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史载,欧阳修写文章十分认真。有一次,他写了一篇《醉翁亭记》,开头见滁州四面有山,写了几十个字。初稿写好后,他觉得不满意,又反复修改。一连改了几次,最后改定时,只剩下“环滁皆山也”五个字。他的妻子见他改得非常辛苦,便劝他不必自讨苦吃。欧阳修却说:“文章不写好,我怕后生讥笑,更怕给后人留下话柄啊。”
已故著名作家秦牧生前也曾表露过自己的“害怕”心态。在一次作品研讨会上,他发言说:“我们这个世界,多的是四舍五入的事情,四和五相差很小,但是五进一而为十,四舍而为零,就仿佛相差很大似的。其实,这并不是很公正和科学的。处在五入状态的人,赢得的常常有相当部分只是虚名……当人们称赞我的时候,我觉得心虚甚至害怕,觉得名实不符,名过其实。”秦牧的这种“怕”和古人的欧阳修的“怕”相似,他害怕的是自己名不副实、浪得虚名。秦牧畅言“害怕”的这种胸怀和品节,令人钦佩。
辩证地看,人生在世,即要有所敢,有时又要有所怕。敢,要用在对事业的大胆开拓,对正义的勇于维护上;怕,则应当用于对自己的正确估价,对自我的严格要求上。两者缺一不可,但切莫颠倒了地方。以敢打敢拼、敢说敢干闻名于世的彭德怀将军,也有过“怕”的时候。抗美援朝期间,彭总在审阅一篇题为《彭总会见记》的文章时,提出将“像长者对子弟讲话”几个字改为“像和睦家庭中亲人谈话”。他对作者说:“我是一个很渺小的人,把我写得太大了,使我有些害怕。”彭老总想的是别人把他“写”大了,“看”大了,然而从他这种“怕”中我们却正看到了他的高大。周恩来同志曾提出对工作的态度应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要时常生怕一不小心掉入冰下或跌入深渊;朱镕基同志就任总理后答记者问时,说他“很惶恐,怕辜负了人民的信任和重托”。他们这种“怕”正体现了一种对事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从这些“怕”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
邓小平同志生前一向主张改革开放要敢闯、敢冒。不过他也提倡要有所“怕”。他说:“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了也不好。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邓小平同志这番意味深长的话,很值得我们仔细体会。
心怀“怕”字,确实裨益无穷。“怕”是长鸣的警钟,“怕”是清心醒脑的良药,“怕”是躬身自省的“反光镜”,“怕”是催人上进的,“推动器”。让我们把“怕”字常存心间,在“怕”的约束、激励下,踏实走好人生每一步,实现人生价值的升华。
已故著名作家秦牧生前也曾表露过自己的“害怕”心态。在一次作品研讨会上,他发言说:“我们这个世界,多的是四舍五入的事情,四和五相差很小,但是五进一而为十,四舍而为零,就仿佛相差很大似的。其实,这并不是很公正和科学的。处在五入状态的人,赢得的常常有相当部分只是虚名……当人们称赞我的时候,我觉得心虚甚至害怕,觉得名实不符,名过其实。”秦牧的这种“怕”和古人的欧阳修的“怕”相似,他害怕的是自己名不副实、浪得虚名。秦牧畅言“害怕”的这种胸怀和品节,令人钦佩。
辩证地看,人生在世,即要有所敢,有时又要有所怕。敢,要用在对事业的大胆开拓,对正义的勇于维护上;怕,则应当用于对自己的正确估价,对自我的严格要求上。两者缺一不可,但切莫颠倒了地方。以敢打敢拼、敢说敢干闻名于世的彭德怀将军,也有过“怕”的时候。抗美援朝期间,彭总在审阅一篇题为《彭总会见记》的文章时,提出将“像长者对子弟讲话”几个字改为“像和睦家庭中亲人谈话”。他对作者说:“我是一个很渺小的人,把我写得太大了,使我有些害怕。”彭老总想的是别人把他“写”大了,“看”大了,然而从他这种“怕”中我们却正看到了他的高大。周恩来同志曾提出对工作的态度应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要时常生怕一不小心掉入冰下或跌入深渊;朱镕基同志就任总理后答记者问时,说他“很惶恐,怕辜负了人民的信任和重托”。他们这种“怕”正体现了一种对事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从这些“怕”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
邓小平同志生前一向主张改革开放要敢闯、敢冒。不过他也提倡要有所“怕”。他说:“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了也不好。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邓小平同志这番意味深长的话,很值得我们仔细体会。
心怀“怕”字,确实裨益无穷。“怕”是长鸣的警钟,“怕”是清心醒脑的良药,“怕”是躬身自省的“反光镜”,“怕”是催人上进的,“推动器”。让我们把“怕”字常存心间,在“怕”的约束、激励下,踏实走好人生每一步,实现人生价值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