”,赶忙又补了3元。老爸侧过身来说:“他打的!”老外听到又涨到“Ten Dollar”。吓得丢下一张10元纸币夺门而出。一家人面面相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一起搬家
  一个小偷潜到朱哈家偷东西。朱哈没有做声,却看得很清楚。
  小偷背着大包小包的东西一出门,朱哈也立刻拿了几件家什追了出去。一路上,朱哈尾随着小偷,左拐右拐,终于到了他家。小偷看见朱哈,奇怪地问:“老头,你怎么进来了?”朱哈回答:“咳!我们不是把家一起搬到这儿了吗?以后还望你多多关照!”(禹峰辑)
  
  
  中医典故
  
  讳疾忌医
  一次,扁鹊到了齐国。齐国国君田午热情地招待他。扁鹊见到田午,认真地对他说:“目前,您的肌表部位有疾病,要是不治,病毒会蔓延下去。”
  田午是个很自信的人,他听后不以为然地说:“我知道你是名医,但是我没有病。”待扁鹊退下,他对旁人说:“医生就是喜欢靠治疗没有病的人来炫耀自己的本领。”
  过了5天,扁鹊又见到田午,说:“您的病现在到了血脉,不治恐怕要加重了!”田午说:“我没有病!”脸上显露出厌烦和不高兴的神色。
  又是几天过去。扁鹊再次向田午提出忠告:“您的病现已深入到肠胃,再不治疗就不可收拾了!”田午听罢拂袖而去。
  又过了没多久,扁鹊再次遇到田午,什么也没说转身便走了。田午感到纳闷,派人追上去询问其中的缘故。扁鹊回答说:“当初,国君的病仅在肌表,汤药和灸法可以治;在血脉,针刺可以治;在肠胃,药酒尚可治。现在病入骨髓,即便是传说中掌管生死簿的神也没法治,我更不敢主动请求医治了。”
  3天后,田午感到浑身不舒服,他马上想起扁鹊,连忙派人去找。可是扁鹊已经借故离去。中医认为:“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没几日,田午便死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了疾病,应该积极治疗,若讳疾忌医,到头来只会害自己。
  (田玉贞 辑)
其他文献
人生七十古来稀,我的叔叔万祥贵2月4日就满70岁了,可乍一看上去,不过60岁罢了。他思维敏捷,神采奕奕,从一家报社退休后,又被返聘回去搞质检,一干就是8年。这样年轻的心态、充沛的精力,还得益于其妻子陈国宁耐心周到的关怀。  由于历史的原因,叔叔曾被错划为“右派”,两次不幸的婚姻都被迫妻离子散。在下放到农场劳动“改造”的那些年,既锻炼出了他强壮的身体,又锻炼出了他宽容、达观的心态。磨难的命运,不但没
期刊
老伴今年77岁,是个农村家庭妇女,只上过小学,虽然她的文化水平不高,胸怀却十分宽广,深受儿孙的敬爱。  老伴友爱弟妹。解放初期,我在小学任教,工资很低。我一个人的收入,要承担一家三口的生活,已经够拮据了。两个10多岁的妹妹,很想上学读书,父母无力供给。妻子知道这事后,支持我把两个妹妹带到场镇就学。她省吃俭用,艰苦到了冬无棉衣,分娩时无蛋禽营养的地步。可她还是给妹妹们做棉鞋过冬,好让她们安心学习。 
期刊
5年前,由于长期过度劳累,我患上了颈椎病,从单位一退休便走进了老年活动室。打了几次乒乓球,感到挺好,不知不觉地与乒乓球就结了缘。如今,我对这项活动已经着了迷,觉得一天不挥拍打上一阵子,就会浑身不舒服,似乎少了点什么,这便是我的“乒乓球之缘”。  乒乓球是一种高雅的休闲运动,不但年轻人打起球来轻松活泼,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它也是一项不可多得的健身运动。当我挥起球拍,任球儿在空中来回飞翔时,虽然有些儿累
期刊
