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信的快乐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g0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女儿把小朋友的脸抓伤了。”那天,我如往常一样到幼儿园接4岁的女儿时,老师突然表情严肃地告诉我这个消息。我一惊,忙把那个受伤的小男孩叫过来,一看左脸上果然有几道抓痕。我问他:“你生武芷卉(女儿的名字)的气么?”小男孩宽容地摇摇头说:“我不生气。”我这才放下心来。
  这个和女儿同桌的小男孩叫王昕渤。老师说:两个小家伙前几天闹起了别扭。原来,那次王昕渤和她玩时说“要把你家人打死。”女儿不让他说,小男孩调皮,越不让说越说得起劲。本是童言无忌的话,可在幼小的女儿听来却当真了。小家伙生气了,当时也没怎么样。谁知事情过去几天了,不知怎么她又想起了这事,结果突然把毫无防备的小男孩抓伤了。
  “这孩子,后返劲儿啊!”老师一时哭笑不得。
  那天下午,两位老师手忙脚乱地给孩子抹了半天芦荟,小男孩脸上的抓痕才慢慢消了。我理解老师的心情:人家孩子的脸被我女儿抓伤了,毕竟不好向家长交代。我想等男孩的家长来先道个歉,老师十分善解人意,告诉我由她解释。我想,等回去问明事情原委后,再跟孩子家长道歉也不迟。
  回家后我没有急着问女儿,因为在幼儿园时我曾问她:是不是该向王昕渤说声道歉的话?她的回答让我吃了一惊:“我都快说10遍了!”语气里有着明显的不耐烦情绪。等她玩得差不多了,我才把她叫了过来。看得出,她不愿再提这件不开心的事。费了很大一番口舌后我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和老师说的没有太大区别。
  我想,在这件事中,两个小家伙都有错,只是王昕渤错在先,女儿错在后。该怎么办才好呢?“我认为你们两个都该承认自己的错误。伤人是不对的,你可以用别的办法来解决这事,比如说求助老师。”想了想,我又说,“这样吧,爸爸知道你已经意识到自己错了,那你不妨把对王昕渤说的道歉话写下来,然后交给他,这样也许更能体现你的诚意。”
  女儿向我要来一张白纸,在纸上画了起来。我看画面上有蓝天白云,有飞翔的小鸟,还有微笑的太阳,下面是高山大海,海里有一条大鲸在喷着水柱。画面的中间是两个兴高采烈的娃娃。我问她画的是什么意思?她说:“我很高兴。”我又说:“这样吧,你在这上面写上,这是送给王昕渤的画,可能会更好呢。”女儿听了,就在画面的留白处写上“这是我给你画的画”几个字。
  我乐了,这样画面的内容就有意义多了。
  经我的一番引导和鼓励,她似乎来了兴致,把纸翻过来开始写字:“王昕渤:我很抱歉,把你的脸抓伤了。那时,是因为你说的那句话让我生气了。以后我们还是好朋友。请你原谅。”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句话,但从她稚嫩的笔尖歪歪扭扭地流淌到纸上的时候,看了还是让人感动。接着,她又写上自己的名字和日期。又找来信封,在上面郑重其事地写上“王昕渤收”几个大字。
  把信装进书包后,我告诉她:明天让老师把信交给王昕渤。女儿不同意,说要自己亲手交给他。我知道她的想法没错,但通过老师转交也许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就对她说:“你和王昕渤闹别扭老师知道了,也对你们进行了教育,现在你们和好了,也应该让老师知道才对啊!”她这才点头同意了。
  第二天上幼儿园,还没到教室门口,女儿就急急忙忙地把那封信从书包里拿了出来,交给了老师。我在一旁把情况简单向老师做了介绍后,老师对教室里的小朋友说:“武芷卉小朋友给王昕渤写信了。”孩子们听了呼啦一下围了过来。老师展开那封信读了起来……
  在教室门前,我看见孩子们轰地一声全笑了。女儿的小脸上写满了笑意,还有些羞涩。很显然,这封信给那位叫王昕渤的小朋友也带来了一份异样的惊喜。我见时机成熟了,就把女儿叫了出来:“你看这封信写的好不好?”她高兴地点了点头。看得出,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
  女儿有写日记的习惯。晚上回到家我对她说:应该把今天的事写下来,这多有意义呀。她显然还沉浸在兴奋中,趴在地板上就写了起来。遇到不会写的字,她会不时地跑过来问我。过了20分钟,女儿把日记递给了我。
  我一看就乐了,今天的日记,她像模像样地起了个题目—《写信的快乐》。日记中写道:“昨天,我给王昕渤写了一封信。今天,我把这封信交给老师时,老师给小朋友们读了一次,我很高兴。爸爸把我叫了过来,爸爸问我:写信是不是很高兴?我说:看来,写信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事情至此,这件事的“余波”按说已平息了。让我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去幼儿园接女儿时,刚好碰到了王昕渤的妈妈,她高兴地告诉我:“我儿子给你女儿也写了封回信。”信是这样写的:“武芷卉:收到你的信非常感动,我做得也不对。咱们以后还是好朋友,咱俩一起看书、一起玩,好吗?”
  其实,女儿“抓伤人”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这毕竟是一起“暴力事件”啊。处理不好,无疑会对他们产生影响。现在看来,在这件事中,受到教育的已不止是两个孩子,还有家长、老师,以及更多班里的孩子。
  学会承认错误,学会原谅别人,这些,正是我们应该传授给孩子的。也许这件不大的小事,会让他受益终生。
其他文献
详细步驟
期刊
常听人说:“大丈夫坐不改姓,行不改名。”姓名,是每个人的独特代号。而在古代,姓则是一个氏族的共同族号。  这些族号,最初是和自然界万物,自然界现象有关。像中华民族自称龙的传人,不问而知是来自龙。其他如骆、雷、云、牛、熊等也是不同氏族的称号。古人对自然界现象如雷雨电等发生,多数不能解释,也产生敬畏,因此往往以这些名称作为自己的姓氏。  古代,是母系氏族的社会,最大特征是“但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