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御掌门人胡焱荣:谱写翡翠传奇

来源 :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shuwe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焱荣:翡翠本是奢侈品,但翡翠不分贫富贵贱,只要是爱玉之人,就有权欣赏它。
  
  《海阔天空》
  
  大亨的怪癖
  
  2007年秋季的某天,对富御珠宝台北店的所有员工而言都是悲喜交合的一天。这天一位日本商界大亨开着私人飞机直奔台北,找到富御珠宝艺术展示中心,要以2亿新台币(约5000万人民币)购买其中一件艺术品。所有员工都激动地接待了这位日本豪客,就在他们激动地向掌门人胡焱荣报告此事时,胡焱荣却冷淡地回答:不卖。
  
  在胡焱荣眼里,翡翠不止奢侈品那么简单,更是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品。有些艺术品耗尽他的心力智慧,是用以传世的珍品,不以金钱为衡量标准。他心中想的是如何通过翡翠传承儒家文化和中国气质,而不仅仅是做一个翡翠商人。所以面对高昂的售价,在员工们嘀咕着说他不卖的“怪癖”时,他仍气定神闲地保持着自己的一贯作派。
  
  1965年,胡焱荣出生于缅甸最大翡翠矿区帕敢的华侨家庭,从曾祖父一辈起,这个家族就从事着翡翠开采与原石买卖。经过上百年积累,整个家族拥有18座翡翠矿坑以及几十万颗翡翠原石。上世纪80年代,胡焱荣继承家族产业,往来于缅甸和泰国之间,从事翡翠、红蓝宝石的原石买卖,同时学习宝石切割技术和珠宝设计。为了更好地体会玉器翡翠的精髓底蕴,胡焱荣前往台湾,一面学习中文,一面对台北故宫博物馆的玉器翡翠依次观摩欣赏。
  
  台北故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翠玉白菜》让胡焱荣深受震撼:一半白一半绿的翡翠雕琢出白菜鲜活欲滴的形色,足以乱真,叶片上停留的一只螽斯和蝗虫,毛须清晰,栩栩如生。胡焱荣从小见过的珠宝翡翠并不少,但带给他如此震撼的作品,《翠玉白菜》却是第一件。
  
  每个时代都应有它传世的作品,中国不能只有一个《翠玉白菜》。为了创造出比肩《翠玉白菜》的艺术精品,胡焱荣挑选出最具价值的翡翠原石进行雕琢。传统的翡翠雕刻思路是尽量保存翡翠原石大小,依石而雕,胡焱荣却推翻这一思路,为了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不惜最大限度地去掉多余石料。如今作为富御珠宝镇店之宝的《根柢风流》就曾是一块9公斤重的三彩翡翠原石,雕刻细腻,突破了翡翠重、硬、脆的元素,经过3年的雕琢和数十次的反复修改,最后才完成这件重不到一公斤的稀世珍品。
  
  许多作品都在这种思考与磨合中创作而出。生长于峭壁绝境的蕙兰,兰根穿透垂于险壁的麻绳,展现了强劲的生命力。这件《海阔天空》是胡焱荣黄山之行的感悟,“退一步海阔天空”是中国的心境,也是老坑种与墨翠共生翡翠的代表之作。
  
  翡翠情缘
  
  就在胡焱荣醉心翡翠艺术创作时,太太刘伟贞走进他的视野。第一次约会时,刘伟贞带来很多绿翡翠让胡焱荣鉴定,胡焱荣只看一眼就知道这全是B、C货,但他并未向刘伟贞公布自己的鉴定结果,“我要是讲了,只怕以后她不肯出来和我约会了。”
  
  就是这段翡翠奇缘造就了两人幸福的婚姻,也缔造了翡翠名品富御珠宝。出身商界世家的刘伟贞执掌经营事宜,醉心翡翠艺术的胡焱荣则担当艺术总监。
  
  这个7岁时就被爷爷教授如何辨别翡翠玉石的世家子弟,因爱石成痴,在台湾家中堆满了翡翠原石。家是一个300多平方米的中式庭院,院里有山有水,院中“河道”里也堆满石头。普通人以为是普通石头,其实全是价值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翡翠原石,随意堆放,只是满足胡焱荣时刻都要品鉴、创造翡翠作品的生活习性。
  
  为了鉴定自己雕琢翡翠的艺术成就,胡焱荣带着3件作品拜访掌舵台北故宫18年的馆长秦孝仪。已80高龄的秦院长拿着放大镜凝神细看,交谈的话题在翡翠创作与历史间游走。即便看尽天下宝物,秦院长对胡焱荣的作品也赞誉有加,“翡翠艺术,件头不见得要大,而是要精、雅。”
  