那天清早,我刚打开手机,电话就响了。  听铃声,就知道电话是父亲打来的。他在电话那头说:“儿啊,今天你‘滚阳沟’(过生日),要买点好东西庆贺一下,你出门在外,不要亏待了自己……”  父亲的话不多,可我的心里却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样样都有。父亲老了,岁月的沧桑已经在他身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秃顶,额头上的皱纹很深很密,稀疏的头发斑白如霜,一双大手皲裂而粗糙。  父亲是一个脸朝黄土背朝天的
期刊
我和我的婆婆不是母女却胜似母女。  孩子的出生让我和丈夫手忙脚乱。丈夫是军人,常年不在家。我们正在焦急万分,愁眉不展时,婆婆和公公从乡下老家赶了过来。  婆婆每天早晨七点便准时出门去附近的菜市场买菜,然后回家煮糖水鸡蛋给我吃,她总说多喝汤奶才多,孩子长得快。我不爱闻那鸡蛋的味道,可是看着婆婆关爱的眼神,想想女儿,我硬是硬着头皮吃到满月。  有天,我忽然觉得特别想吃莴笋,头天晚上便告诉婆婆让她买点。
期刊
前几年,一曲《常回家看看》唱遍大江南北,一时间,令长城内外那些空巢老人们听得如痴如醉、热泪盈眶,能唱的跟着哼两句,不会唱的也逢人便说这歌唱得好,唱到了心坎上。“找点时间,找点空闲,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妈妈准备了一些唠叨,爸爸张罗了一桌好饭……”  好几年过去了,现在还不时可以听到那熟悉的歌声。不同的是,时过境迁,现在好些老爸老妈,一提到“常回家看看”就心惊肉跳,一脸的无奈和烦恼。找什么时间?他
期刊
上个世纪中叶,我在贵州大学艺术系油画专业读大三时,受省美术家协会派遣,与杨长槐、何伊华两位同班同学一起,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旅行写生。在20多天的时间里,先后到凯里、台江、三穗、黄平、黎平、锦屏等好几个县城。每到一地我们都是先在城内城外作写生画,然后步行到民族风情浓郁的寨子走村串户,画村寨风光,画村民的生活和劳动情景,也给老人和男女青年画肖像。  杨长槐师兄当时在孟光涛先生门下专攻中国山水画,何
期刊
去年我和老伴到美国探亲,按理说那里的生活环境不比国内差,可是总觉得没有在国内舒适自在。究其原因就是在国内形成一种生活习惯,一下子要适应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感到措手不及,有时还会产生一种尴尬与无奈。  我们去美国时正是春天,天气乍暖还寒。我穿一件暗蓝色羊毛衫,外罩一件深藕色毛料大衣,黑色毛料裤,皮鞋。在国内这是普普通通的装束。可是到美国以后就很不合拍。美国人平时不穿毛料,多数人都穿牛仔裤、T恤衫、运动
期刊
老伴并不老,今年刚好60岁,自从去年冬天退休回家后,一向温顺、绅士的老伴突然变了一个模样,经常在家里发脾气。有时我说他几句,他便好几天不言不语。更气人的是,有时还拒绝吃我做的饭菜,独自下馆子吃饭,并时不时闹个“离家出走”,不声不响便跑到女儿家去住下。一开始,我体谅老伴刚刚退休,不习惯悠闲的老年生活,因而总是尽量让着他。然而半年过去了,老伴仍然沉默寡言,心情忧郁,对生活百无聊赖。有好几次我说他生活态
期刊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面对一个不孝独儿子残忍虐待亲生父亲的罪恶,身为法官的我感到非常痛心。案件虽已了结,案卷虽已合闭,可不孝独儿子的罪恶行径在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永远都抹不去……    老人:生下独儿无一孝    册亨县秧坝镇,一方水土养育着勤劳致富的布依人。然而,该镇者术村一组80岁的布依老人岑昌荣与其老伴岑丫形却被自己的亲生儿子岑仕江折磨得贫困潦倒。  岑仕江有6兄妹,唯独他是儿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