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制约对城市老年人休闲满意度的影响r——兼议休闲动机的中介作用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yzy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休闲制约理论,构建城市老年人休闲制约、休闲动机和休闲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模型,并以福州的7个城市公园为案例地,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休闲制约对城市老年人休闲满意度的影响,以及休闲动机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休闲制约整体上显著负向影响休闲满意度和休闲动机,其中,由休闲方式的功能性制约、休闲场所的可及性制约和休闲场所的服务水平制约等构成的休闲外部制约发挥关键作用;休闲动机显著正向影响休闲满意度;休闲动机在休闲制约对休闲满意度的影响中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据此,提出提供多元化休闲项目、提升老年人休闲技能、健全休闲场所和服务等对策,以提升城市老年人的休闲游憩质量.
其他文献
博物馆书画展览因学术性、专业性过强,迟迟未实现在大众之间的普及并进而与之融通.“气韵”是书画展品的灵魂,其美学传播与接受情况应予以关注.从西方“气氛美学”的现象学视角关注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概念“气韵”,使人们关于气韵单方面归属于“物”的传统认识被打破,进而拓展为“物”与“人”之间的双向联接.基于此,博物馆策展人应重视“物”,围绕其展开学术研究,扩大社会传播,进行氛围营造;同时重视作为感知者的“人”,在审美感知上,为“人”提供“通感”化沉浸式审美体验,并致力于提升其审美感受力,借此使颇具学术性的气韵为日常审
策展在艺术品公共利用中应运而生,成为美术馆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展品本身的自明性,策展对展品的阐释并不是必需的.但对于展品自明性弱,同时肩负传播与教育使命的博物馆来说,阐释是策展工作的核心内容,由此造成了两者在策展工作内涵及组织体制上的重大区别.一些重视美术教育的策展人采用高度阐释的方式造成了美术馆的博物馆化,为艺术品欣赏增添了历史文化理解的价值.但与此同时,也有众多的因素,包括博物馆收藏理念的滞后、展览建设团队缺乏阐释能力,以及观众的历史惯性和学习动力不足,导致一些博物馆满足于展览的审美品质而放弃了阐释与
黄鳝嘴文化是在考古材料不断丰富的情况下为考古界所确认的新的考古学文化,主要分布于大别山东南麓、长江北岸之间的平原地带.该文化距今约6200-5700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早期以塞墩遗址该文化墓葬早期遗存为代表;中期以黄鳝嘴遗址墓葬遗存为代表;晚期以塞墩遗址该文化墓葬晚期遗存为代表.黄鳝嘴文化与大汶口文化在黄鳝嘴文化早期已然发生过直接或间接联系,可相互之间的影响却较小,但这微弱的互动却是大汶口文化向该地区不断施加影响力的滥觞.
博物馆是具有教育职能的公共机构,在传递文化知识、促进理性启蒙和创新教育方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博物馆为拓展学校教育之外的教育方法体系提供了一个新的实践领域,博物馆呈现的不仅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而且它本身可以被视为教育方法.空间、物件和记忆共同构成博物馆的教育叙事,丰富了教育实践的文化经验.当前,如何将博物馆介入教育实践活动成为博物馆工作者亟待深思的问题.这种思考无疑将对博物馆的知识组织方式以及文化理念的创新提出新的要求,勾勒出博物馆教育的未来图景.当博物馆工作者将意义生成性、开放互动性和文化实践性融入博
博物馆成人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居民多元学习需求、引导居民参与社会治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前,基于博物馆的成人教育虽然在助力社会治理的理论、政策和实践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是,长期忽视教育的价值导向和助力作用,导致相关理论研究还不深入、政策建构还不完善、内涵提炼还不到位、理念宣传还不充分等问题.要提升博物馆的社会治理效能,还需要对博物馆的成人教育工作进行提档升级,从政策引领、场域拓展、项目设计和方式创新等方面精准施策、系统推进,才能更好地提升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意愿和能力,进一步促进社会
文物信息可视化是“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途径,其关键是对信息的分类、管理、阐释、共享与创新.在数字人文视阈下,针对当前文物信息表达的同质化和浅层化现象,博物馆等文化遗产机构应该突破简单的复原展示瓶颈,从元数据标准与可持续开源数据集的科学构建、文物信息阐释的多主体参与、信息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三个层次,推进对文物信息可视化的实践探索.通过以数据为导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机构联动延伸信息维度、调动公众积极性参与知识共享等举措,借助集成性、自适应性和泛在化的数据转化过程和信息可视化模式,协调博物馆、文物、公众与
习近平关于农民主体地位的重要论述有着重要的三重维度:其生成逻辑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农民主体性思想的守正创新,对中国共产党发挥农民主体性百年实践的经验借鉴,对新时代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刻思考;其理论意蕴在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逻辑主线,切实保障农民利益的人本旨归,积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实践向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目标指向;其时代价值在于既是马克思主义农民主体性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又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更是新时代乡村治理中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行动指南.
乡土文化不完全等同于乡村文化,是一个复杂又庞大的话题,对乡土文化的研究目前只是从各个具体的微观视角进行,微观研究针对性和实效性极强,但不能为乡土文化提供完整、根本的治理逻辑而致使乡土文化治理方案杂乱无序.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乡土文化方面已经出现了结构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乡土文化空间、资源和主体等方面.带有二律背反性质的困境治理,需要跨越碎片化的微观方案,建构涵盖所有乡土文化发展要素在内的整体治理方案.这个整体性质的治理方案,在理论上需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共性为视界,参考文化社会学建构规律,完成传统乡土文化的创
以福建省县级农信机构为例,分析其对外披露的年度报告与临时公告,发现不同农信机构之间存在信息披露内容质量差异大、年报信息披露载体落后、信息披露频率低、信息披露渠道单一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治理模式、政府监管、农信机构内部治理机制等方面均存在缺陷.鉴于此,应健全农信机构的内部治理机制、改善外部治理环境、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以此提高县级农信机构的信息披露质量.
基于2010—2019年的涉农贷款面板数据,以泛长三角地区“六省一市”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超效率DEA-Malmquist指数法、Tobit面板模型和生产函数固定效应模型从资金配置效率、外部影响因素、收入效应等3个层面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泛长三角地区的涉农贷款配置效率整体呈增长趋势,但省市之间差异显著;外部因素对涉农贷款配置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涉农贷款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存在差异.据此提出,各省市应进一步优化涉农贷款资金配置方式、健全区域涉农贷款配置机制、推广农业产业链金融模式等,以提升农村地区信贷资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