  这次见面让胡焱荣与秦孝仪成为忘年之交,秦院长言谈间流露的君子其温如玉的儒雅和智慧打动了胡焱荣。这次交谈,让胡焱荣感受到中国文化温润如玉的气韵和中国翡翠文化的博大精深。
  
  翡翠自古就是达官贵人玩赏的器物,它稀少昂贵,但不能因为它的价格高昂就让喜欢它的人无法欣赏它,“我看到许多富豪大亨,他们死后什么也没留下。”胡焱荣不想成为这样的大亨,他希望翡翠艺术能让自己的生命在这个世界留下永恒的印记,能让普通大众也能欣赏翡翠的美。
  
  在秦院长的鼓励下,建立一个翡翠博物馆的愿望越演越烈。这个博物馆不在大而在精,可以传承翡翠文化艺术,供所有喜欢玉石的朋友分享,而不仅仅让翡翠成为富豪明星的玩物。
  
  打开一扇翡翠的门
  
  2009年8月,凝聚着胡焱荣一生梦想的翡翠艺术博物馆在台北开幕。馆内陈放着胡焱荣1990年雕刻至今的50多件珍品,它们以雅致的陈列营造出人与展品间对话的可能,为参观者创造出一种与以往截然不同的艺术体验。
  
  艺术馆按照功能分为简介厅、展示厅以及博物馆商店,馆内的“12生肖动物拍照区”是参观者可以伸手触摸的翡翠精品。那些对大众而言可能一生都无法拥有甚至触摸的翡翠珍品,在这里不仅可以摸,还能与之合影。温润的翡翠连同晶莹的色泽、冰凉的触温,每样都能让参观者细细品味。
  
  就连翡翠博物馆的门,也是一件大型翡翠作品。36个由翡翠雕琢而成的莲蓬,象征着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如同中国古代宫廷建筑大门的门钉,庄严肃穆。但这36颗翡翠莲子又非一式一样,每一个莲子在细节上皆有不同,有的莲子繁华落尽,有的却初露山水。为了让翡翠更像宫廷大门上的门钉,胡焱荣又佐以特殊技法,把翡翠材质转化为金属锈蚀的色泽和质感。
  
  老朋友们打趣胡焱荣:一扇门就如此下血本,不怕贼惦记吗?
  
  胡焱荣倒不惧怕地回答:既然想做这个博物馆,就要把翡翠的任何可能展示给大家!
  
  从台北到北京,富御珠宝以翡翠之名培养了大批玉石爱好者。那些全年都没有折扣的翡翠饰品,曾让刘伟贞担心重重,胡焱荣却坚持以精品定价,没有折扣,是对翡翠的尊重。
  
  10年间,胡焱荣把店开在台北、北京、澳门,原本以为热爱翡翠的都是深受中华文化感染的华人,但台湾地区将近1/3的翡翠都被外国顾客买走的事实却告诉他,翡翠的美是不分国籍和年龄的。那些佩戴在林志玲脖颈上的翡翠项链,握在金马奖获奖者手中的翡翠骑士勋章和荣誉别针,是以时尚奢华的形貌显露出的翡翠的另一种美。
  
  “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是富御珠宝提倡的理念,也是胡焱荣秉承的翡翠哲学。“不仅建翡翠博物馆供人们欣赏,我的每个柜台也都是我们的博物馆。”胡焱荣说,“不仅是卖翡翠,我们还肩负有传承与推广翡翠文化的使命感,满意不代表花钱,只要能在我这儿感受到翡翠文化,亦是我们实现的价值。”
  
