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编写“导学提纲”

来源 :教育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o551218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我县推出了“导学互动”的全新教学模式。“导学互动”是针对传统的“注入式”教学的不足提出来的,它根据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思想,改变教师单纯讲,学生被动听的模式,采用教师引导,启发,点拨,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法。
  “导学互动”教学法是以导学结合和互动探究为特征的教学体系。它的教学理念是“变教为导,以导促学,导学互动。”它是以导学提纲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导学提纲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导学”是课堂教学的主线,“互动”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导”是前提。“学”是目的,“动”是根本。抓住了根本就实现了“互动”。
  “导学互动”这一模式,“导学提纲”的编写是前提,也是学问。“导纲”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思想指导下,对教材,学情深入研究后,精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创新的提纲材料的依据。它主要体现三个层次:1、简要提示2、认知与探究3、反馈与梳理。导纲编写的质量如何,科学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习的效果。为此,我认为导纲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
  1、“导学,诱思”原则。“导”,即开导,启迪之意,它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导纲”作为导学的载体,主要是通过问题来体现“导”,这就要求导纲中设计的问题,既要来源于课本,又要有所深化和拓展,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既要有难度,又要与学生的思维水平相吻合,达到“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的目的,而“诱思”是指在导纲中应设计一定的问题情景,创设的问题要能表现出较强的“磁性”,促使学生产生悬念,吸引,诱思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
  2、系统性原则。导学提纲的编写还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要尽可能的建立一个知识的“感知——深化——运用”循序渐进的学习模式。如我在编写《神奇的玻璃家族》一课的导纲时,在“感知”部分设计让学生初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给我们介绍了玻璃家族中的那几位新成员,它们各有哪些神奇的作用。接着我让学生抓住自己喜欢的玻璃特点和用途来进行推销,最后启发学生“如果你是玻璃厂的设计师,你还想为玻璃家族增添哪些成员?”对复习导纲的设计,除了要对知识进行比较,归纳和总结,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外,还应该尽可能的挖掘各节课或各章节之间的隐性知识,注重知识的迁移以及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3、针对性和分层原则。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存在着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导纲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潜在水平和表现水平之间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问题,实施分层诱导,即:对后进生宜设低台阶、高密的问题情景,层层递进以逐渐触及问题的实质;对中等生则应采取高台阶、跳跃式诱导;对优等生则应蜻蜓点水,仅点拨关键处。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训练和发展,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4.灵活性,艺术性原则。导学提纲的导学具有灵活性,多样性,绝不应是呆板僵化的固定模式。对于疑难问题,教师可设计具有一定艺术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诱发学生思考。
  导学提纲是学生自主学习,是师生间围绕文本的对话,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动态的学习依据。因此,教师应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搜集学情来补充完善导纲,使导纲走向开放,必要时可编写辅助学案,使导学变得更加流畅,合理。
其他文献
摘要:幼儿行为问题的产生有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因素是幼儿行为问题产生与否的关键。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家长的教养态度与方式、家长素养等对幼儿言行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预防及纠正幼儿问题行为可以从提升家长自身素养,加强家园合作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幼儿 行为问题 家庭  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家庭关系的好坏、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教育态度等都直接影
在教学实践中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上做好文章,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一、重视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  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逐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应操作或控制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的各相关变量。在许许多多的变量中,学习动机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它是有意
提高语文能力的最有效途径,无疑是阅读,而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只有从娃娃抓起,积跬步求超越,引领孩子走近阅读,帮他们叩开文学大门,领略另一个崭新的世界,感受不一样的精彩。要让学生从小就“读”起来,长期的阅读会使得孩子们喜欢阅读,并享受阅读,也会因饱读而儒雅,因厚积而薄发,能力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涤,思想得到碰撞,视野得到拓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
1、通过口语交际,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然后再将自己想要告诉别人的心里话写下来。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的见闻与感悟,将自己的心里话说给别人听,学会与他人进行思想感情交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从说到写,从仿到创,使学生能围绕一个主题,按一定的顺序说话,做到内容充实具体,行文条理清楚,语句通顺连贯。  教学时间  一课时(50分钟)。  课前准备  1、课前制作“习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导学互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  一、让学生尽可能去“想”。培养学生一个“敢”字,鼓励他们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如学《圆明园的毁灭
小学生学习最根本的途径是活动,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导学互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  一、让学生尽可能去“想”。鼓励他们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如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放火烧圆明园影片的片断,让学生看后谈体会,学生便联想到火药,学生提出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
现代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为主线。语文教学的课堂板书则是检验教师主导思维的尺度,是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思维的“导游图”,是展示课文的思想脉络,各项知识点的“荧光屏”。学生的主体思维是建立在教师主导思维的基础上,教师只有吃透教材,深入发现文学作品的脉络,精心设计课堂板书,通过板书这一教学艺术手段,启发诱导学生的思维活动,训练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