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久跑无痛苦练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痛苦练习法一般是指目标明确,有两个或以上的跑伴,以放松自然的速度跑,从中找到舒适的感觉,从而克服或是避免极点带来的痛苦的练习方法。
  在长跑教学中,传统的观点认为“极点”的出现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只有以顽强的意志品质克服“极点”的痛苦,才能达到耐力的提高。但是我们是否忽略了另外一些人的特质,他们对痛苦的忍受力的确低,心理上的疲劳来的更早一些。应该说具备这一特征的学生在教学团体中不在少数,他们的精神状态常常可以影响整个班级情绪。再加上现在大多数的学生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因此对大多数的学生来说长跑是一种痛苦。新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主张以全面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终身教育,以情感教学入手,强调乐学、好学、育体与育心相结合,使学生能在和睦融洽的环境中,锻炼身体、磨练意志、陶冶情操,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学的观念上,强调学校体育必须是全员的体育、成功的体育、终身的体育,体育课必须情感交融和身体发展并举,体育教学结构应是融认知、情感和身体发展为一体的三维立体结构。无痛苦练习法在改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发展耐力的同时,又能保持愉快心境,减少学生的恐惧感,体会运动的快乐。
  一、耐久跑教学中的三要素
  (一)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考虑到耐久跑教学的实际情况,加上耐久跑的自身特点。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耐久跑知识的传授、灌输讲解上,而且还表现为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认识和挖掘调动上。本身学校体育“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以达到全面健身目的。其次,要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 耐久跑要运用多种方法、手段、精讲多练,使学生能体会到其中的健与美。把耐久跑和游戏等相结合进行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以發挥学生的特长,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
  (二)注意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
  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是否融洽,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的成效。因此,教师在耐久跑教学过程中所持的基本原则应是“引导、启发、教育、鼓励”,将“言、行、意、情”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平时多关心学生,洞察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心情不好时教师及时疏导其不稳定情绪。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以是一种教学反馈,可以及时的调整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以健身为目的,课内外一体化
  在耐久跑教学中让学生明确耐久跑是一项极好的锻炼身体项目,同时也是终身体育中简单又实用的锻炼手段。跑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健身,因此跑在学校教育中占有有很大比例,所以耐久跑教学要运用各种群体活动相结合,达到教学的一体化。
  二、无痛苦练习法与耐久跑相结合的主要措施
  (一)明确锻炼的意义和作用,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充分认识到长跑的意义与价值,让学生了解耐久跑生理特点,增强学生自信心,特别是与其他相比较长跑的生理价值更具有独特性。让他们坚信只要通过不懈努力锻炼,将会得到身体机能的提高,并从中感受快乐,在这里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运用一系列的具体事例或用录象等直观的方式来传达快乐动机。
  (二)从方法上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节奏,减少身体上的痛苦。在耐久跑教学中,有些学生由于耐力素质差,会出现一些生理不适现象,如“运动极点”现象。所以在练习之前,要安排一定时间的理论教学内容,使学生懂得“运动极点”是跑途中因内脏器官机能的惰性产生的一种暂时不适应现象,并向学生介绍防止,克服“运动极点”的方法。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对基本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后,在实践上加强指导,让学生对自己的身体节奏有所了解,掌握了解自己的节奏的方法,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准自己的运动的节奏,减少身体上的痛苦。
  (三)加强指导,让学生跑好第一次。第一次练习是打好后面基础的关键,减少学生的恐惧心理,让学生体会初次成功的乐趣,从而树立学生的练习信心。教师的指导主要是控制跑速、督促学生尽量放慢速度,而不是监督学生的速度。没有练习经验的学生不知道自己怎样的速度才能跑完全程。刚开始练习速度的把握是关键,过快则可能造成腹痛、胸闷,抽筋等不适症状,有的人已成为条件反射,习惯性发作。所以第一次练习以舒适为标准。身体适应后速度自然会提高。
  (四)选择好自己的跑伴,自发组成学习小组。虽然每个人的长跑节奏不同,但由于耐久跑本身的特点,路程长、时间长。一个人太孤独,而人太多则又达不到效果。因此选择同伴非常重要。让学生自己选择跑伴,自发组织成一个学习小组。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多个。但对同伴的要求是耐力水平、跑步节奏相近的,在跑步的过程中能够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又不干扰对方。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跑步水平,达到预期的目标,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从以上的结果我么们可以看出,无痛苦练习法对耐久跑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但是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对跑的速度的问题上,分清“跑”“走”,在速度和距离的关系的处理上等都需进一步的调整提高。
  体育教学应该重点提倡“有乐趣,充实的教学”,具体说就是体育教学要注意运动的乐趣,强调在技能和体力方面要有量和质的保障,为了符合这种要求,我们必须重新认识“站在学生立场上进行教学”的指导思想,必须研究学生对体育课有什么希望,选用什么样的教材和怎样进行教学。教师只有不断的提升,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课外活动作为学校体育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好与坏,直接影响体育的发展。在我国教育与学校体育的发展中,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认识,即使在同一时期的认识也有不同。   关键词 课外体育 活动 学校体育     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多种多样,是体育课的延伸和补充。如何理解和认识体育教学与课外活动,以及课外活动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呢?   一、课外体育活动的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1-000-01  摘 要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如何做好体育教育教学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去探讨。在成功的实施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创新”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本文就通过论述我国的体育教学创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探讨了如何在体育教育教学中进行有效创新的问题。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创新 策略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1-000-01  摘 要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当今教育发展必然,教师如何实施创造性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新形势下重大课题之一。它决定了体育教学应该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从更新教育观念,是实现个性发展的教学的前提下,对营造创新环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个性、培养创新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1-000-01   摘 要 在职高体育教学过程中,本文提出了情感教学的策略,通过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赞美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愿望,充分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体育意识。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情感教育 融合    职高体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理论研究,是一个既有理论价值,又
S-层蛋白(S-Layer Protein,SLP)是古细菌和真细菌表面由单分子蛋白或糖蛋白亚单位组成的晶格状结构,它位于细胞壁或细胞膜外层,以非共价键相互作用。通常可使用高浓度变性剂或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1-000-01  摘 要 高中体育和健康课新《课程标准》虽然已经公布并实施了七年,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有不少教师缺乏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的必要认识,为此,文章重点分析了这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一、忽视学生个体差异,不注意因材施教;二、忽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三、缺乏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1-000-01  摘 要 体育游戏是一项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体育活动项目,是中学体育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怎样上好体育游戏课作了认真的分析、探讨,具体阐述为三个基本环节,即游戏课的准备、游戏课的进行、游戏课的讲评。  关键词 体育游戏课 准备 组织与教学 注意事项 讲评    体育游戏是一项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1-000-02  一、前言  教育无疑是理性的事业,日常的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它应当充盈着理性精神,并由健全、合理、澄明的理性来引领和规范。相应的,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教师就有必要形成合理的教学理性来审视、评量和改造自己的教学观念以及具体的教学行为。当前我国体育教师正在由传统的“工匠型”向“专家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