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英语中的作用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anboliweny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英语教学重在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弊端,有必要利用和发挥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积极作用,采取不同类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會应用、学会创新。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中职英语;优势作用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5.201
  英语课是中职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长期以来,由于中职学校生源素质限制,加之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将教师放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提升,不能有效开展学习活动。对此,笔者认为通过利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1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念浅析
  “行动导向教学法”源于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即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这一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从性质上说,行动导向教学并非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创新的职业教学理念。它是在具体的职业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设计来引导、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团队中自主进行学习的模式。在这种教学理念下,教师和学生共同决定要完成的行为产品引导着教学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同时用脑、心、手进行学习,体现了一种全面的和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态势。
  2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必要性概述
  2.1 专业人才需求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逐渐提升,各行各业的国际性交流日趋增多,英语更成为了各行业专门人才必须掌握的通用技能之一。作为中职生,除了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外,还应培养英语综合能力。
  2.2 传统教学弊端
  随着科技发展和经济增长,教学硬件逐步更新,但外语教学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依然较深,课堂教学依然只是借助先进教学设备用于传授和解决语法结构、词汇知识等,缺乏对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和综合应用语言能力的提高,应尽快改进以适应时代需求。
  2.3 应对学生特点
  现阶段中职生大多崇尚个人主义, 喜欢突出自我, 标新立异, 不愿受人管束,也不愿按照规定好的路线行走, 信息来源渠道的增多使他们喜欢去探究事情的前因后果。针对这样的心理特点,必须采取更好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3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一般类型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由多种教学技术、手段、方法结合而成的,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内核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主要包括:媒体使用技术、图示思维、卡片展示、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合作学习法、案例分析法、引导课文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多种教学方法的交替使用等。在此简单列举一般类型。
  (1)角色扮演法。以不同角色的身份去参与不同的活动,使参与者在具体的情景或假设的状态中亲身体验角色的心理、态度和情境,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并深刻了解到学习要求。
  (2)头脑风暴法。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对其正确性进行任何评价,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多思想和观点,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相互讨论。
  (3)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对此特殊情境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重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具体案例使其以更有效的方式获得知识。
  (4)模拟教学法。围绕学生所学专业营造相关职业环境或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模拟真实的职业氛围中学习职业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4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优势作用
  4.1 教学目的——传授学习方法
  英语教学要求学生去学习不同于我们母语的另一种词汇及语法,而这种学习的初级阶段意味着需要不断地跟读及背诵,有了一定的基础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因此英语学习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而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的时候只是充当一个知识的教授者,只让学生机械地重复来达到记忆的效果。这种教学方法也是导致部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厌烦的原因之一。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我们不应该只顾着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而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会学习,以适应今后工作中所遇到的状况。
  4.2 教学特点——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还是教育当中的主要模式。如果英语课仍只以知识点的教授作为上课的中心,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更会导致大量的学生更加无心向学。行动导向教学法则推翻了我们惯用的“满堂灌”形式,采取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行动导向法中的具体教学方法,给学生以相应的指导,让学生自己确定在课堂上应该做什么,让学生有更大的课堂参与空间,让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能有目的可循,有问题可想,有事情可做,让学生动起来,而不是在课堂上无所事事、东想西想。以此达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的课堂学习方式。特别针对英语课,我们可以适当地加进英语活动,比如说:学习动词可以通过让学生说出已学过的动词,让另外的学生根据单词做出相应的动作,这样更符合中职学校学生的特质。
  4.3 教学优势——有效提高学生素质能力
  在中职学校进行课程改革的大前提下,我们在平常的教学当中,可以选择性地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可能取得的结果不只是大幅度地使学生喜欢学习英语。我们可以把枯燥的听、说、读、写、译用一种更适合学生的方式来让学生学习使用,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仅能学习到英语知识,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同时还能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素质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创新。
  参考文献:
  [1]刘邦祥.试论职业教育中的行动导向教学[J].职教论坛,2006(2).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文中从污水灌溉及其研究现状出发,阐述了污水灌溉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现存的主要问题,最后列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现在的孩子怎么啦?任性、烦躁、害怕学习、怕吃苦、沉迷于网络,等等,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文章分析当前青少年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图书馆可以引导孩子们通过"悦"读而改变,图
长期以来,内蒙古社会经济发展受我国宏观环境的影响较大。经过30多年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我国目前已经进入发展方式变革的重大转折期。在这转折的历史节点上,把握时代发展脉络
[摘 要]产教融合是市场机制下的教育链与产业链的融通,是“生产性学习”与“学习性生产”“生产性教学”与“教学性生产”的有机结合,其目的是协同育人。文章以发挥企业办学的优势为出发点,按照“四化”原则,即课程体系模块化、教学方式项目化、教师培训常态化和项目运作实体化,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产教融合;培养机制;企业高校  [DOI]10.13939/j
随着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少数民族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尤其是山区少数民族学生跨地区进入内地高校学习。但当前高职高专类学校对少数民族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