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让电脑变“聪明”

来源 :大众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nl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电脑芯片是用硅制成的。现在,电脑硅芯片的体积越来越小,上面电路集成的规模越来越大,因此它可以执行越来越复杂的“程序”。
  电脑程序主要有两种:可支持计算机自身基本运转的“系统程序”和可以拓展计算机各种功能的“应用程序”。最早的“系统程序”编写于1956年,名为 GM-NAA操作系统。最难学的“系统程序”是1966年IBM公司推出的 DOS操作系统。最普及的“系统程序”是电脑天才比尔·盖茨团队1985年开始推广的Windows操作系统。目前手持电脑设备上最“火”的操作系统,是Android系统。
  有了这些“操作程序”的支持,电脑上就可以进一步安装各种“应用程序”:比如画图程序、浏览器程序、杀毒程序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电脑病毒也是“应用程序”的一种,不过它主要被用来“做坏事,搞破坏”。
  电脑程序是“程序员”编写的指令,电脑芯片通过执行“指令”来完成“预定”运算任务。所以,看起来很“聪明”的电脑,其实只是个听令于程序的“傻瓜”而已--它不是利用主动思考的方式而是按照“事先指令”来解决问题的。就算是英国国家气象局使用的一台运算速度达每秒一万亿次的超级电脑,有时也表现得“傻乎乎”的--预报模式如果脱离了既定“程序”,就会做出错误的天气预报,把“大雨”预报成“晴天”。
  认知硅芯片,让电脑似人脑
  传统硅芯片电脑是“傻瓜”,所以人们对它的“智商表现”并不满意。那么,能不能把电脑变得像人脑一样,会学习、懂交流、能感知、可互动?
  日前,IBM公司对外宣布:新一代电脑将从“运行程序”的工具,转变为具有“学习能力”的复杂系统。也就是说,电脑将具备“主动思考、可自动纠错、通过学习、工作积累知识经验”的能力。
  为此,IBM推出了“认知芯片”,有分析师认为它是目前世界上最接近复杂人脑的“认知系统”,它比传统电脑芯片的设计多了这样一些内容:“神经元”、“突触”和“轴突”结构。神经元负责信息处理,突触负责学习和记忆,轴突则负责不同信息间的沟通。
  电脑为什么会“死机”?原因很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程序错误”。“电脑程序”是由人编写的,其中总会存在“错误”,电脑运行程序时,如果“触动”了错误,就会“傻掉”,无法完成寻找“正确结果”的运算进程,只好死机。“死机”不仅会使电脑使用者被迫中断工作进程,还会导致各种重要资料的丢失。
  未来,装有“认知芯片”的电脑推向市场后,人们就无须再为电脑死机而烦心了。因为电脑可以用自己的“认知能力”及时发现“程序设计”中的错误,并自动纠错,修补程序员留下来的“程序陷阱”,从而避免出现“死机”。
  时至今日,电脑能解决什么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如何处理“意外”问题。人脑之所以强大,在于其有上千亿个神经元和10多万亿个神经突触,处理问题的信号可以传向四面八方。因此,模仿大脑制造“认知芯片”成为许多科学家渴望攻克的最大挑战--为研发“第一代类脑认知芯片”,IBM公司启用了6个专门实验室,联合来自康奈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加州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政府研究机构的上百位研究人员,投入了大量经费进行研究。
  这一研究目前已取得丰硕成果: 2006年,IBM利用“认知芯片”模拟了老鼠40%的大脑活动情况。2007年,模拟了老鼠全部大脑活动情况。2009年,模拟了猫的大脑皮层“记忆学习”功能;同年,模拟运行了人类大脑皮层1%的“认知功能”。
  2011年,IBM公司研发出两个单核硅芯片原型,每个都含有256个神经元,其中一块有超过26万个可控制的神经突触,另一块有6万多个学习型神经突触。在这两块芯片的基础上,研究人员成功让计算机实现导航、机器视觉、模式识别、联系记忆及分类等认知功能。但从规模上来说,这样的单核硅芯片仅相当于虫脑的水平。 2014年,IBM研制出最新仿人脑芯片TrueNorth--4096个内核、100万个神经元、2.56亿个突触集成在直径只有几厘米的方寸(是2011年单核硅芯片原型大小的1/16)之间,而且能耗不到70毫瓦。但与人脑的上千亿个神经元和十多万亿个突触相比,它仍然不够“聪明”。IBM的最终目标,是希望建立一台包含 100 亿个神经元和 100 万亿个突触的计算机--这样的计算机要比人类大脑的功强大10 倍,而功耗只有1000瓦,重量仅相当于人脑的重量。
  有机芯片,让电脑超人脑
  目前所有的电脑芯片都是用“硅”制成,1平方毫米的硅片上能容纳25万个电子元件。虽然这个数量已经非常庞大,但要完成人脑的“思考”与“学习”的任务仍然远远不够,因为人脑中用来完成认知能力的神经元的数量是硅质芯片上电子元件数量的数十万倍--因此,要想在硅质芯片上大规模地集成电子元件,来达到人类大脑的高度“认知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有机芯片”上可容纳的电子元件的密度比人脑神经元密度还要高出100万倍,并且这种芯片传递及处理信息的速度也比人脑的思维速度快100万倍--如果用它代替“硅质芯片”,那么电脑的功能不就可以大幅度超越人脑吗?
