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德问题的实质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SHENG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明镜》周刊印有纳粹军官在雅典卫城前环绕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封面,其实有着重要的目的:即终于以无可回避的方式将欧洲的恐德问题摆在了人们面前。
  对德国的侮辱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2013年3月,塞浦路斯示威者举着将默克尔描绘成希特勒形象的漫画。几乎同时,在瓦伦西亚一年一度的火节庆典上,出现了一个装扮成邪恶女校长的“默克尔”,她将“灭绝女王安吉拉十诫”亲手交给西班牙政府首脑及各部部长。圣约瑟篝火的烈焰最终吞噬了默克尔的肖像。
  两个月后,葡萄牙举行类似游行,高举同样希特勒化的默克尔肖像,高声叫喊的示威者身着丧服,谴责德国领导人实习“屠杀穷人的政策”。
  当然还有希腊,仇德现象在2012年10月希腊近乎骚乱的活动中达到了高潮。全世界亲眼见证了纳粹和德国国旗一同飘扬,之后又在雅典卫城前同被付之一炬的奇异景象。
  意大利右翼日报《伊尔乔尔纳莱》毫不犹豫地将2012年8月3日的头版头条定为兴起的“第四帝国”。同样,北欧国家的阴谋论站点声称,德国热心支持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对抗俄罗斯总统普京是想重演希特勒对乌克兰的征服。
  再有就是法国,大家似乎在比赛谁能在谴责可恨的“新德意志帝国”的战斗中拔得头筹。极右翼的国民阵线领导人勒庞谴责默克尔带给欧洲人民的“痛苦”。同时极左翼党派的吕克·梅朗松大声反对默克尔的“紧缩”政策,并请她“别再说话”。
  仇德问题最可怕的并非愚蠢,也不在于它预示着宏大的欧洲统一融合计划在我们眼前成了黄粱美梦。
  不,今天仇德问题的实质恰恰背离了那些幕后操纵者的初衷,他们的所作所为绝非在反对初露端倪的真正法西斯主义的崛起,反而是为法西斯主义贡献和效忠。
  这么说有几个理由。首先,通过将默克尔等同于希特勒的方式来反对德国社会、经济和外交政策是对希特勒的庸俗化。无论德国现行政策所引发的分歧多么合情合理,德国依然是欧洲大陆上最严格和模范的民主国家。说德国在任何方面类似于纳粹—这个在欧洲仍象征着毁灭民主(甚至是文明本身)的政权—是在为纳粹政权开脱,是在安抚和鼓励今天的新法西斯主义者,让他们有意无意地回到公众辩论之中。
  更有甚者(而且也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正是那些最急于抹黑默克尔的人毫不犹豫地与维也纳新纳粹分子勾勾搭搭,比如雅典就与真正的极端主义党派领袖结成联盟。所谓德国“重新妖魔化”的叫嚣掩盖了法西斯党派的行踪—其中包括希腊金色黎明党和匈牙利比克党,还有斯洛伐克民族党,比利时法兰德斯利益党,保加利亚艾塔克党都在竭力争取在欧洲站稳脚跟。
  此外还要注意默克尔是位女性,而对女性的仇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种族主义理论家对犹太人和女性的蔑视一直是法西斯主义最重要的表达。同样,2012年10月瓦伦西亚示威者在总理肖像前高喊的口号“你对钱的爱超过一切”和“你要确保兑付欧洲和各国央行”—毫无疑问能闻到原来纳粹口号的气味。
  人们终于认识到,起源于极右翼并在德国受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及其追随者助长的反美主义其实质属于法西斯主义现象。
  我们现在应该理解到,仇德也属于同样的现象。在法国,反犹主义小说家兼活动家莫里斯·巴雷斯认为,在康德哲学中可以看到欧洲思想“犹太化”的契机。仇德思想与查尔斯·莫拉斯的“法语行动”及其对“犹太与德国抽象概念”的持久战一同广为传播。它随红褐小组(red-brown cells)的崛起达到高潮,并且时至今日,仍在我不愿提及的隐秘地点为愿意“干掉”总理手下“那些老板们”的志愿者提供藏身之所。
  思想的轨迹自有其独特的逻辑、理性和愚蠢。它虽无意识但又遵循某种轨迹。否认任何一面不仅危险而且徒劳。
  正因如此,今天在欧洲崛起、膨胀、招摇的黑暗势力面前,捍卫默克尔就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由Project Syndicate授权《南风窗》独家刊发中文版。作者是法国著名哲学家兼作家,“新贵哲学家”运动的创始人之一。
其他文献
党必须改变,但是事先却很难有一个清晰的“蓝图”,如何把握改变的分寸,极大地考验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层的智慧。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学系主任狄忠蒲(Bruce J. Dickson)教授是专门研究中国政治和中国共产党的享誉海内外的中国问题研究学者。早在1997年,在一本专著中,他将“政党适应性”概念引入对中国政治的研究,对政党适应性问题展开了专门研讨。他将适应性界定为一种政治体系的创设,即对社会
