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路径

来源 :商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abc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是传统金融机构之一,通过其较高的金融服务效率,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量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促进了经济增长,在我国金融业的市场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是信息时代金融业的一种新业态,对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业带来了冲击。在这一背景下,商业银行必须适应时代潮流,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本文首先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并探讨了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路径,以期可以帮助商业银行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存取款业务、信贷业务、汇兑业务为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还扮演着信用中介的角色,通过信用中介活动调剂社会各部门的资金短缺,这也奠定了商业银行在金融行业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扶持,本世纪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迅速,其规模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 部分商业银行存在着资本优势。然而,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使商業银行信贷业务减少,也迫使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盈利,商业银行的业务受到冲击。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需要正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重构业务结构, 科学进行创新,以促进商业银行长远发展。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削弱了银行产品与服务竞争力
  商业银行储蓄业务还是基金业务,其竞争力与互联网金融相比较低,客户如若想购买基金,需要客户首先持自己的银行卡和身份证在银行开立证券卡即开立的基金账户,再购买正处在发行期内的基金, 认购的基金在发行期不能卖出,填写认购/ 申购业务单,在银行受理后 2 ~ 3 个工作日后才可查询到基金份额,用户还需要缴纳手续费,整个流程较为烦琐。而用户在互联网金融平台则通过动态交易码、人脸识别等身份认证开户、办理基金业务, 无须用户跑腿,基金购买模式更为简单,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削弱了商业银行基金金融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传统商业银行因无须考虑存取款吸纳问题,所以所提供的一些融资信贷业务不符合客户的实际需求,顾客体验差,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融资信贷难度更低,客户更愿意选择后者办理相关业务,使银行流出的资金越来越多。
  弱化了银行信用中介职能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产品种类越来越多样,业务范围越来越广,这给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带来不小的影响。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行业银行有国家政策的扶持,加之行业内竞争力不大,故部分商业银行没有重视金融产品、服务的开发与创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衍生出各类第三方支付平台,例如以往商业银行水电费等代缴业务,当前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利用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缴纳费用,并且可以实时查询缴费进度与余额,这对商业银行信用中介与支付媒介的作用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互联网支付业务的快速发展使得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中介职能慢慢弱化。
  抢占了商业银行的贷款市场
  传统商业银行融资信贷业务往往更倾向于大中型企业,小微型企业获取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难度较高,而且贷款流程更为复杂,这使得小微企业往往难以通过商业银行融资信贷解决燃眉之急。究其原因, 小微企业业务少、资金规模小,商业银行考虑到信用风险采用较高的贷款利率或拒绝贷款 。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一步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贷款难度,一些金融平台为了响应了国家与政府的号召,为了更好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更是放低了小微企业贷款的门槛,小微企业可以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上进行更快捷、低成本的贷款,可以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这些都导致了银行业不能吸收到优质的资金,贷款市场逐渐被互联网金融平台抢占。
  互联网金融时代
  商业银行的发展路径
  加强产品与服务创新
  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更应该注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以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一方面,商业银行应该注重产品研发与创新,避免商业银行基金等金融产品同质化,加强对金融产品种类的开发,重新调整资产类、中间业务类、担保及投融资类、产权类、技术设备类、投资理财类等金融产品结构。商业银行还应该加强与证券市场的合作,了解客户需求,加强对新兴投资的了解,为客户提供更具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商业金融产品应该逐渐向消费转变,在推出长期性理财产品的同时,还应该增加一些短期稳健性理财产品,提高对客户的吸引力。在发售金融产品后,商业银行还需要利用柜台反馈情况、大数据技术等掌握发售动态,及时发现与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还应该合理拓展服务范围。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应该尽可能地留住客户,应该根据客户的需求合理拓展服务范围,在留住老客户的同时尽可能吸引新客户。例如,针对当地储蓄业务需求不高的情况,商业银行可以进一步拓展金融安全设施、企业专利技术(产品)交易等业务范围,以能够吸引客户的技术为重点积极与技术部门合作。在此基础上,双方协商好合作期限、长期回报等,以此拓展商业银行现有的服务范围,使商业银行可以更好地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
