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创伤性动静脉瘘的腔内修复治疗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i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伤性动静脉瘘(traumatic arterio-venous fistula,TAVF)是一种较少见的血管损伤,多由锐器造成急性血管穿通伤,因诊断和治疗延误而导致的后遗病变.多见于下肢,常表现为肢体肿胀、静脉曲张等,瘘口较大者还可造成充血性心力衰竭.近年来,我科采用覆膜支架血管内腔内修复,为治疗此病提供了一个创伤性小、操作简便、疗效确切的方法.现将2005~2008年接受腔内修复治疗的7例TAVF患者报告如下。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甘氨酸对大鼠创伤性休克后肝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TNF-α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大鼠创伤性休克继发肝损伤的可能保护机制.方法 建立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12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创伤性休克组(休克组)、甘氨酸治疗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复苏开始时,治疗组大鼠将甘氨酸按100 mg/kg溶于0.5 ml等渗盐水后经颈静脉输入,休克组输以同体积的等渗盐水
期刊
笔者前期的工作表明,调节迷走-交感神经张力平衡,具有抗炎效应[1].迷走和交感神经对效应器官功能活动的影响是分别通过其递质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和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与靶细胞上相应受体结合后来实现的.这种整体水平上交感-迷走神经平衡对炎症的调节作用,在效应细胞上可能会表现为ACh和NE抗炎作用的相互作用或联系。
期刊
由江苏省手外科临床医学中心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手外科、南通大学手外科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手外科的应用进展和微创的概念(上肢骨与关节损伤)继续教育学习班”将于2009年10月29日-11月1日在南通举办。在研讨会期间将由南通大学手外科研究所所长、手外科主任汤锦波教授讲授“腕关节不稳定和远端尺桡关节损伤的基本慨念”,
期刊
在我国汽车拥有量迅速增加的同时,交通事故也明显上升.在道路交通事故中,颅脑创伤因其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备受关注.交通伤作为颅脑损伤的主要原因[1],研究其流行病学特点及发病机制,对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目的 将人脐带血(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HUCB)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注射到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顶叶皮层及海马区,观察神经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方法 HUCB-MSCs用双苯酰亚胺(bis-benzimide)标记24 h,通过立体定向将细胞注射到损伤脑组织内.全部大鼠分为假损伤组、损伤组(TB
目的 探讨颈椎单侧关节突交锁的不同治疗方法选择.方法 32例颈椎单侧关节突交锁,行头颅牵引复位成功8例,其中3例维持牵引1个月后改行头颈胸石膏固定,余5例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23例牵引失败,其中14例行前路切开复位、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例前路复位失败行椎间盘切除加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1例前路复位失败改行后路切开复位后再前方植骨内固定术;3例行后路切开复位侧块内固定植骨融
关节软骨损伤是骨科较为常见的疾患,全层损伤往往并发软骨下骨损伤,对这种软骨合并软骨下骨损伤的治疗困难,效果欠佳.具有类似天然软骨组织的多孔性和良好组织相容件及高弹性的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 hydmgel,PVA)水凝胶被认为是一种较理想的人工软骨替代材料,近年来受到重视.笔者将PVA与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ydroxyapatie,n-HA)+聚酰胺66(poly-a
期刊
在汶川地震中,我院收治70岁以上老年患者128例,由于多患有不同程度原发疾病,伤情较重,治疗效果和整体预后较差。
期刊
目的 评估下颈椎损伤分类(subaxial cervical spine injury classification,SLIC)系统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及其对颈脊柱脊髓损伤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选择2007年12月-2008年7月入院的下颈椎脊柱脊髓损患者30例,均行颈椎X线、CT、MRI检查和系统的神经学体检,按照SLIC系统的原则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评估,即骨折的形态、间盘韧带复合体(dis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