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文字从一个日常交流工具为起点,又衍生出信息载体的作用,其鲜明的工具性特征,同时负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具有深刻的人文性。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笔者以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语言文字运用为主要论点,结合当下教育环境做一个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目标;语言文字;运用
小学语文致力于探索语言文字的学习,以综合实践为主要目标,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又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由此可见,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有效性就必须致力于对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和实践能够着力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方式方法,方能离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越来越近。
一、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性
如果说语文是一座高山,语言文字就是构成这座高山的一块块小石子,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这就像是大厦的砖瓦,铺路的基石一样。要是没有它,高楼大厦就无从盖起,通天大道也无从铺就。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小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学习过程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文字障碍,没有词汇基础,缺乏日常阅读,这样一来,想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收益是非常困难的。
经过笔者的调查研究,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教师都将“语言文字”作为重点强调的对象,但是结合多年的教学成果来看,“语言文字”并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只有高举着“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的的语言文字运用才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但现状是什么样的呢?我们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本能的遵守着一种“教学流程”,课文阅读——词句学习——分段理解——中心思想——思想升华,慢慢把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抛在了脑后。在学习中,以理解为主是很重要,但是对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并不代表能够实践。如果说理解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次量变的积累,那么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就是一次质的飞越,理解和运用相辅相成、相互照应,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体系,它使得语文教学不再流于形式化,知识堆砌也不再碎片化,会使得学生学会在深层次的理解中举一反三。所以,笔者认为,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运用,进行高效教学的研究势在必行,对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会起到促进和推动的作用。
最新出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作为主要内容,引导教师探究正确的语文教学方法,抓住学科特色,提高教育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文学的奥妙,并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但是传统的语文词句教学模式总是与《语文课程标准》背道而驰,在传授模式以及教学方法上只局限于“点”上,“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现象普遍存在于课堂之中,一方面把学生放在了被动的位置上,一方面妨碍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对语文教育教学工作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导致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大大下降。所以,改革语文传统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对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的教育工作也该提上日程。在下文中,笔者结合自身从教经历谈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二、如何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语言文字运用
1.适当创设语文语言文字应用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方法有效性的一大利器,只有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生才能怀抱开放的姿态,适应课堂氛围,努力的接受新知识。这样既能最大化的增加对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也能增加其主动性,这也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是小学语文学习实施成功教法的集中体现。要想学好语文,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创立情景,这是最基本的原则和教学方式。举个例子来说,教师在教习任何一课时就可以把教学内容融入生活当中,在前一天的课程结束以前为学生抛出下一课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以抛砖引玉、吸引学生的关注点为目的。增加学生的语言文字感知能力。这就是生活情境和提出问题技巧性的融合,在明显改善学习效果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2.尊重课堂主体,增加学习趣味性
