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guoi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师生间思想交流的主要工具,是教师引导学生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大都依靠教学语言来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中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
  
  一、数学教学语言的准确性、精练性
  
  教师对法则、定律、算法、因果关系等方面的语言叙述要准确、精练,不应使学生产生疑惑和误解。要阐明数学概念、性质、法则的内涵和外延。教师必须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有透彻的了解。比如“数”与“数字”除以与“除”“时间”与“时刻”等概念如果混为一谈,就违背了同一律;又如讲“这个正方体的面积”时就忽略了“某一面的面积”这一前提条件;同样,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平行线画得不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等就违背了矛盾律;而“所有的分数都由分数线、分母、分子组成”“任何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之类的语言错误就在于以偏概全,缺少准确性;“大约”“差不多”多(少)得多“多(少)一些”等这些表示可能性的词语也不可小视它们的作用。教师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不能用生编硬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比如,不能把“平移”讲成“平行移动”,不能把“3600”说成“三六零零”。
  数学语言简洁而精练,不仅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可以突出重点,避免重复。还可以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做到说话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语句不冗长、概括简洁、吐字清晰、读句分明,并坚持用普通话教学。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准确、精练,“像钉子——声声入耳”。
  
  二、数学教学语言的启发性
  
  教师的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并在一定程度上着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学语言应当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含蓄不露。达到富有启发性的艺术效果。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用鼓励的语言去启发学生。如“他的方案很有道理。谁还能补充?”“谁来试一试?”“相信有不少同学能把图案画得更美丽。”“我相信你们能自己想出来。”“能不能想出更好的解法?”“看谁想出的解法最多”等。教师应注意把握启发的火候,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抓住时机启发,才能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启发作用。
  
  三、数学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语言,可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应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来弥补数学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这样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同时,数学教学语言还应有幽默感。以增加语言的吸引力。有时也可以穿插小故事、顺口溜、歌谣、谜语等,使数学教学妙趣横生。
  
  四、数学教学语言的层次性
  
  班里总有尖子生、中等生、学困生三种类型的学生。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做到面面俱到。深入浅出。明白易懂,这样才能照顾全体学生,不使每一个学生掉队。教学语言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情感、爱好、意志、性格的差异,使学生对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能愉快地接受,积极响应。将课堂中对各层次学生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从而提高兴趣,强化效果。特别是对学困生,要更多地使用表扬和鼓励性的语言,使学生在一种积极而和谐的语言环境中愉快地学习。
  总之,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多种多样,语言艺术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自控、语病的出现、体态的不合理运用等,不然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不到数学教学的目的,更不用说提高教学质量了。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数学教学语言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这样。我们的教学水平就会得以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及其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运用,阐述了该教学法在运用时如何设计任务、怎样组织课堂和评价任务效果,辅之教学中的一些案例予以说明。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汽车专业;任务设计;课堂组织;任务评价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景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索任务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自主学习和协作的环境下,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
首先介绍参数曲线逐点绘制的现有算法 ;然后提出一个最佳的步长值并验证了其优于现有算法的步长值 ,且证明了其最佳性 ,减轻了取点过密现象 .由于已找到了取点数的最佳值 ,因此对于传统的单步曲线生成算法来说 ,取点过密问题也只能解决到此程度 .为了进一步解决此问题 ,又提出一个只用整数运算的逐点生成参数曲线的双步算法 .该算法的一次循环允许沿曲线向前走两步 ,使算法所生成的点数减少了一半 ,最后所绘制
摘要:中职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表现得已较明显,如何正确解读职业倦怠,成为突破职业发展的瓶颈。本文针对职业倦怠的成因、特征及如何规避作详尽阐述。  关键词:中职教师;职业倦怠;应对策略    一、中职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1 职业倦怠的定义  从医学角度界定职业倦怠。是工作强度过高并且无视自己的个人需要所引起的疲惫不堪的状态,是“过分努力去达到一些个人或社会的不切实际的期望”的结果;从社会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