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教学原则与中学生音乐心理特征的关系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245940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的音乐教学,使我懂得了如何才能严格贯彻教学原则,指导学生更好地学习,那就是: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辅导学生、有效评价等,都不能脱离中学生的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下面,我就中学音乐教育原则与中学生音乐心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浅述。
  一、情感体验原则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体验性原则把音乐中的审美教育蒙上了一层“别具一格”的感情面纱,使之成为音乐教学中的非常重要原则之一。除此之外,教学情感因素在音乐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情感体验原则的重要性也更越发的突出。
  (1)掌握使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中学时期是人的成长过程中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情感与情绪不稳定的时期,中学生有充沛的精力,朝气蓬勃,充满了生活的热情,对周围事物好奇心强,喜爱自我寻求刺激。对于中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就能专心地去参与学习、乐于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音乐教师要通过精心准备授课内容,选择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音乐教学一定要适合中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教学的开展要切合实际。
  中学阶段的音乐欣赏重点,多是关注音乐作品的哲理性和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其核心目标就是培养中学生鉴赏和理解音乐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教学内容的多少与难易程度要适当。音乐教师一定要在钻研教材上多花些时间,各种教学方法及手段要加以灵活综合地运用,以多种形式将音乐的美感表现出来。可综合运用多媒体、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活跃音乐课堂教学气氛,这样才能激发中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提高中学生的音乐审美感受力。音乐有其独特性,音乐形象的形成完全取决于动听完美的声音,它是完全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不能只是依靠老师一直地讲授音乐理论知识,中学生只是依靠在课堂上一味地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来了解音乐真正的内涵,一定要让中学生亲自用心去“触摸”,去感受、聆听。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也是一个不断深化与积累的复杂过程,同时这个过程也正是中学生对音乐表面认知和逐步进步的过程。例如,歌曲的处理方式方法,在学习音乐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对歌曲已有了初步了解与感知,但是歌曲中所要传达给听众的真实情感和意义,以及演唱的速度、音色、力度哪些更为恰当等内容,单单依靠教师的讲解是苍白无力的,一定要学生亲自去感受,去聆听,而音乐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
  二、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原则
  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是指中学生要在生活学习中,积极参与各项与音乐相关的活动,不断积累音乐方面的技能,并不断探索掌握音乐知识的有效途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与音乐相关的活动,都要得到学生的热情支持与积极参与,并且一直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在进行音乐理论知识教学时,老师可让学生进行一些演奏、歌唱等实践活动,便于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在教授音乐技能时,就更需要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等进行不断的练习与实践活动。根据青少年好动好玩的重要特征,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上课形式,将“律动”引入到课堂上来。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现象,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工作,与之拉近距离,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情感。
  三、诱导启发原则
  利用有效的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参与的主体是中学生,但这也并非说否定了音乐老师的作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组织引导的作用,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因为青春期的学生,很多心理特点交互出现,情绪也很不稳定。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却又因学习目的不明确,从而受外部条件的影响就很大,经常是随心所欲。老师首先要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培养他们端正的态度。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孩子知道音乐与其他学科是有着非常密切联系的,学好了音乐对别的学科学习也会有一定的帮助。只有学生明确了目的,端正了态度,主动学习了,学习质量才能提高,才能形成一种热烈、和谐的课堂氛围。
  随着中学生身心的不断成长,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音乐的认知能力方面也得到了不断增强。音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向他们多提问一些启发性强的问题,让他们去思考,学生们可以在思考的同时进行讨论,刺激大脑的思维,并引导他们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另外,老师在课上也要注意音乐氛围的营造,老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融洽默契、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并不断地激励他们,用心去评价他们的表现,与同学们展开互动,运用多媒体,让同学们去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同学们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下学习,我们的音乐教学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因材施教的原则
  因为中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存在着很大不同,包括每个学生的天赋差异、成长背景以及发育的差别,所以每一个学生在音乐能力方面所表现的水平也不相同。例如在我多年的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理解音乐方面能力十分突出,但是他的记忆能力和联想能力较差。如果我们要从每一个个体来看,不同学生之间在音乐各个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更为明显突出。因材施教,就是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老师首先要了解他们个性差异状况,摸清他们每人音乐知识的掌握和爱好兴趣等情况。然后在教学中有区别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有进步,都能得到学习的收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求要高;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的要给予鼓励,耐心帮助,从而增强他们信心。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外的一些活动,给同学们有展示自己音乐方面才艺的机会,学生得到锻炼的同时,同学之间互相沟通融洽得也会更好。
  总之,学生的音乐心理特征和音乐教学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遵守音乐教学原则,不断地提升教学水平,就会使中学生的音乐教育教学得到长足的发展。
  
  (卢龙县教育局仪器电教站)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怎样运用多媒体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已成为英语教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多媒体图文并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文章探讨的就是如何在职校英语课堂教学上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优化职校英语课堂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职校英语课堂;学习兴趣;模式      一、多媒体教学在职校英语课堂中的必要性   职业学校中,许多职高生文化基础差、底子薄,尤其是英语更是
校本教材是适应教学需要的一个很重要的工具,校本教材的开发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作用,本文就如何更好地开发校本教材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目前在高带宽、长时延网络中使用TC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所能使用的有效带宽通常很低。提出了一个正的网络模型系统,用来分析使用drop—tail队列和AIMD拥塞控制算法网络的基本特
提出了一种基于步态特征的身份识别方法。首先用背景减除方法检测行人的轮廓;然后将二维的人体轮廓转换为一维的不变矩信号,把人体的步态序列变换为不变矩矢量;最后规格化不变矩矢量,采用最近邻法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好的识别性能。
摘 要:要想在社会上生存发展,每个人都要具备很多能力,而这些能力中最基本的就是交际的能力。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之下,英语的交际开始变得十分重要,所以对于中学生而言,学习英语课程,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  随着我国的入世和经济全球化大潮的冲击,英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一个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之一。那么对于中学生而言,怎么才能提高他们的英语交
关于欧氏空间的完备连通超曲面的一些性质,Kobayshi、Nomizu、陈省身等都有一些证明。应用黎镇琪证明双曲空间等参超曲面主曲率个数的方法给出一些新的证明。
在共振情况下,且原子-场耦合系数随时间变化时,研究了光场与级联三能级原子相互作用时熵的特性,导出了场(原子)熵的计算公式,分析了耦合系数的变化快慢和不同的初始光场对场(原子)熵
从弹性薄板理论出发,将多箱箱型结构分为多块相互约束的边界弹性支承薄板。每一块板在板内承受任意局部荷载,在四边承受待定的分布弯矩。通过板与板的边界位移与转角协调分析,得
摘要:想象是学生创造力的萌芽。心理学研究证明,学龄初期,儿童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这时候如果采用恰当的手段施以经常性的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想象力是智慧的信使,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擎起驰骋思维的天空。  关键词:想象力;激发;发挥;培养;鼓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