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学设计如何突破重点,突出难点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yu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实施教学前,数学教师要对教学行为进行周密的思考和安排,且必须对数学教学活动进行设计,这个过程就是教学设计的过程。合理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来说更是受益匪浅。本文简单阐述了教学设计中如何突破重点,突出难点。
  【关键词】教学设计 数学 重点 难点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094-01
  数学教学是数学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在实施教学前,数学教师要对教学行为进行周密的思考和安排,且必须对数学教学活动进行设计,这个过程就是教学设计的过程。合理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来说更是受益匪浅。是否突破了难点、突出了重点是衡量一个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成功的关键。那么在教学设计中该如何较好的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呢?
  一、运用巧设问题
  众所周知,在数学学习以及教学的过程中,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巧妙的设置问题情境以及问题串,能有效,巧妙的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案例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教学设计——零点存在定理的探究
  问题1如果函数满足,那么函数在区间上是否一定有零点?
  设计意图:问题尽量由学生自己提出。一般地,学生对问题的表述可能仅停留在图形或文字语言上,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将其抽象成数学的符号语言“”进行表述,这也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契机。对于提出的问题可组织学生思考讨论,鼓励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举反例。
  问题2函数在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且满足函数在内一定有零点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判定零点存在的条件和结论,并通过实验和思考,确认其正确性。教师再将其作为一个“定理”就显得较为自然合理。
  问题3有位同学画了一个图,认为这个“定理”不一定成立,你的看法呢?
  设计意图:通过反问的形式,纠正部分同学可能存在的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偏差而造成的错觉。
  问题4你能改变定理的条件和或结论,得到一些新的命题吗?
  变1“加强结论”:若函数在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满足,是否意味着函数在上恰有一个零点?
  变2“加强条件”:若函数在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满足,且________,则函数在上恰有一个零点?
  变3“改变条件”:若函数在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且满足,则函数在上有零点吗?
  变4“反过来”:若函数在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在上恰有一个零点,是否一定有?
  由以上这个案例,我们看到教师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层层分析,层层深入,通过问题使学生感知定理,并通过教师自己的观察发现,总结出定理的初步形式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现情况逐步质疑,让学生通过画图举反例,完善对定理的认识。鼓励学生提问,通过设问质疑让学生进一步全面深入的领悟定理的内容,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
  在我们设计如何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时,也可运用问题的形式,并注意多多鼓励学生提问,学生的问题恰恰反应了学生的掌握情况,也恰恰是学生不懂的难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提问再进行反问来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二、引用实例来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经常会碰到许多较抽象的课,如立体几何等,对于这些课学生觉得比较抽象,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在理解上会有一定的困难。这时,我们可以运用引用实例的方法来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三、运用观察和类比等方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联想与新知有联系的、相关的知识,并与之进行比较,这是认识新知、领悟新知的有效手段。恰当适时的运用观察和类比也是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的一个有效途径。
  如数列概念这节课,我们知道本节课的重点是数列的概念,本节课的难点是如何准确理解数列的概念。在进行教学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将数列与集合进行对比,学生可以归纳出“数列是由数构成的,而集合中的元素可以不是数”、“数列中的数可以重复,而集合中的元素不能重复”、“数列中的数是有次序的,而集合中的元素没有次序”等等,这样的比较自然加深了学生来对数列概念的理解。不仅如此,还可以将数列与函数进行比较,学生讨论得出“数列的项与序号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函数关系”“函数的定义域可以是一切实数,而数列中的序号只能取正整数”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对数列概念的理解自然深刻,本节课的难点也就攻破了,重点也在比较之中突出。
  四、运用动手探究
  对一些较难理解较抽象的定理,教师很难解释明白,学生也听的一头雾水,这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出结论能很好的突破难点。如在教学“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探究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这一环节时,就可以巧妙的运用折纸试验,教师與学生一起完成探究,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学生能较直观的得出结论,突破本节课的难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不再觉得空间几何知识枯燥无味,而是一项有趣的试验,学生能投入较高的热情,对本节课的印象也肯定较为深刻,教师也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在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上可以运用设置问题、引用实例、观察类比以及动手操作等方法。教学设计是一直伴随教师的宝贵经验与财富,只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追求,我们一定能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叶雪梅,数学微格教学[M],厦门大学,2008(03).
  [2]周浩,如何改进数学教学设计[J],数学与管理,2005(06).
  [3]俞正强,数学教学设计的关键“立序”与“选材”[J],人民教育,2009.
  [4]李善良,关于数学教学中问题的设计[J],中学数学教与学,2008.
  [5]马吉超,结合三节数学课堂实录反思问题情景的设置[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8.
  [6]李柏青,“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教学设计[J],中学数学教与学,2008.
  [7]熊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J],中学数学教与学,2008.
  [8]张士民,自然生成促进发展[J],数学通报,2009.
  [9]马复,设计合理的数学教学[M],高等教育,2003(08).
其他文献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技能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普遍
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参数RBF(径向基)神经网络的船舶航向滑模控制算法.针对船舶运 动控制中系统函数非线性不确定性和外界干扰项未知问题,利用RBF神经网络进行逼近.考虑到 RBF神
在当前推进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如何有效的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培养创新人才,这是当今教育领域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将创新教育理念融入到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具有创新精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PLC控制系统已经非常普遍,而优化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必然趋势。该文主要分析了对于PLC控制系统可靠性
虽然人们对月球基地的未来发展前景赋予了极其美好的想象,但在今天的航天工程师们看来,建设月球基地的梦想还非常遥远,主要是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比起地球来说还显得极其零散和浅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现代教学技术方法在不断优化与创新,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显得愈发重要,已经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该文主要针对职业技术学
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近两年逐步缩小但仍相当严峻,而居民收入差较大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行业收入差距较大。当前,应通过立足于制度创新和加快体制改革,解决行政垄断问题,辅之以其他措施,分层次、按步骤地逐步解决行政垄断影响行业收入水平问题。要建立健全垄断行业法律体系和管理体制。要加强对垄断行业的规制,规范政府对垄断行业的监管行为。要改革垄断行业的价格形成机制。要规范垄断企业的运行。要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水平的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