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怎样才能使学生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提高自我识字能力,增强识字效果,一直都困扰着广大教师。几经斟酌与实践,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识字教学中采用了一种趣味教学法,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在自信的心态下学习汉字。
一、融入生活, 兴趣盎然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教学中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我想,学生的姓名是他们最熟悉的语言因素,每个人的名字也都是他们愿学、愿认的,何不把本班56位学生的名字收集起来作为识字的材料,相信学生一定会兴趣十足。于是,我就布置教室,把全班56位学生的名字端端正正地写在了56颗闪烁的星星里,并把它们张贴在宣传栏里。学生一下课就蜂拥而上,大声地读着小伙伴的名字。碰到不认识的字时,同学间还会相互帮忙、相互提醒,利用名字的读音来认识生字。当找到自己的小星时,学生会兴奋地用小手指点着自己的名字,开心地告诉大家:“我叫某某某,我的名字是这样写的!”在名字魅力的吸引下,在这种“奔走相告”的氛围中,那些原本十分枯燥的汉字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像一颗颗种子一样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中。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低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最容易受情感因素的感染,所以,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应该顺应学生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汉字的学习中。
二、引进猜谜, 津津有味
在识字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有好多学生明明开始时还认识某个生字,可是只要把这个生字挪个位置,他们又不知该怎么念了。看来,学生没有真正记住这些生字宝宝,只是根据生字固定的位置、大体的形状强迫自己硬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5时学到了一首谜语:“言来互相尊重,心至令人感动,日出万里无云,水到纯净透明。”出人意料的是,学生一改平时无精打采的样子,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不仅猜出了字谜,记住了生字,还理解了“请、情、晴、清”的意思。我恍然大悟:原来在生字的识记中引入谜语,让学生通过猜谜来学习和记忆一些生字,会极大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那我们何不多创设一些猜谜游戏呢?于是我就有意识地利用简单的谜语来帮助学生记忆生字。如在学习“苦”字时,我出了这样一个谜语:“一家十口住草房。”话音刚落,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还说出了自己猜谜的方法。这些喜闻乐见的谜语,学生容易接受,学起来兴趣浓,效果好。可能是猜谜猜上瘾了吧,后来,我班的魏依帆还根据我编的“团”字谜给“闭”改编了谜语:“闪字人出门,才字进了门。”博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此外还有更绝的,金晨炜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理解还给“怕”创编了谜语:“心里白茫茫的一片。”学生的进步真是令人折服!小小的一则谜语,竟然能激起学生如此之大的学习热情。把猜谜引进识字课堂,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生字的印象,还锻炼了他们的说话能力,发挥了他们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三、巧编顺口溜 ,攻破难关
每个汉字都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每个生字的具体特点和儿童的心理特征,抓住音、形、义中的主要矛盾,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如在教学《两只小狮子》中的“滚”字时,它的字音、字义都不难,但字形复杂难记。于是,我就给它编了一段顺口溜:“滚”字好识记,左边三点水,右边把“衣”分,中间加个“公”,合起来就是“滚”。学生一听,茅塞顿开,很快记住了“滚”的字形。在课堂上编一些顺口溜,既可以调节气氛,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在汉字中有一些形近字,字形非常相似,像孪生姐妹一样,使人难以辨认,学生一不小心就混淆了,或是容易张冠李戴。这时候、我会编几句充满童趣的顺口溜帮助学生加以区分,如“鸡、鸭、鹅——尖嘴鸡,扁嘴鸭,我我我叫是大鹅”;“外、处——像外不是外,多了一长带(处),处字不出头,出头到处走(外)”。通过巧编顺口溜,把学生识字过程中的难点、疑点一一攻破了。在识字教学中,正是有了教师的铺路搭桥,帮助学生寻找出隐含在汉字中的童趣,枯燥的识字教学才会变得妙趣横生。
