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微创子宫肌瘤剔除术在治疗子宫肌瘤中临床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

来源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n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腹腔镜微创子宫肌瘤剔除术在治疗子宫肌瘤中临床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入组本院2018年8月~2019年10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共8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开腹术,观察组应用腹腔镜微创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胃肠道蠕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机体应激指标去甲肾上腺素、血清皮质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应用腹腔镜微创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方法创伤更轻。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造口术在严重进食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例2017年7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严重进食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采用螺旋置管法;试验组采用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造口术。对比两组患者置管疗效。结果:试验组置管结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造口术对于严重进食障碍患者具有实施价值。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中老年人髋部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患者按照自我意愿分为常规组(n=30例)与观察组(n=30例),对比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地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地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中老年人髋部骨折中,采用关节置换治疗,不仅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安全性较高。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核酸免提取荧光定量PCR方法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于2017年7月~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145例作为资料,均取血清提取DNA,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测定HBV血清标记物,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DNA,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结果:ELISA法测定结果为HBeAg(+)/HBeAg(-)94例、HBeAg(-)/HBeAg(+)42例、HBeAg(-)/HBeAg(-)9例,荧光定量PCR相对应阳性率分别为100.0%、64.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麻醉在手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试验样本为本院收治的100例手外伤患者,入选病例均来自2017年3月~2019年10月,按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50例采取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麻醉,对照组50例在传统盲探操作下进行臂丛神经麻醉,就其麻醉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阻滞总有效率(96.0%)较之对照组(84.0%)更高,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麻醉操作时间较之对照组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4.0%)较之对照组(20.0%)更低,组间比较P<
目的:探讨经腹部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纳入本院收治的5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病例资料纳入时间自2018年1月~2019年2月。所有患者均先接受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之后接受经阴道超声联合检查,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统计两组方式对子宫腺肌病阳性检出率;并对比两组方式检查病灶内的血流速度、子宫动脉搏动指数与子宫动脉阻力指数等血流动力学情况。分析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与其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联合检查组对子宫腺肌病的阳性检出率为96.00%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靶扫描对肺小结节患者进行随访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4月~2020年10月到本院进行肺小结节随访的101例病例,对所有研究对象均通过多排螺旋CT靶扫描,并将检测所得的结果导入自动软件进行倍增时间计算,观察肺小结节患者的病情情况和阴影倍增的时间,统计多排螺旋CT靶扫描对肺小结节恶变的诊断率,并将诊断结果和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多排螺旋CT靶扫描可以得出,腺癌的平均倍增时间最多,小细胞癌的平均倍增时间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小结节的病例进
目的:了解移动式CT在神经外科颅脑术后患者管理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19年11月对神经外科颅脑术后患者进行3335人次移动式CT头部扫描,分析移动式CT的图像质量及临床应用的便捷性、安全性。结果:移动式CT图像质量满足临床需求且性能稳定,同时能大幅节省转运患者前往放射科行常规CT所需的时间。结论:对于神经外科颅脑术后的危重患者,移动式CT检查可快速、准确发现术后患者颅内变化情况,且较常规CT扫描能降低长途转运患者过程中产生不良事件的风险。
目的:探讨不同分型胫骨外侧平台骨折采用CT检查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胫骨外侧平台骨折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结果分型,并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对比CT分型效果,并分析不同分型CT影像特征。结果:采用CT对胫骨外侧平台骨折进行扫描诊断,在Schatzker分型上,与手术结果符合率为100.00%。分析不同分型影像特征,其中SchatzkerⅠ型,在横断位,以胫骨平台外侧区域纵向劈裂骨折,未检出明显塌陷为临床表现;SchatzkerⅡ型,在横断位,以胫骨平台外侧
目的:研讨分析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96例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依据不同的检查结果分为48例实验组和48例对照组,实验组为正常患者,对照组为异常患者;对比两组患者血涂片结果。结果:实验组48例正常患者中,血涂片镜检检测结果有5例异常人员,其假阳性率为10.42%;对照组48例异常患者中,血涂片镜检检测结果有23例异常人员,其假阳性率为47.92%。对比两组血涂片检查结果正常率,实验组的正常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血常规
目的:探究超声心动图(ECG)对胎儿动脉导管提前收缩价值分析及影像学特征。方法:抽取2018年5月~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20例胎儿动脉导管收缩、早闭患儿纳入实验组,并于同期选择胎儿正常的2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均采集彩色多普勒及二维超声图像,分析ECG对胎儿动脉导管提前收缩的应用价值。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肺动脉内径、右房内径及右室内径均呈现明显增大,实验组右心比例较对照组呈现进行性在增大(P<0.05)。实验组动脉导管内径较对照组明显变细(P<0.05)。实验组导管收缩期峰值流速明显增高及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