语文学习,不只是课本上单纯的理论学习,涉及语文方方面面的趣味性小知识也能增加我们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其实,语文是一门涉及范围广实用性强的学科,在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将所学运用到实践显得更加有意义。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要将理论知识生动形象的教授给学生,课下也要鼓励学生积极联系生活实际,只有以牢固的理论做支撑,才能在学习中熟练的运用,要让学生们认识到这一点。同时,教师也可以举行适当的文学知识竞赛,引導学生以小团队或合力完成的方式分工合作,之后通过团队评比的模式,对任务完成的好的团队进行表扬及鼓励,对有有待改进的团队进行更正指导,有目标性的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团结性的同时达到增强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3.夯实内功,精选信息,着力提高课前准备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就在于课前准备工作方面,而好的教学准备就是明确教师要“该教什么”“怎么教”的最重要的环节,这对小学语文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期望。小学时期,大部分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教师要想以学识渊博来征服学生,必须练就一身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并储备相当多的文化知识,要做到博览群书,思维活跃。在授课中也需要有自己的特色,无论的在语气方面、还是神态方面都要别具一格,力求做到吸引学生,古人有句老话说的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其实教师就是这样的,面对学生时需要在台下准备良久,扎实内功、丰富知识底蕴,力求避免造成课前准备的苍白肤浅。再者,课前准备不光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外,精心的课堂设计也能增加课堂上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在备课过程中要集思广益,针对各种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去迎合学生胃口,大大增加课堂趣味性以及灵活性。不要以提高成绩为目的,而是要以增加知识为目的。只有正确的三观才能引领出健康向上的学生,引导学生学习。
4.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是理解语言文字最有效的方法
朗读,尤其是激情式的朗读,最能引领学生进去课文情境中去,把语言文字的理解融入到文章的骨血中去,叶圣陶老先生把它称之为“美读”。所以,对于一个专业的语文教师来讲,引导学生认真读阅读课文,感受语言情境是最为必要的。比如说在讲解《瀑布》一课时,作者以他优美的语句向师生们展现了一幅精美绝伦的瀑布画卷,让学生都彻底陶醉在“江山如此多娇”的美好意境中。教师就要让学生极力的感受到这种美,配乐朗诵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辅之以贴合课文内容的图片、音乐,让学生和教师彻底陶醉在这幅秀美的画卷中,产生出身临其境的感觉,水到渠成地将自己与优美的语言文字联系起来,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其实,只要我们仔细发现和挖掘,课文中有价值精彩片段有很多,结合适当的教学方式,融入情境,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相信,“读写结合” 的语言文字训练方式一定能给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插上理想的翅膀,也定会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勃勃生机。
三、结语
陶行知先生也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有了疑难,就是成功的一半,疑难是创造之师,是学生追求真理、创造的内驱力,有了它,教师勿庸频挥教鞭,学生仍自进不息。这句话告诉广大的教师,教师的责任并不仅仅只是教学,而是为学生创造兴趣,兴趣才是学习的原动力,新课程理念的教育实践为教师提供了一条光明大道,只有深入推敲才能把这个理念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蔡兰芳.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姚兰.高中语文选修课“语言文字应用”学业评价内容框架建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3]谢玲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言语形式的实践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4]周日红.试论我的语文教育科学发展观[D].湖南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目标;语言文字;运用
小学语文致力于探索语言文字的学习,以综合实践为主要目标,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又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由此可见,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有效性就必须致力于对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和实践能够着力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方式方法,方能离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越来越近。
一、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性
如果说语文是一座高山,语言文字就是构成这座高山的一块块小石子,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这就像是大厦的砖瓦,铺路的基石一样。要是没有它,高楼大厦就无从盖起,通天大道也无从铺就。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小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学习过程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文字障碍,没有词汇基础,缺乏日常阅读,这样一来,想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收益是非常困难的。
经过笔者的调查研究,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教师都将“语言文字”作为重点强调的对象,但是结合多年的教学成果来看,“语言文字”并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只有高举着“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的的语言文字运用才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但现状是什么样的呢?我们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本能的遵守着一种“教学流程”,课文阅读——词句学习——分段理解——中心思想——思想升华,慢慢把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抛在了脑后。在学习中,以理解为主是很重要,但是对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并不代表能够实践。如果说理解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次量变的积累,那么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就是一次质的飞越,理解和运用相辅相成、相互照应,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体系,它使得语文教学不再流于形式化,知识堆砌也不再碎片化,会使得学生学会在深层次的理解中举一反三。所以,笔者认为,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运用,进行高效教学的研究势在必行,对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会起到促进和推动的作用。