总之,识字教学千万不要枯燥无味地重复“横、竖、撇、捺、折”,在教学中加入一些趣味性效果会更好。
(责编侯艳星)
一、融入生活, 兴趣盎然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教学中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我想,学生的姓名是他们最熟悉的语言因素,每个人的名字也都是他们愿学、愿认的,何不把本班56位学生的名字收集起来作为识字的材料,相信学生一定会兴趣十足。于是,我就布置教室,把全班56位学生的名字端端正正地写在了56颗闪烁的星星里,并把它们张贴在宣传栏里。学生一下课就蜂拥而上,大声地读着小伙伴的名字。碰到不认识的字时,同学间还会相互帮忙、相互提醒,利用名字的读音来认识生字。当找到自己的小星时,学生会兴奋地用小手指点着自己的名字,开心地告诉大家:“我叫某某某,我的名字是这样写的!”在名字魅力的吸引下,在这种“奔走相告”的氛围中,那些原本十分枯燥的汉字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像一颗颗种子一样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中。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低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最容易受情感因素的感染,所以,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应该顺应学生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汉字的学习中。
二、引进猜谜, 津津有味
在识字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有好多学生明明开始时还认识某个生字,可是只要把这个生字挪个位置,他们又不知该怎么念了。看来,学生没有真正记住这些生字宝宝,只是根据生字固定的位置、大体的形状强迫自己硬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5时学到了一首谜语:“言来互相尊重,心至令人感动,日出万里无云,水到纯净透明。”出人意料的是,学生一改平时无精打采的样子,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不仅猜出了字谜,记住了生字,还理解了“请、情、晴、清”的意思。我恍然大悟:原来在生字的识记中引入谜语,让学生通过猜谜来学习和记忆一些生字,会极大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那我们何不多创设一些猜谜游戏呢?于是我就有意识地利用简单的谜语来帮助学生记忆生字。如在学习“苦”字时,我出了这样一个谜语:“一家十口住草房。”话音刚落,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还说出了自己猜谜的方法。这些喜闻乐见的谜语,学生容易接受,学起来兴趣浓,效果好。可能是猜谜猜上瘾了吧,后来,我班的魏依帆还根据我编的“团”字谜给“闭”改编了谜语:“闪字人出门,才字进了门。”博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此外还有更绝的,金晨炜小朋友根据自己的理解还给“怕”创编了谜语:“心里白茫茫的一片。”学生的进步真是令人折服!小小的一则谜语,竟然能激起学生如此之大的学习热情。把猜谜引进识字课堂,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生字的印象,还锻炼了他们的说话能力,发挥了他们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三、巧编顺口溜 ,攻破难关
每个汉字都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每个生字的具体特点和儿童的心理特征,抓住音、形、义中的主要矛盾,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如在教学《两只小狮子》中的“滚”字时,它的字音、字义都不难,但字形复杂难记。于是,我就给它编了一段顺口溜:“滚”字好识记,左边三点水,右边把“衣”分,中间加个“公”,合起来就是“滚”。学生一听,茅塞顿开,很快记住了“滚”的字形。在课堂上编一些顺口溜,既可以调节气氛,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在汉字中有一些形近字,字形非常相似,像孪生姐妹一样,使人难以辨认,学生一不小心就混淆了,或是容易张冠李戴。这时候、我会编几句充满童趣的顺口溜帮助学生加以区分,如“鸡、鸭、鹅——尖嘴鸡,扁嘴鸭,我我我叫是大鹅”;“外、处——像外不是外,多了一长带(处),处字不出头,出头到处走(外)”。通过巧编顺口溜,把学生识字过程中的难点、疑点一一攻破了。在识字教学中,正是有了教师的铺路搭桥,帮助学生寻找出隐含在汉字中的童趣,枯燥的识字教学才会变得妙趣横生。
总之,识字教学千万不要枯燥无味地重复“横、竖、撇、捺、折”,在教学中加入一些趣味性效果会更好。
(责编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