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式流量控制技术在低粘度强底水油藏中的应用

来源 :广东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uablue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ICD(Autonomous Inflow Control Device)控水完井技术在国内外大量的应用表明,AICD技术能够有效抑制或延缓边底水锥进,实现油井增产以及提高油田采收率的目标.众所周知,对于未投产的新井,AICD控水的适用条件之一是要求地层原油粘度大于1.5 mPa·s.而对于地层原油粘度低于1.5 mPa·s的油藏,由于原油的流体性质跟地层水比较接近,对于AICD控水装置的灵敏性和精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AICD控水在此粘度范围应用的公开记录.本文以中海油深圳分公司AA油田的地层原油粘度1.471 mPa·s的低粘度边底水油藏水平井作为AICD控水应用实例,充分验证了AICD控水在低粘度原油油藏中的控水效果.与常规意义上的AICD控水完井不同的是,本井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成功实施AICD控水完井的地下原油粘度最低的油井,对于中海油南海油田低粘度原油的控水增油生产和开发具有开创性的历史意义.
其他文献
基于光响应开关的特性,我们使用邻硝基苄基类化合物作为开关,探究了硝基苄基光响应释放药物系统.以丝氨醇和炔丙胺为连接体,香兰素为原料,合成硝基苄基光响应开关.以青蒿琥酯为被释放基团,设计合成光控释放的青蒿琥酯药物.在通过紫外光320 nm波长照射下出现断键释放变化,建立紫外吸收峰模型,而对于青蒿琥酯进行光照射没有出现吸收峰变化.
本文研究采用脱氨膜集成装置,以50%硫酸做吸收剂吸收去除渗滤液中的氨氮.研究结果表明,膜吸收法对渗滤液中的氨氮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当含氨废水的pH为11.5,温度为40~45℃,单支膜的氨氮去除率为55%,4000 mg/L氨氮的可去除至70 mg/L,3200mg/L氨氮的可去除至30mg/L.将药剂成本压缩至33元/m3,在25℃的状态下脱氨,氨氮可从3310 mg/L脱至2880 mg/L.
本研究以双酚A为原料,开展了固定床加氢连续制备氢化双酚A产品试验,结果表明:90~110℃、5.0 Mpa、0.5 h-1、氢酚摩尔比10,双酚A残余置≤1.0 ppm,产品选择性≥98.0%;分离后氢化双酚A产品纯度≥98.5%,产品质量高于进口优等品,催化剂连续运行3000 h,活性稳定性未见明显变化.开展了工业放大试验,产品纯度稳定≥98.6%,吨级产品经下游多家客户试用,可完全替代国外高端氢化双酚A产品.
目的:通过对奥贝胆酸进行稳定性考察,明确影响有关物质增长的关键因素,建立控制策略,提升产品质量.方法:考察奥贝胆酸在60℃、25℃、5℃条件下稳定性情况.结果:奥贝胆酸对温度敏感,高温60℃奥贝胆酸二聚体杂质增长明显.结论:稳定性考察结果提示奥贝胆酸在储藏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建议在冷藏(2~8℃)条件下保存以降低奥贝胆酸储存过程中有关物质增长幅度,提升产品质量.
随着环保要求日渐提高,水性锈转化工业漆已经越发成熟,本文论述一种锈转化涂料的类型和工作机理,阐述了在浸涂方式下,该涂料主体树脂的甄选、原材料的比对选择,以使成品达到更理想的稳定性.
目的:建立了对呋塞米溶液颜色研究的不同方法,并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在药典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目视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研究呋塞米的溶液颜色,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呋塞米经过强光照射,其溶液颜色会显著加深.结论:分光光度法可以更精准的评价出呋塞米的溶液颜色变化,为药物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
目的:本文研究了0.05%苄索氯铵+30%乙醇复配消毒剂对细菌及真菌的杀菌效果,验证该复配消毒剂的有效性,用以应用于洁净车间人手、设备、地面、墙面消毒.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方法和载体浸泡定量杀菌方法,选择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黑曲霉、白色念珠菌为试验菌种进行杀菌效果试验.结果:0.05%苄索氯铵+30%乙醇复配消毒剂对细菌和真菌的杀菌率对数值均>3.50.结论:通过试验结果及行业内学者的研究结果,发现苄索氯铵+乙醇配合使用有协同杀菌效果,复配可降低单一消毒剂的使用浓度,且对不同细菌
本研究对油包水体系出水霜的制备的几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包括水相含量、乳化剂量、甘油含量、制备工艺等,通过测试其粘度、稳定性、出水效果、微观形态等对其性能进行表征.其结果表明,水相含量控制在80%~90%,乳化剂KF-6017的含量在1.0%~1.2%,甘油含量在10%~25%,均质速度控制在800~1200 r/min时,制备所得到的油包水体系出水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出水效果.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英语:glioblastoma multiforme,缩写:GBM)是最致命的脑肿瘤类型之一,由于现存治疗方法的局限性,肿瘤复发率很高.为了提高药物的治疗效率,纳米或微米尺寸的靶向药物传递系统近年来已经被引用到GBM的治疗中.本文将讨论并总结纳米和微米级别的药物传递技术在治疗该肿瘤中的应用.
本文采用紫外交联法制备丝素和2-(二甲氨基)丙烯酸乙酯(DMAEA)、丝素和2-羟基乙基丙烯酸酯(HEA)及丝素和季铵盐的改性丝素蛋白凝胶.通过溶胀率、红外光谱表征改性丝素蛋白凝胶的结构特性,通过热重分析研究改性丝素蛋白凝胶的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DMAEA改性丝素蛋白凝胶的溶胀性能优于添加HEA和季铵盐的改性丝素蛋白凝胶;盐浓度的影响表明,DMAEA、HEA和季铵盐的改性丝素蛋白凝胶溶胀率均随盐浓度升高而下降.热重分析研究表明,三种紫外聚合的凝胶,在100℃附近开始分解,450℃左右分解完,热稳定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