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jin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教育要体现在教育观念上,渗透在所有教育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成为所有教育活动的一种基本指向。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能力 培养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教育要体现在教育观念上,渗透在所有教育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成为所有教育活动的一种基本指向。下面是笔者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就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学生尝试
  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不是教出来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我们在教育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发现、创造、沟通、表达、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的营造创新氛围,在时间上保证学生有思考余地,给他们更多的独立与自由的机会,让他们驰骋想象,开启心灵;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尝试验证和归纳。如: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第十一册中教学比的应用这一课时,在学生求出了玉米地的面积与大豆面积的比为3:2后,为使学生进一步掌握3:2的概念,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进一步问学生:"你们看到这个比,能联想什么?"在学生回答出:玉米的种植面积是大豆的 ;大豆的种植面积是玉米的 ;玉米的种植面积是总面积的 大豆的种植面积是总面积的 ……。在这过程中,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要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尝试,教师则始终处在"导"的位置,学生那怕是有一些误差,也是可取的,使学生真正感到师生间的平等、民主与合作。积极参与、敢于尝试,形成广阔的思维空间,提供灵活的思路选择余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热情
  只有入境,才能生情。这里的“情”是创造之情。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借助语言、录像、图片、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运用游戏、讨论、操作等方式来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激发学生创造兴趣,激活创造思维,展示创造才干。
  例如:教学二年级《剪一剪》这一课时,我先展示一些有趣漂亮的剪纸作品,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剪纸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猜测老师将纸对折一次可能剪出几个小人,这一下学生的兴趣来了,创新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争相说出:“可能剪出一个小人来。”有的说:“可能剪出两个小人来。”接着我便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眼目睹剪出了几个小人来。之后我便继续引导学生,如果对折两次呢?这次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争相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说出理由。这时我让学生充分地交流意见后,自己动手剪剪。此时,学生的创新思维的闸门立刻被打开了,争着说出对折三次,可能剪出多少个小人来,我及时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给予表扬和鼓励。随之,更多学生的思维门户也随之洞开。通过这样创设情境,让学生不仅进一步认识到数学的奇妙,从而引导学生走近了创新。
  三、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引发创新意识
  现代教学论强调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来"听"科学。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随之展开思维活动,自然使全体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很容易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动手操作符合儿童由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的思维发展规律。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学正方形的认识时,可放手让学生利用准备好的正方形纸,通过动手操作自己发现正方形的特征:四条边长度相等。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还有的学生将相对的两条边对折,再将相邻的两条边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学生通过操作,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得出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结论。这种学生自己发现新知的方法,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鼓励学生求新立异,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有求异,才会创新。有创新,人类才会进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例如简算:25×24,可以25×4×6,也可以25×8×3,还可以(25 ×4)×(24÷4)......学生是有创新潜能的,他们喜欢标新立异,喜欢当众说出不同的见解。只要教师加以引导,学生完全会说出多种思路,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的学习欲望就会更强烈。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五、加强小组合作,增进交流,提高创新意识。
  合作交流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通过沟通信息能够开阔学生的思路,还可以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和协作精神。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时,我先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然后提出挑战性的问题:“长方体的表面积由几个面组成,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各个面之间有什么联系?”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出猜想,接着小组动手剪、拼课前准备的学具。学生自主探索规律,小组内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并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规律。整个教学过程向学生提供了观察、猜想、实验、操作、交流等活动的机会。还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创新的精神。
  总之,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造教育,主渠道是课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只有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具有创新意识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创新情趣,多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创新练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以主人翁态度参与学习,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创新潜能才会不断得到开发,创新意识才会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就会不断发展,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其他文献
打击乐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一种,同时也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之一。打击乐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还可以培养幼儿在活动中的控制能力、集体意识及多方面的协调能力。由于近年我园年轻老师增多,缺乏有关打击乐方面的经验,所以本学期进行了打击乐教学讲座,开展了打击乐教学"三课"活动,对打击乐活动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旨在提高我园老师打击乐的整体教学水平,以及老师参与教研活动的能力。  一、本学期一共组织了
一、导入:西方有句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大家都听过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罗马广场看看那古老而又美丽的地方。(出示罗马广场图片)  齐读课题——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二、师:首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看看你能正确认读本课的词语吗?(出示我能正确认读下列词语)  三、师:看来大家的预习很充分。下面我们来看看这节课我们要完成哪些学习任务。  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
信息技术是近年新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日渐重要。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
一、案例背景  记得小学时曾学过一篇短文:“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转。”联系传统的语文课堂,似有异曲同工之处,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是“太阳”,学生是“地球”,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角色,教师往往是一讲到底,“一支粉笔一张嘴”,尽管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却不能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热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积极主动参与的精神,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素质教育呼唤人的主体精神
健康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参加健身锻炼,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终身锻炼的意识已逐渐深入人心。因此,体育教师也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利用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增进学生身心健康这一目标出发,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坚持课外锻炼的习惯,增进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发展。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
知识经济的来临,呼唤着教育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同时也表明,教育的深刻变革,信息技术和教学设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是突破口,勇立教育潮头的是现代教育技术。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每一个环节的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才逐渐发展起来的。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师生都明显增加了使用当代信息技术的要求。这
【摘要】《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这就说明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当整合教育资源,由教师、幼儿、家长三方形成互动的良性循环,创设赏识的大环境。  【关键词】家园共育 合作 资源 发挥  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而且也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环境,因而,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形成家园共育的环境,建立一种合作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相互交流的思想工具,更是一种文化艺术。要掌握语文,还得练就扎实的听、说、读、写基本功。换言之,语文学习必须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从这点出发,可以说,语文学习的过程也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而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須重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一、善于倾听—学生学习的前提  能认真听倾听他人说话,并
【摘要】在文艺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塞万提斯写出了著名作品《堂吉诃德》,莎士比亚写出了著作《哈姆莱特》。他们都是时代的巨人。他们笔下的主人公都闻名于天下。将这两位人物形象进行比较,他们既有不同点也有共同点。其中不同点的差别更显著,更能代表他们各自的特点。本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了他们之间的共性与个性。  【关键词】堂吉诃德 哈姆莱特 比较 不同 共同  14世纪—16世纪,欧洲出现了第一次思想解放运
到现在为止,我深入小学农村教育工作第一线的时间也有十几年左右。虽说时间不长,但是小学语文的拼音教学给我的感受颇深。发现许多一年级的家长对学生一学期来拼音学习的结果不太满意,其反馈的信息是:有的把“d”和“b”、“n”和“u”、“m”和“w”搞混淆,有的把“ou”和“uo”、“ui”和“Iu”经常颠倒,有的“z、c、s”和“z h、c h、s h”、“n”和“l”不分,有的会读“s h”和“a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