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还田对石灰性土壤Zn形态及其有效性的影响

来源 :应用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e_j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尼龙网袋田间填埋的方法,研究了玉米秸秆还田对石灰性土壤Zn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用Zn肥相比,秸秆还田对提高土壤全Zn含量贡献较小;施Zn肥和添加秸秆处理均显著增加土壤有效Zn(DTPA-Zn)含量,且施Zn肥处理增加的幅度更大;高锌秸秆还田后释放的Zn更易转化为土壤DTPA-Zn,转化率达49.0%,秸秆还田后土壤DTPA-Zn转化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施Zn肥处理的变化不大.土壤交换态Zn(Ex-Zn)、碳酸盐结合态Zn(Carb-Zn)、氧化锰结合态Zn(OxMn-Zn)、紧结有机态Zn(Sbo-Zn)和残渣态Zn(Min-Zn)含量在各处理中差异不大,施Zn肥处理的土壤松结有机态Zn(Wbo-Zn)含量显著大于对照和只添加秸秆处理.尽管玉米秸秆的含Zn量较低,但秸秆Zn释放后更易转化为DTPA-Zn,秸秆还田同时施用Zn肥是提高石灰性土壤供Zn能力的有效方法.
其他文献
摘 要:《构法华寺西亭》是唐代诗人柳宗元谪永期间所作,对于该诗的创作时间,学术界说法不一。本文以诗歌内容以及与之相关联的诗篇为线索分析,认为该诗应作于元和二年春。  关键词:构法华寺西亭 创作时间 元和二年  《构法华寺西亭》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的诗篇。关于该诗的创作时间,学者的说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韩醇先生的《诂训柳先生文集》:“集有永州法华寺新作西亭记,在元和四年,观诗意,在其年夏各异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