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炎性假瘤的影像学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与应用

来源 :河北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song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内炎性性假瘤(IPL)又称纤维组织细胞瘤、纤维黄色瘤、浆细胞性肉芽肿等,是一种良性增生性病变[1,2],以肝脏局部炎症增生并形成肿瘤样结节为其主要病理特征[3],多不会癌变。既往因对其认识不足,极易与肝内其他肿瘤或肝脓肿等病变混淆,临床诊断肝内炎性假瘤较为困难,CT对诊断有重要意义。随着CT机的更新换代,扫描速度的加快,增强扫描技术的改良,信息采集量的进一步提升,CT医师对该病认识加深,诊断正确率明显提高。CT对肝内炎性假瘤因有其特征性的影像表现,并且方法简便、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
其他文献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 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 , VBD)是指不同原因导致的椎基底动脉的管腔异常扩张、延长、移位所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可表现为后循环的缺血、梗死,脑
患者,男,18岁,因“眉毛脱落,四肢麻木1年”于2009年4月在“河北省工程大学附属医院”结合病理检查确诊为“瘤型麻风”,查菌 BI:4.0。于同年4月26日于我院住院治疗。患者发现自2008年
本文在深入分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数学文化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相融合的观点,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组织过程与教学评价等环节相应地提出了建议,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