  这些美丽的石头从地底被挖掘出,经过雕琢打磨渐变为征服我们的美丽奇石。如同一位翡翠普及者,胡焱荣以大亨之名谱写了奢华与亲民的翡翠传奇。
  
其他文献
金属镜片和铆钉,让人联想到蒸汽朋克世界里那些无畏的探险者,酷炫至极……  工作再忙也要挤出时间做皮具,这是姚琦的生活准则。  几年前,随着皮具DIY兴起,姚琦也加入其中,“当时只想着给自己做个钥匙包而已,没想到却捣鼓出了名堂。”凭借自身的美术功底,再加上动手能力强,第一个钥匙包做得很精致,每次拿出来炫耀都能赢得朋友称赞。这大大增强了姚琦的信心,他决定创作一个能代表自己风格的作品。  从事设计工作的
“黄金本来就十分昂贵,你用它创作作品来评奖,没有什么意义嘛。”郑应谐第一次带着自己的金雕作品参赛时,评委的一句话让他痛失入围资格。这对立志从事金雕的郑应谐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很多人都认为他会为了讨好评委而改用其他材质,但他仍然固执地与金为伴,直到多年后,才终于等到迟来的肯定。  凭着这股不认输的韧劲,郑应谐打破了“黄金能刻不能雕”的教条,让仅作为配戴的传统金饰,变身为拥有各种造型的立体艺术品,不
设计师Kim Fisher将多肉玩出了新格调。他设计的这款钟表一样的圆盘盆栽,可悬挂于墙面,既不影响室内空间,也不影响植物健康成长,更比普通多肉盆景漂亮许多,能让你的墙壁展现出风景画一样的美丽。  www.kimfisherdesigns.com
闻名遐迩的抚顺西露天矿,被誉为“亚洲第一坑”,它的前身是一个寂静而安详的村庄。十九世纪初期,“富饶的宝藏”被人们发现,伴随着煤矿的开采,一种艺术文化也悄然形成,这缘于当地有一种特殊矿产——煤精。煤精,黑而质密,韧性大,与普通的煤炭不同,它散发着金属般的光泽。通过艺人的雕琢它拥有了“生命”,可以说,它是煤中的精灵。  煤精雕刻题材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人物,造型多样质地淳朴,深受当地人爱戴,成为访亲探
檀香,在虹一的手里成了绘画的工具,随着她动作的游走,纸在幻灭中获得新生。  刚到工作室时,虹一正在创作,聚精会神拿着一支檀香在纸上缓慢移动,当香头的火焰舔舐到纸面那一瞬,纸面急速变黑,并迅速向四周扩散,如同一滴墨落到生宣纸上。屋里的檀香味越来越浓,纸面上形成了不同的圆圈,或长,或扁,或是椭圆,或是细长的环。这种自然形成的图案,张扬着旺盛的生命力,用莫测的方式组成了世间最美妙的画面,沉浸在创作中的虹
树影婆娑,穆水清流。入夏的细雨,让福安这个以船为生的村落铅华洗尽、素朴如初。沙岩村地处偏僻,三面是水,土地稀少,绕村的穆阳溪成了沙岩人出行最便捷的水道,也为其提供了最好的营生。  自清代嘉庆年间起,当地淳朴的农家人几乎家家户户都能伐木造舟,渔船、渡船、运输船……木船航行过的乡村、城镇,沙岩的手艺名声就随其传至当地。然而,百余载历史长河淘尽了往昔风光,随着民营船舶修造行业的异军突起,铁壳船舶修造、改
一.综述 2P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人这样崇玉、赏玉、佩玉、藏玉、传玉,并千年不衰。  自古以来,玉作为信物,作为法器,作为装饰,作为礼物,都与人类息息相关,人们对玉的看法也见仁见智。在巫觋眼中,玉是通神的灵物;在帝王眼中,玉是权力的代表;在王公贵胄眼中,玉是财富的象征;而在普通人眼里,玉就是一件传家之宝。  有一个朋友贴身戴着一块和田玉坠。那日,她将坠子从颈间摘出,问:“知道我为何买这
浓情可可,配上甜蜜栗子香,贴心的下午茶温暖了整个冬日。
微博上流行一个视频,内容是一本书在流水线上的诞生过程。大家惊讶地发现,一本最常见的书的制作,除了排版、印刷和裁切,其他所有步骤竟然都由手工完成。  爱书的人在买到新书的时候,总会先闻一闻上面的油墨味道,他们也说不清楚,为什么在电子书大行其道的时代里,依然会对纸质书恋恋不舍。答案林林总总,但“手工”应该是一个常被忽略的原因。  被我们忽略的除了一本书的手工制作环节,还有那些热衷于制作手工书的人。和流
在韦政的工作室里,各种材质的眼镜琳琅满目,但竹质眼镜尤其有范儿。  韦政研究和应用竹子制作眼镜已经有15年时间了,在2008年他创立了个人品牌——韦政设计。他不仅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制作竹质眼镜,还把技术带到北京、香港等地,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用竹子做原材料不单是因为它环保的特性,还因为它坚韧、耐用和轻巧,而且纹理独特。这么好的材料虽然早已被应用于家具制作,但眼镜制作倒是空白。”  竹子虽是易得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