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淤血综合征不同治疗方法相关并发症及处理

来源 :实用妇产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h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盆腔淤血综合征(pelvic congestion syndrome, PCS)是引起女性慢性盆腔疼痛(chronic pelvic pain, CPP)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主要的病因是盆腔静脉的慢性淤血,大多数PCS患者均有卵巢静脉曲张的表现,故又称卵巢静脉综合征。PCS多见于育龄期女性,其临床特征性症状为“三痛两多一少”,即:盆腔坠痛、低位腰痛、深部性交痛;月经量多、阴道分泌物多;妇科检查阳性体征少[1],与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不相称。
其他文献
盆腔淤血综合征(pelvic congestion syndrome, PCS)是一种临床症状表现为超过半年以上无规律性的慢性盆腔痛(chronic pelvic pain, CPP),病理特点表现为盆腔静脉血流不畅、盆腔静脉充盈扩张的疾病。主要表现为CPP症状、乏力、痛经或不孕症等,也出现在无症状女性中[1],因其隐匿性,使其诊断成为一种挑战性工作。PCS的诊断需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炎症性肠病、尿路疾病或盆腔炎。
盆腔淤血综合征(pelvic congestion syndrome, PCS)是引发女性慢性盆腔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自1857年,Richet首次观察到女性慢性盆腔痛与“盆腔静脉曲张”现象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至今已经过去164年,但直至今日PCS仍面临病因复杂、诊断困难、各种治疗效果不肯定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与挑战。而PCS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健康、社会心理状况以及家庭关系,同时其造成的危害消耗了大量的社会卫生经济资源。
盆腔淤血综合征(pelvic congestion syndrome, PCS)是盆腔静脉综合征的一种,为育龄期妇女慢性盆腔疼痛(chronic pelvic pain, CPP)的常见原因之一,往往表现为与妊娠无关的、出现在盆腔或腹部的间歇性或持续性疼痛,可持续3~6个月[1]。CPP是妇科求诊中常见主诉,由于临床症状表现多样,查体阳性体征少,缺乏客观检查诊断指标,使PCS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盆腔淤血综合征(pelvic congestion syndrome, PCS)是由于盆腔静脉曲张及慢性淤血导致的盆腔静脉循环障碍症候群。PCS是解剖、生理、内分泌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发病机制不清。PCS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多数患者表现为慢性盆腔疼痛(chronic pelvic pain, CPP),具有卵巢静脉曲张的表现,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
阴道助产(assisted vaginal birth)是指在阴道分娩第二产程使用胎头吸引器或产钳直接牵引胎头,以实现或加快胎儿阴道分娩的重要手段,包括产钳助产术和胎头吸引术两种[1]。近年来剖宫产率持续升高,已超过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制定的15%的标准,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