  是的,科学家正在开发“有机芯片”,目的就是要让芯片功能超过人脑功能。装有这种“有机芯片”的电脑,就是“生物电脑”。
  目前,最新一代实验计算机正在用“有机芯片”模拟人类的大脑构造。英国剑桥大学还发现了“生物电路”:一些蛋白质的主要功能不是构成生物的某些结构,而是用于传输和处理信息。
  科学家正努力寻找人脑与“有机芯片”之间的相似处,研制基于整个人体神经网络的计算机系统。尽管目前研制出来的最先进的“生物电脑”拥有的智力还非常有限,但大多数科学家认为,“生物电脑”是计算机未来的发展之路。有科学家预言:到2020年,运算速度更快的“有机芯片”将取代“硅质芯片”,超越人类智能的电脑将变成现实--届时,也许在电脑“眼里”,人类才是“傻瓜”。(责任编辑/清扬)
其他文献
实验显示,一心不可二用。对某件事集中注意力,可能会让你对一些本应容易注意到的画面或声音变得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很多人也许都有这样的经历:你上了火车,找到座位,打开你最喜
X战警系列电影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理解“刻板印象”的特性,了解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在日常生活中又是怎样被唤醒的。
目的 探讨舌根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诊断。方法 本文对我院1992.1-1998.12收治的3例舌根瘤样新生物进行了免疫组化、病理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误诊为舌根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的病案均为舌根恶性
对101例脑血管疾病患者^99mTcECD SPECT脑血流灌流显像结果进行分析并与X-CT显像进行比较。101例中,男83例,女18例。脑梗塞69例,脑出血18例,TIA6例,椎动脉供血不足8例。其中78你有X-CT是像结果。结果:脑血流灌注显像阳性率88%,其中
我科自1993年11月?2004年8月共收治8例胰腺损伤患者,占同期腹内脏器伤的13.3%。作者体会①胰腺?早期诊断难度大,目前尚无特异性手段。剖腹控查是诊断胰腺损伤的重要于段?腺损
轮胎,很多朋友都接触过,我们选购轮胎时常说那些参数,如245/45 R18等,但是大家是否注意到,在一些参数之外,轮胎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参数,这些内容对于我们日常行驶和轮胎的使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我就带着大家来解读这些“轮胎上的密码”。  轮胎的功能  轮胎的首要功能就是承载车身的重量,其次是减震作用,无论是奥拓、奥迪,还是法拉利、布加迪,任凭车辆再强的性能,如果没有轮胎的承载,也只会沦为一
目的:探讨CT扫描显示骨质破坏对鼻和副鼻窦病变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软组织窗和骨穿观察150例CT扫描的鼻和副鼻窦病变,30例有骨质破坏,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结果:30例CT检查
<正> 应用选择性肺动脉灌注(简称SPAI)化疗药治疗肺癌3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包块缩小或明显缩小或消失占24例,症状好转25例。本文就其治疗方法、效果、并发症、副作用等作简
目的探讨前列腺电切手术中浅低温的相关因素,以便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降低前列腺电切手术中浅低温引起的并发症.方法根据临床资料、诊断依据、疗效标准,对2002年1月至2004年1
随着《新神奇四侠》电影在全球各地上映热播,影片中四位男女主角令人咋舌的超能力再次成为科幻爱好者热议的话题。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科学家们聚焦研究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在现实生活中复制这些超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会像电影剧情那样遭遇宇宙射线辐射而发生变异,也不会在严酷的宇宙空间中穿越变形。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认为,普通人要具备超能力,只能借助高科技材料。  科学家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这样的蓝图:自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