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读,遇见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来源 :求学·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B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劲锐人物:曹源远,高中毕业于山西省和顺县第一中学,现就读于华东政法大学(以下简称“华政”)。她曾在高考中折戟沉沙,后选择复读,在第二次高考进步了80分;曾担任过华政韬奋文学社社长,获得洪丕谟奖学金和奥盛奖学金。
  如果回到三年前,我想我不会像现在这么勇敢,直接说出“我也是复读生”这样的话。因为我也曾像很多人一样,总会不自觉地把“学习差”与“复读”画上等号,甚至心里还会有点自卑。
  从高处跌到低处,绝望袭来
  在高中,我体会到了什么叫从高处摔下来的绝望。高一的时候,我的成绩是班级前几名、年级前20名,然而在高二分班之后,我的成绩就像拿破仑的滑铁卢战役,节节败退,最后退步到班上的中等水平。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明明自己在努力,可是却看不到效果。每当我一个人回家的时候,总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甚至晚上躺在床上,也会辗转反侧。
  那段时间于我而言,是最惨淡无光的。在高考结束后,我收到了一所二本院校的录取通知书。
  面对这样的结果,我想了很久很久,不愿在梦想面前缴械投降,我想要考到上海去,想要去见自己喜欢的作家,想要去参观巴金的故居,想要认识更多热爱写作的人。我不想在一所普通的大学里,读着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每天过得愁眉苦脸。
  说实话,我也害怕第二年考得不如第一年好,但我不想丢掉复读这个实现梦想的机会,或许它可以让我穿过人山人海,挤过千军万马,走出小县城,看到一个更加广阔的新世界。
  为了梦想,我要去复读
  经过慎重的思考之后,我做出了返校复读的决定。而这就意味着我需要再重新走一遍高三的艰苦之路,再过一年卷子永远写不完,没日没夜背书的日子。
  但是,对我而言,这却意味着新生。
  在复读的那段时间里,我对自己说,只要你每天都在进步,那就问心无愧。我每天都是顶着星光出门,披着月光回家;在课上认真听讲,在课后积极做各种题,遇到不会的问题,就和同学老师交流。面对不理想的考试分数,我也会难过沮丧,但我从来没有放弃过,整理好心情,就继续低头做题,拼命背书。
  那些日子,我学会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学会区分重要与不重要的事情;学会了如何去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如何面对考试的得与失;也学会了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学会去尊重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苛求这世界上存在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
  虽然每天的进步很小,但当我躺在床上的时候,却感到莫名的心安。只要想到有可能去自己喜欢的城市念书,我就会觉得很有动力。
  请你坚持下去
  2013年,我参加了第二次高考,比起第一次高考,我多了淡定和从容。最后,我的高考成绩过了一本分数线,比第一次高考整整进步了80分,我如愿考到了上海。如今的我已经不再害怕提起自己复读生的身份,因为“复读”这个词代表着坚韧和希望,它让曾经在高考失败的我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很多时候,你不去尝试,不去努力,就不可能看到生命的另一种状态。我们的每一个选择,每一次努力,都会把我们推向更好的地方。无论现在的你是深陷高考的黑洞,还是在复读的边缘徘徊,都请你坚持下去。因为,总有一天,你会顺利抵达自己想去的地方。
其他文献
太阳升起的时候,斯科特·凯利再次拍摄了日出:“这是我在空间站最后一次看日出,我就要走了。”发在推特上的配图背景全黑,橘黄的太阳被“挤压”成光带,恰如人们在地球上看到晚霞的景象。  这条推特发出半小时后,点赞数迅速飙至2.4万,转发人数超过1万。各大社交网络上,迎接凯利回到地球的线上活动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毕竟,除了美国NASA宇航员的身份,凯利还是世界上唯一一个“飘”在太空、拥有170万粉丝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