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间沟臂丛加颈浅丛阻滞在锁骨肩关节肱骨上段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来源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_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评价肌间沟臂丛加颈浅丛阻滞在锁骨骨折、肩关节、肱骨上段手术应用的效果。方法统计1998年10月至2009年10月428例锁骨骨折、肩关节损伤、肱骨上段手术,依据单纯肌间沟臂丛与肌间沟臂丛加颈浅丛阻滞分为肌间沟组、肌间沟加颈浅丛组即复合组;肌间沟组198例, 复合组230例;观察各组的麻醉效果。结果复合组225例达到完全无痛,3例切口疼痛需加局麻,2例失败优良率>99%,肌间沟组8例无痛,189例例切口疼痛需加局麻,1例失败,优良率>99%。结论 肌间沟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肩关节损伤、肱骨上段手术麻醉效果优于单独肌间沟臂丛阻滞,是锁骨骨折、肩关节损伤、肱骨上段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关键词】
  肌间沟;颈浅丛;神经阻滞;手术
  
  锁骨骨折、肩关节损伤、肱骨上段手术在单纯肌间沟臂丛阻滞很难阻滞完善,2005年起受颈丛、臂丛神经支配体表分布的启发,施行上述部位手术时采用肌间沟加颈浅丛神经阻滞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统计1998年10月至2009年10月上术部位手术病例428例,根据单纯肌间沟和肌间沟复合颈浅丛分为为两组,单纯肌间沟组198例,肌间沟加颈浅丛组即复合组230例。其中男性312例,女性116例 ,年龄14~88岁,70岁以上59例,体重28~105㎏。ASAⅠ~Ⅱ级。高龄患者多合并高血压、冠心病、阻塞性肺部疾患、肺气肿、糖尿病及脏器功能退行性变等并发症。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手术分类无显著差异。
  1.2麻醉方法所有患者除治疗并发疾病用药,不用术前药。
  肌间沟组:患者用2%利多卡因15~20 ml加1%罗哌卡因或0.75%布比卡因10 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30~40 ml,在C6水平进行肌间沟臂丛阻滞注药30~40 ml,小儿及体重小者酌情减量。
  复合组:局麻药用2%利多卡因15~20 ml加1%罗哌卡因或0.75%布比卡因10 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30~40 ml,在C6水平进行肌间沟臂丛阻滞注药30~40 ml。再在胸锁乳突肌后缘C4横突处穿刺至阔筋膜下放射状阻滞颈浅神经丛的颈横神经和锁骨上神经,注上述麻药10 ml。
  1.3麻醉效果观察及评价优:手术时患者无疼痛。良:需行切口部位阻滞,使用辅助药。差:疼痛难忍改全麻。
  
  2结果
  
  两组患者达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均使用咪唑安定、芬太尼,但用药目的有所不同,肌间沟组组用药目的是镇静镇痛,而复合组组用药目的主要是降低清醒患者的紧张和应激反应,芬太尼用药量不同,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
  组别例数优良差芬太尼用量(mg)
  肌间沟组19881891*0.15±0.05**
  复合组23022532*0.1±0.05**
  注:*是麻醉操作失误致阻滞不全属麻醉失败病例,在全麻下完成手术,**肌间沟组使用目的是提高镇痛完善麻醉,复合组主要是降低清醒患者的应激
  
  3讨论
  
  臂丛的组成由C5~T1神经根组成支配上肢的感觉运动,而颈部上胸部锁骨区、肩部皮肤由颈浅丛支配呈披肩状,单纯肌间沟臂丛阻滞施行锁骨、肩关节、肱骨上段手术时,切口区皮肤往往不能阻滞需要行局部浸润麻醉。复合组同时阻滞了颈浅丛,绝大多数病例手术时无痛,减少了麻醉性镇痛药的用量,降低了因麻醉性镇痛药而产生副作用的风险。
  根据作者对428例患难者麻醉效果分析比较,认为肌间沟臂丛阻滞加颈浅丛阻滞是锁骨、肩关节、肱骨上段手术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要求麻醉者熟练掌握神经阻滞技术。同时还要根据患者的知情同意选择和手术的大小、时间的长短来决定麻醉选择。
  
  参考文献
  [1]王俊科,王多友,王风学.临床麻醉手册.辽宁科学出版社,1999:208-209.
  [2]岳云,吴新民,罗爱伦.摩根临床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86-28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血糖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1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以入院时GCS评分判定病情分成3~4分组(34例),5~6分组(38例),7~8分组(44例),入院后12 h内取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值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血糖浓度与GCS评分的关系。并对血糖变化与预后(良好、差、死亡)进行分析。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明显增高,GCS评分三组间血糖值有显著性差异(P
【摘要】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恩必普软胶囊,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治疗脑梗死(cerbral infarction,C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院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组和对照组,丁苯酞组和对照组均服用肠溶阿司匹林每次100 mg,1 次/晚,同时进行高压氧和系统康复治疗,丁苯酞组患者加服丁苯酞软胶囊每次200 mg,3 次/d,疗程为24 d。在入院当天、治疗11 d、第21天使用欧洲卒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扩展型背阔肌肌皮瓣修复手术创面的疗效。方法1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均采用以背阔肌肌皮瓣及胸背动脉营养的脂肪组织联合移位来修复手术创面。结果10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经过6个月~3年随访,术后效果满意。结论扩大背阔肌肌皮瓣移位修复创面,克服了传统背阔肌肌皮瓣组织量不足的缺点,手术操作不复杂,成功率高,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  
【摘要】目的研究全肠外营养(TPN)对肠瘘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实验对象分2组,对照组30例为普通饮食的健康志愿者,肠瘘TPN组30例为行TPN支持1~3个月。测定其肝功能指标、血小板计数(PLT)、临床常用血凝指标,以及患者P-选择素阳性血小板百分数。结果TPN组血小板计数和临床常用血凝四项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TPN组P-选择素阳性血小板百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小板计数显著低
【摘要】目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淋巴结肿大鉴别诊断的再认识。方法对92例颈部淋巴结性肿大的声像图特点与手术病理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其诊断符合率88.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颈部淋巴结;肿大    Differential diagnosis value of color Dop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