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ct_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慢性创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722例慢性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性别、年龄、创面累及下肢、创面分型、创面持续时间、D-二聚体水平以及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肺炎及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等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后彩色超声结果,确诊为DVT者作为DVT组,无DVT者为非DVT组,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慢性创面患者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全部患者中DVT组55例(7.6%),其中44例(80.0%)系入院时常规下肢静脉超声检查确诊为慢性DVT,余11例(20.0%)系院内新发DVT;DVT组与非DVT组在性别、创面累及下肢、创面持续时间、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5个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年龄、创面分型、D-二聚体水平以及合并冠心病、脑梗死、肺炎和脓毒症/感染性休克7个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OR=2.260(95%CI:1.584~3.224)]、D-二聚体水平[OR=14.201(95%CI:6.101~33.055)]、合并冠心病[OR=2.731(95%CI:1.210~6.162)]及脓毒症/感染性休克[OR=3.170(95%CI:1.115~9.016)]是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

慢性创面患者DVT发生率较高,其中多为慢性DVT,年龄、D-二聚体水平、合并冠心病及脓毒症/感染性休克是慢性创面患者并发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烧伤科(下称笔者单位)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指导燃气烧伤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笔者单位2011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所有火焰烧伤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对成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占同期火焰烧伤住院患者总数的百分比、性别、年龄、受伤季节、致伤地点、烧伤严重程度、常见复合伤、并发症、人口口径、教育程度、从事行业,以及老年燃气烧伤住院患者伤前疾病与转归情
目的探讨敲除abaR基因对鲍氏不动杆菌生长代谢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应用同源重组方法敲除鲍氏不动杆菌ATCC 17978(野生株)abaR基因,获得ATCC 17978abaR敲除株(ATCC 17978/ΔabaR::Kn),通过PCR电泳和测序验证。应用酶标仪测定鲍氏不动杆菌野生株和敲除株培养18 h内的生长曲线,同时应用结晶紫染色法分别于培养8、24、48 h,测定生物膜形成能力,结果均以
期刊
期刊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于2017年10月23日收治1例左肩胸部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3次复发的52岁男性患者。手术完全切除皮肤隆凸性纤维肉瘤,创面缺损10 cm×10 cm,预计用右股前外侧穿支分叶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但切取皮瓣时见股前外侧穿支部分缺如,仅见1条细小穿支,并且分离困难,遂放弃。通过相同的切口向内侧寻找股前内侧穿支血管,见1条粗大穿支,由独立的源动脉供血,血管蒂长度、口径与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的免疫功能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睡眠中心经多导睡眠监测确诊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30次/h的OSAS患者20例(OSAS组)和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20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单核样CD14+低表达或者缺乏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l
目的研究经椎间孔入路全内镜下胸椎间盘摘除术的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骨科采用经椎间孔入路全内镜下胸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的16例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平均年龄53.7岁。致压物按性质分类包括软性胸椎间盘突出5例、钙化或骨化型胸椎间盘突出7例、病变椎间盘相邻椎体后缘骨赘型突出4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表现胸脊髓病症状,其中7例合并神经根性症状。采用局部麻醉
目的比较分析微创通道手术和传统开放手术在椎管肿瘤、包括椎管内外沟通肿瘤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纳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在2017至2019年应用微创通道[Quadrant通道或MLD(Micro Lumbar Discectomy)后路微创牵开器系统]切除椎管肿瘤的31例患者(微创通道组),同时选择同期应用传统后路椎板咬除的开放手术切除椎管肿瘤的38例患者作为对照(开放手术组)。从术中情况、手
肺隐球菌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长,是仅次于念珠菌、曲霉菌的第三大类肺真菌病,在免疫功能正常和低下者中均可发生,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均缺乏特异性,易导致误诊和漏诊。深刻认识其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早期识别和诊断。病原学涂片和培养、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具有较高的快速诊断价值。治疗首选三唑类抗真菌药物,需足量足疗程。
在2019年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十八次学术会议上,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创新性提出脊(柱)·(脊)髓共赢理念(简称脊·髓共赢),着力促进多学科合作,构建全面、系统和规范化治疗体系,切合国际神经外科发展潮流,推动学科快速发展,全面提升脊柱脊髓防治品质,充分展现神经外科学会大力推动脊柱脊髓学科发展的决心和信心。我国神经外科脊柱脊髓学科与国际神经外科发展现状、与国内骨科的脊柱脊髓业务量和影响力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