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重组肝细胞生长因子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系增殖及侵袭的影响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c702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人类重组肝细胞生长因子(rhHGF)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系侵袭、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培养U251细胞;用10、20、30 μg/L不同浓度rhHGF作用U251细胞48h,以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MTT法检测rhHGF对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以过河实验、粘附测定、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blot检测rhHGF对U251细胞的侵袭力和对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钙粘素(E-cadherin)表达的影响.结果 rhHGF可明显增加U251细胞的增殖和生长,且随浓度提高作用增强,呈剂量效应关系.过河实验、粘附实验显示rhHGF能增强U251细胞的体外侵袭和运动能力,随浓度提高,过河时间缩短,细胞粘附力增加(P<0.05).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测定显示rhHGF作用48 h后,U251细胞PCNA表达上升,E-cadherin表达下降(P<0.05).结论 rhHGF可促进人胶质瘤U251细胞的生长和增加其体外侵袭能力,推测其机制与直接增加U251细胞迁移运动,干扰U251细胞PCNA、E-cadherin蛋白表达有关。

其他文献
由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术前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阳性的患者肾移植后HBV复制增强,肝细胞损伤加剧,肝功能进行性衰竭,容易发展为活动性肝炎和肝硬化等,并且有可能发展为肝细胞肝癌.感染HBV的肾移植受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自发性转阴率和乙型肝炎e抗原的转换率均明显较感染HBV的免疫功能正常者低[1].1987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有32例术前HBV标志物阳性的患者在我院接受肾移
期刊
目的 探讨活体肾移植供者术后生存质量及恢复情况.方法 对2004年以来219例肾脏捐献超过1年的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进行随访,评估供者的肾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供者捐肾时年龄为(43.3±11.6)岁(19~66岁),随访时间为术后12~103个月,随访截止时供者存活率为100%.术后稳定期(1年后)供者血清肌酐(Scr)为(84.0±18.7)μmol/L,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供者器官的质量是决定移植器官短期和长期功能好坏的重要因素.应用各种有效和精确的检测技术来确定供者器官的质量,优化器官移植的管理,降低移植物功能丧失的风险,避免质量差的器官移植是移植领域目前存在的挑战.指导个体化治疗是移植领域当前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小分子RNA (miRNA)是一类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者,参与机体内各种生理过程的调控[1],如参与了免疫细胞的成熟与分化
期刊
目的 统计肾移植术后并发恶性肿瘤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发生率增高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接受肾移植的1814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并发恶性肿瘤的受者进行分析.结果 1814例肾移植受者中29例并发恶性肿瘤,肿瘤发生率为1.60%(29/1814),发生肿瘤时受者年龄为(52.7±9.5岁)(30~69岁),发生时间为肾移植后(54.5±28.2)个月(
随着非清髓性移植(NST)、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等越来越多地被引入临床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仅以发病时间为依据进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分类诊断是不科学的,结合GVHD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进行判别更为重要.以往急、慢性GVHD的鉴别主要基于免疫介导的靶器官损害是发生在移植后100 d以内还是100 d以后:当移植后100 d以内出现斑丘疹、红皮病样皮损、恶心呕吐、厌食、大量腹泻、肠梗阻
期刊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2/信号传导子及转录激活子(IL-12/STAT4)信号途径激活在同种部分肝移植排斥中的作用.方法将供者SD大鼠与受者LEW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供、受者各40只.A组:全肝移植组;B组:部分肝移植组;C组:部分肝移植+IL-12硫代修饰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SPODN)治疗组;D组:部分肝移植+IL-12硫代修饰正义寡脱氧核苷酸(SPODN)对照治疗组.观察移植肝排斥病理以及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监测对面神经保护的临床意义.方法 24例患者分为术中面神经监测组(12例)和术中无面神经监测组(12例),通过House-Brackmann评分标准评价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的面神经功能状态;同时比较两组面神经解剖保留率情况.结果 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的面神经功能状态数据进行分析,两组术前面神经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周面神经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监测组面神经
Rasmussen脑炎(rasmussen encephalitis,RE)是一种散发的起病于儿童期的病因未明的疾病,早期多表现为部分性癫痫或癫痫持续状态,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疾病发展到晚期将导致病儿偏瘫及智能障碍.患者对抗癫痫药物反应差,病变侧的大脑半球切除手术是惟一有效的治疗办法.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未明.而影像学及病理特点是RE区别于其他疾病的表现,也是该病的诊断要点[1-2],以下就RE在
期刊
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是指伤后数小时内脑组织广泛肿大[1].其临床表现多变;绝大部分病人预后不良,但有少数病人却表现为可逆性的临床过程.作者选择多个凝血功能指标进行分析,对判断病人预后进而逆转病情有指导意义。
期刊
目的 探讨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3D-CTA)在出血性脑动静脉畸形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自2007年3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破裂脑动静脉畸形患者19例,对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A检查,并经DSA对照检查、手术证实。 结果首次CTA检查发现14例阳性,其中急诊直接行开颅血肿清除+畸形血管团切除4例,术后复查CTA及DSA提示全切除;3例首次CTA及DSA检查均为阴性,1年后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