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鹿斑朵的角

来源 :早期教育(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ng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鹿斑朵長成小伙子了,他头上的两只角越来越大。
  一天中午,动物们都在树荫下睡觉。突然传来“噼啪啪”的一阵阵响声,把大伙儿都惊醒了:“啊,发生什么事了?”
  大伙儿慌忙走去一看,是斑朵在用两只角不停地顶撞着大树的树杆,顶了这棵树,又撞那棵树。
  “啊,斑朵发疯了!”大伙儿都吓坏了。
  “我去看看,到底是怎么了。”小熊的胆子大,他一摇一摆朝斑朵走去,走到斑朵跟前,问,“你在干什么呀?”
  “没啥!”斑朵甩着两只磨撞得又尖又亮的角说,“我在磨角哩!”
  “你,想跟谁打架?”小熊又问。
  “哈哈!”斑朵大笑着说,“我们鹿小伙子都爱磨角,但不是为了打架。”
  正在这时,小灰兔慌慌张张跑来说:“不好了,小山羊被一只大老虎拖走了!”
  大伙儿听了,都急得团团转,说:“这可怎么办?我们怎么救小山羊呢?”
  斑朵把两只角一扬,大声说:“哈,我正好磨尖了角。走,找大老虎去!”说完,他撒腿跑去,大伙儿紧紧跟在他后边。
  斑朵和大伙儿找遍了山谷,也不见大老虎的影子。天已经黑了下来,月亮和星星都躲在云层里,四周一片黑乎乎的。
  萤火虫打着灯笼飞来,听说大伙扎为了救小山羊,在找大老虎,她连忙说:“我来想办法,给你们照亮山路。”
  她转身飞去,很快喊来了一大群萤火虫。夜空里闪闪点点,一片光亮!斑朵的两只角,一下子成了两株通明的灯树,照得山谷里一片透亮!
  很快,斑朵和大伙儿找到了一个山洞,听见大老虎在里面打呼噜的声音。他们悄悄地走进山洞一看,大老虎正躺在石床上睡觉呢!
  “大老虎,快起来!”斑朵大声叫。
  大老虎猛地惊醒了,一骨碌坐了起来,瞪起眼睛问:“你们要干嘛?”
  “快放出小山羊!”大伙儿齐声喊。
  “哼,别想!”大老虎指指肚皮说,“小山羊在我肚皮里呢,有谁敢过来救他?”
  “啊,小山羊被他吃了!”斑朵气坏了,用两只角对准大老虎猛地撞去,大老虎急忙躲开了。
  大老虎回转身,向斑朵扑来。只见斑朵将角刺进大老虎的肚皮,用力一拉,“刷”一声,划破了大老虎的肚皮。大老虎一声嚎叫,倒在地上不动了。小山羊从划开的肚皮里钻了出来。
  大伙儿救出了小山羊,一起回家去。斑朵走在前面的两只角高高扬起,真神气!
其他文献
生活是习作的土壤,灵感的源头。基于“生活经历”的习作教学,应注重先经历体验,再写作表达,写真实的生活经历,反映真实的见闻和感受,从而使生活经历成为学生习作的不竭源头,为习作教学注入生活的“活水”,彰显生命的活力。  一、观察生活,让习作素材丰盈  习作一直是学生学习中的“老大难”问题。在日常的习作中,学生常常会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观察生活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对于习作,观察是永
插图是教材的一部分。相比其他版本,统编本教材更注重“图说”作用,几乎每页都配有插图。研读插图,我们可以发现在内容、色彩上有了更大改变,不仅融入了中国传统元素,还贴近教材内容。在具体教学中,巧妙运用插图,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还能彰显课堂趣味。笔者以统编本教材一年级为例,浅析插图特点及其运用策略。  一、统编本教材的插图情况  相对而言,一年级学生思维较为直接,认知水平较低,但感知能力已经充
文本由语言符号组成,呈现出鲜明而深刻的价值意蕴,是作者价值认知和即时心境的主观表达。因此,任何一篇文本内部或者篇章之间都存在着紧密的逻辑关系,需要以广阔而统整的视角,以联系的方式感知文本内在逻辑,让学生在对比中感知文本主要内容、洞察作者表达特点,实现对文本深层次的理解与感知。  一、梳理联系,强化语段内的统整  很多经典文本中,蕴藏着极其重要的核心语段,这些语段内容描写具体,含义丰富,不仅是学生理
《端午粽》是一篇关于传统文化节日的散文。文章脉络清楚,语言生动,充满了浓浓的节日气氛,教学时,在学生品味语言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以开拓学生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使学生从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教育。  《端午粽》是统编本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选自作家屠再华的《嘟嘟糖和小雪灯》。课文主要以儿童的口吻,讲述了作者对童年时期过端午节的回忆。在作者的眼里,外婆包的粽子色香味俱全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崇尚的美德。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进行爱的渗透,不仅能“润物细无声”般渗透爱的文化,还能将课内外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阅读的能力。在面对教材中以“爱”为主题的资源时,教师要如何利用才能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呢?在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我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多阅读,多整合,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群文阅读”课堂,将多篇以“爱”为主题的课文聚集起来,既规避了
课堂口头评价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方法。科学合理的课堂口头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在目前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的课堂口头评价却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这给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本文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口头评价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有效策略。  一、让课堂教学在口头评价中高效开展  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
五香酱肉    制作材料:  五花肉100克,酱油10克,白糖8克,五香粉5克,料酒适量,植物油500克。  制作方法:  1 将带皮的五花肉切成长约3厘米、宽4厘米的薄片,加入酱油、五香粉、白糖、料酒少许搅拌,腌制约3小时左右。  2 将腌制好的肉倒入漏盆中,把酱油、水沥干净,再把植物油倒入锅中,烧热后下入腌制好的五花肉炸至金黄色,捞出。  3 将锅内的油倒出,把沥出的酱油和适量水倒入锅中烧开,
著名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在其论著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指出:作为一种符号的语言文字,只有在具体的关系中才能明确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传统教学理念下,语文教学所关注的是单一的语言现象,围绕的是单一文本的感悟与解读,明显缺乏统整的关系意识,最终导致教学“模模糊糊一大片”,效益也只能處于高耗低效的尴尬之中。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利用语言文字之间的组合关系,不仅可以让语言应有的意义更加精准,还能丰富学生
智慧习作坊是我校在习作教学中探索出的一个重要载体,它以学习单的方式,将儿童的前置性学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统整在一张纸上,不仅包含习作片段的赏析与创作,还融入了篇章的整体构思,既有作前指导,也有作中指导,更有作后的评价与指导。  智慧习作坊,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可视化的习作指导,反映了学生思维的过程;另一方面,它更是教师教学目标清晰的呈现,以导图的形式告诉了学生“我们将去哪里”以及“我们怎样能到达目
文本解读是读者对文本语言、结构、音韵、修辞等因素进行个性感知,是灵魂与灵魂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互动。在名师眼中,文本解读是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第一步。可是,纵观当前现状,存在着三种误区:  1. 本末倒置型  认为文本解读无关紧要,粗略看一两遍便开始花大精力想设计、寻方法,不知“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2.依赖寄托型  知道文本解读的重要性,然而不会实践操作,拿到文本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把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