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友制教育的历史回顾、理性认识及当代价值

来源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yan905254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陶行知为培养乡村教师提出亦师亦友、教、学、做合一的艺友制教育来辅助师范教育,并在一定范围内实践。在推广过程中逐渐完善和规范了艺友制教育,从招生、管理、课程设置、实施阶段等方面进行了制度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着积极的历史意义。理性认识艺友制教育的历史作用,焕发其时代生命力,对于今天师范生乡村教师教育情怀的树立、乡村教师开放式培养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
其他文献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地处大别山区,是一个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的农业区,从这一客观实际出发,中国共产党在党的政治建设上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和实践,其成功经验
本文根据《2010~2011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分析了全球竞争力报告指标体系的构成,对中印国际竞争力的总排名与12个支柱指标及子指标排名进行了比较,揭示了两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
为了考察设计经验对个体解决机械设计问题中心理表征的影响,采用专家—新手范式,比较了有多年工作经验的高级工程师(专家)与机械专业学生(新手)在完成一项机械工程设计活动中
马克思的交往概念不仅被视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要范畴,而且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热点之一。马克思认为,在自然共同体中,人的实践活动是一种感性实践活动,其以生产、劳动为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种不断超越现实的存在物,人类的生存意义就在于通过符合人的类本质的实践活动不断超越现实。人类如果长期处于异化的生存状态中,就会逐渐失去追求生存
采用自编问卷对部分高校大学生劳动观及劳动实践情况在8个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进行调查,并通过SPSS20.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劳动观在性别、年级、家庭背景上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