最新出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作为主要内容,引导教师探究正确的语文教学方法,抓住学科特色,提高教育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文学的奥妙,并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但是传统的语文词句教学模式总是与《语文课程标准》背道而驰,在传授模式以及教学方法上只局限于“点”上,“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现象普遍存在于课堂之中,一方面把学生放在了被动的位置上,一方面妨碍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对语文教育教学工作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导致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大大下降。所以,改革语文传统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对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的教育工作也该提上日程。在下文中,笔者结合自身从教经历谈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二、如何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语言文字运用
1.适当创设语文语言文字应用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方法有效性的一大利器,只有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生才能怀抱开放的姿态,适应课堂氛围,努力的接受新知识。这样既能最大化的增加对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也能增加其主动性,这也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是小学语文学习实施成功教法的集中体现。要想学好语文,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创立情景,这是最基本的原则和教学方式。举个例子来说,教师在教习任何一课时就可以把教学内容融入生活当中,在前一天的课程结束以前为学生抛出下一课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以抛砖引玉、吸引学生的关注点为目的。增加学生的语言文字感知能力。这就是生活情境和提出问题技巧性的融合,在明显改善学习效果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2.尊重课堂主体,增加学习趣味性
语文学习,不只是课本上单纯的理论学习,涉及语文方方面面的趣味性小知识也能增加我们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其实,语文是一门涉及范围广实用性强的学科,在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将所学运用到实践显得更加有意义。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要将理论知识生动形象的教授给学生,课下也要鼓励学生积极联系生活实际,只有以牢固的理论做支撑,才能在学习中熟练的运用,要让学生们认识到这一点。同时,教师也可以举行适当的文学知识竞赛,引導学生以小团队或合力完成的方式分工合作,之后通过团队评比的模式,对任务完成的好的团队进行表扬及鼓励,对有有待改进的团队进行更正指导,有目标性的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团结性的同时达到增强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3.夯实内功,精选信息,着力提高课前准备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就在于课前准备工作方面,而好的教学准备就是明确教师要“该教什么”“怎么教”的最重要的环节,这对小学语文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期望。小学时期,大部分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教师要想以学识渊博来征服学生,必须练就一身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并储备相当多的文化知识,要做到博览群书,思维活跃。在授课中也需要有自己的特色,无论的在语气方面、还是神态方面都要别具一格,力求做到吸引学生,古人有句老话说的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其实教师就是这样的,面对学生时需要在台下准备良久,扎实内功、丰富知识底蕴,力求避免造成课前准备的苍白肤浅。再者,课前准备不光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外,精心的课堂设计也能增加课堂上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在备课过程中要集思广益,针对各种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去迎合学生胃口,大大增加课堂趣味性以及灵活性。不要以提高成绩为目的,而是要以增加知识为目的。只有正确的三观才能引领出健康向上的学生,引导学生学习。
4.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是理解语言文字最有效的方法
朗读,尤其是激情式的朗读,最能引领学生进去课文情境中去,把语言文字的理解融入到文章的骨血中去,叶圣陶老先生把它称之为“美读”。所以,对于一个专业的语文教师来讲,引导学生认真读阅读课文,感受语言情境是最为必要的。比如说在讲解《瀑布》一课时,作者以他优美的语句向师生们展现了一幅精美绝伦的瀑布画卷,让学生都彻底陶醉在“江山如此多娇”的美好意境中。教师就要让学生极力的感受到这种美,配乐朗诵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辅之以贴合课文内容的图片、音乐,让学生和教师彻底陶醉在这幅秀美的画卷中,产生出身临其境的感觉,水到渠成地将自己与优美的语言文字联系起来,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其实,只要我们仔细发现和挖掘,课文中有价值精彩片段有很多,结合适当的教学方式,融入情境,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相信,“读写结合” 的语言文字训练方式一定能给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插上理想的翅膀,也定会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勃勃生机。
三、结语
陶行知先生也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有了疑难,就是成功的一半,疑难是创造之师,是学生追求真理、创造的内驱力,有了它,教师勿庸频挥教鞭,学生仍自进不息。这句话告诉广大的教师,教师的责任并不仅仅只是教学,而是为学生创造兴趣,兴趣才是学习的原动力,新课程理念的教育实践为教师提供了一条光明大道,只有深入推敲才能把这个理念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蔡兰芳.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姚兰.高中语文选修课“语言文字应用”学业评价内容框架建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3]谢玲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言语形式的实践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4]周日红.试论我的语文教育科学发展观[D].湖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