这段时间,人民币汇率出现了间歇性上涨。一些乐观者认为,这是经济基本面改善的结果。对这种观点,我不评价,我只知道,即便有所改善,但至少还不够。  汇率是什么?它是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也可以说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比如,在人民币的直接标价法(购买1元外币应付多少元人民币)之下,1美元等于6.7元的人民币,6.7就是汇率。  汇率是什么决定的?从短期看,是外汇市场上本币和外币的供需
在过去3年间,超过1000名法国公民前往叙利亚和伊拉克参加“圣战”。  1月27日,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一家豪华酒店遭枪手扫射和车弹袭击,多人死亡。早前曾声称处决了两名突尼斯记者的“伊斯兰国”利比亚分支,宣称对新的事件负责。无独有偶,巴黎《沙尔利周刊》1月7日遭血洗后,总部在也门的“基地”阿拉伯半岛分支(AQAP)的两名首领也积极认领袭击案,似乎“基地”组织与“伊斯兰国”在开展“竞争”。但更全面的信
人总是无法忘记自己从哪里走来。中国人对“中国”这一延续了几千年的存在,始终具有难以形容的情感牵连,其中甚至有神秘主义的因素。“中国”何以如此具有魅力,有如一个人存在的母体?  而随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自身,对世界的认知模式、关系模式也随之变化,我们正在返回古代的“中国”去寻找文化、精神的资源,甚至政治资源,并带到现在,参与构造我们和世界的未来。  2005年,著名哲学家赵汀阳
就像是惯例一样,每到农历过年前,在中国总会上演“农民工讨薪”、“产业工人回家过年”的剧目,一年又一年。  它可以说明很多东西,至少是在提醒,中国社会仍然处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段上,而且,无论是就产业工人的权利保障,还是就经济结构对社会结构的支撑来说,我们远没有到达转型基本完成的终点。  在以前,过了年之后,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总会出现一轮“用工荒”。但在经济结构早已发生很大变化的情
最近无论我去哪里、见哪些人都会听到同样的问题:你怎么看待托马斯·皮凯蒂 (Thomas Piketty,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其于去年出版的著作《资本在二十一世纪》在欧美热销至今,一时洛阳纸贵,形成“皮凯蒂现象”)?这个问题其实包含两层意思:你怎么看待皮凯蒂的著作,你对皮凯蒂现象有何见解?  回答第一个问题相对容易。我侥幸成为英文版《资本在二十一世纪》一书最早的读者。出版皮凯蒂著作的哈佛大学出版社在这
中国慈善事业渐入佳境  《经济学人》7月16日  2010年,两位世界顶级富翁沃伦·巴菲特与比尔·盖茨来到北京邀请50位中国富豪参加的一场“慈善晚宴”,他们希望能够劝说中国富豪参与慈善募捐。然而当时他们的这一期许并未得到强烈的回应。阿里巴巴总裁马云强调说,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吝啬,而是因为当时中国的慈善事业还在发展初期。现如今,中国拥有的亿万富翁超过了美国。虽然中国慈善事业仍然滞后于美国,但是已经在高
刚刚读到两个真实的故事,很有启发。  A先生是一名干部,似乎得了抑郁症,不爱理事,整日独坐,对周围总是心存戒备,他的妻子就去向前辈索求疏解之法。前辈说,让A先生做三件事,一是读几本名人传记,二是洗澡时大声唱歌,三是有空多去白云山走走。3个月后,A先生焕然新生。  B先生在单位,总被人“整”,被人当作发泄对象,他一直隐忍,别人却得寸进尺,也去求教同一位前辈。前辈让他在办公室人齐的时候用力拍死一只蚊子
年过八旬的郭道晖是学界美称“法治三老”之一。郭道晖早年参加革命,是解放前清华大学地下党组织的成员。解放后留校工作,担任清华大学党委委员,但是在“反右”和“文革”中受到冲击。改革开放后,郭道晖调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参加立法工作和法学研究,参与了八二宪法和《民事诉讼法》等重要法律的起草工作。1989年后,郭道晖担任法学界的权威杂志《中国法学》主编,发起、参与和弘扬了重大法治话题的讨论。  郭道晖近
塔利班并不存在“温和与激进”的派别之分,目前只有曼苏尔领导的主流派和拉苏尔领导的非主流派两大派别。随着政治与军事实力的提升,它变得越来越自信。  4月19日清晨早高峰时段,塔利班针对喀布尔市中心的国家安全机构发动袭击,枪击和自杀式炸弹共计造成64死347伤,是5年来阿富汗首都所遭受的最为致命的单一袭击。从时间上看,它属于塔利班一周前宣布的新的“春季攻势”(代号“奥马尔行动”)的重要一环。  自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