  以金融安全管理作为转型保障
  第三方支付的发展给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用户支付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在根据用户需求与体验研发新支付手段的同时,还应该加大与非金融机构的数据合作,完善监管机制,加强金融安全管理以及金融安全设施的研发力度。虽然第三方支付发展迅速,但商业银行资金实力雄厚、抵御风险能力更强,在防范金融风险以及金融安全管理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下,商业银行应该通过多种的手段凸显这一优势,例如从硬件和软件出发,不断强化金融基建工作, 深化大数据在风控管理方面的应用,构建以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为基础的金融风险预警机制。除此之外,商业银行还应该加大互联网金融风险线上监管力度,更好地防范网络支付等过程中产生的金融风险。
  与互联网金融协同发展
  商业银行应该充分认识到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以及自身的不足,利用金融科技助力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经济推动双方优势互补,促进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协同发展。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建立连接共享的信息数据层,进一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可以积极应用以大数据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判别潜在的客户,进一步挖掘客户以及潜在客户的需求,针对性地开发出线上理财产品、线上基金业务等,维持好与老客户的关系并积极挖掘新客户,最大限度提升客户的黏性,可以加快自身的金融服务创新步伐。同时,商业银行还应该从自身产品、
  服务以及业务流程入手,实现银行金融产品、业务与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深化融合, 合理借鉴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成功经验,不断优化线上业务、线上服务,提高银行客户的体验,推动商业银行创新发展。除此之外,商业银行还应该加强与互联网大企业、优质顾客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在工作中应该积极转变运营思维,学会运用互联网金融思维去调整业务范围、经营方式等, 进一步挖掘投资者的需求,打造更优质的线上服务平台与业务。
  此外,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协同发展还需要有过硬的技术作为支撑。因此, 商业银行应该加强系统建设,在金融硬件建设方面,商业银行需要及时更换最新的储存设备、服务器和信息技术;在金融软件建设方面,可以以区块链为基础,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可信交易环境。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促进银行服务向智能化、数字化、便捷化转变。
  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掀起了传统金融行业的变革,其在提高商业银行资金配置效率、方便客户的同时,也削弱了银行产品与服务竞争力、弱化了银行信用中介职能、抢占了商业银行的贷款市场,传统负债业务“脱媒”压力增大,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在互联网时代, 商业银行必须要转变经营理念与运营思维,需要更注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应该以金融安全管理作为转型保障,充分发挥其资金与技术优势,积极谋求与互联网金融协同发展,加强系统建设,从而创造实现良好的业绩,更积极地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
  ( 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惠水校区)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技术的创新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功能被融合到智能手机上,使得智能手机相关专利申请逐渐将触角延伸到很多其他不同的技术领域,这对检索提出了更高的要
本文通过收集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信息并进行量化分析,结合相关理论指导,探明该老年人群体对社会养老服务的态度分化以及不同因素对这一态度的影响方式,提出建立互帮互助为纽带的居家养老服务、建立多维度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宣传树立新时代科学养老观等建议。  当前,我国正处于养老模式逐渐转变的过程。由于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受家庭养老、“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影响较大,对于社会养老服务认识不足,一时间难以接受;许
<正>事实上,吉林大学"每年遴选20位教师进行全薪学术休假"的计划从一开始公布,就已经遭到一些人的质疑。在国外的高校,到达一定年限的教授通常会自动获得学术休假的权利,并不
期刊
建国70年以来,中国烧伤休克液体复苏从最初的引用美国补液公式逐步发展到创立国内通用烧伤液体复苏公式、现代烧伤液体复苏公式与烧伤延迟复苏补液公式等液体复苏公式,并经历
在习总书记对云南发展的三大新战略定位指导下,我省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全方位推进大健康产业建设,已完成初步的战略布局。本文在云南省大健康产业的战略发展规划背景下,结合罗平县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以期为罗平县康养旅游产业开发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所谓大健康产业,即顺应时代的发展、社会需求与疾病谱的改变,围绕人类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环境健康)提供全过程、全要素产品与服务的产业集
中国古典园林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和继承。园林建筑,是由房屋、山水、花木等组成的综合建筑群体。人们常把“园艺造院”喻为“凝固的音乐”或“石头的史书”是不无道理的。特别是中国园林,融多项艺术于一体,为游人寻求一方“安闲幽美”的环境。特别是明、清以后的园林,不仅倾注了众多工匠的毕生心血,同时也融进了古代士人理想的人格完善。  以最具代表性的江南园林为例,将诗词、绘画艺术注入园林建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