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23日,伴着清晨的微风,客车载着记者一路向北,到达了位于北京市顺义区林河工业开发区的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2008年4月8日正式投产的北京现代第二工厂是本次参观访问的重点。
二工厂对于北京现代意义重大。正是中它,加快了“北现”技术革新的步伐;正是它,力挺“北现”达到年产60万辆的产能:正是它,赋予了“北现”腾飞的翅膀。
“北京现代工厂、北京现代技术中心、柔性化发动机生产线,在北京现代生产体系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刚刚走进北京现代的大门,讲解员就自豪地向记者介绍道。
二工厂,正在推动北京现代加速走进新时代。
生产线机器人的“舞台”
投产不久的二工厂,生产自动化率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可以生产引进的任何一款现代产品,是国内乘用车生产领域最为先进的工厂之一。
工作线上,伴随着冲压设备的往复运动,车身覆盖件被一一冲压成型。6台天车在头顶紧张地忙碌着,给人一种全方位立体“作战”的感觉。
两“人”一组的黄色机器人在生产线两侧不停地“舞动”着机械手臂,伴随焊接声迸发出金色的电焊花,车身在机器人面前逐渐成型。而在生产线终端,则是焊接完毕的整车车身。记者进入二工厂后,看到的是火热的生产场面。各种机器设备在数条生产线上忙碌着,而工作人员的身影偶尔才会出现。如此高科技现代化的整车工厂,堪称机器人的“舞台”。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继凯向记者表示,北京现代年产能将提高到60万辆,这离不开二工厂作出的巨大贡献。刚刚投产的二工厂占地面积115万平方米,总投资近120亿元,生产一线共有2500人左右。
冲压车间拥有两条生产线,自动化率均达到100%。在6台世界顶尖级天车的配合下,第二工厂冲压车间更换模具的时间已经由第一工厂的12分钟缩短到了6-7分钟,居国内领先水平。
焊接车间则是机器人的“主战场”。这里共有焊接机器人266台,焊接自动化率达到100%。7轴机器人和部分8轴机器人的广泛使用,可以完成更细致的焊接,涂胶和搬运等工作。
总装车间最为引人注目。该车间由内饰线、底盘线、最终线和OK线相连而成,形成了一个具有229个操作工位的总线。从进入冲压车间到汽车最终下线,整个生产流程需要6.43个小时。下线的车辆在检测线进行100%质量检测,检测后在工厂设置的专业试车跑道进行路试,最终送到PDI(售前检测)进行300多项更加细致的检测,以保证把高品质的产品送下线。
李继凯表示,二工厂主要生产的车型为悦动,下一步将引进一款在欧洲被称作130的两厢车。
技术中心“北现”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设在二工厂内的北京现代技术中心为北京现代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继凯告诉记者,技术中心占地15万平方米,一期投资2.1亿元人民币,二期投资5亿元,目前员工近百人。技术中心已从国外聘请了一部分华裔专家加盟,主要目标是在引进车型平台的基础上做一些车型的改进和深入的开发。这样一方面能使北京现代引进的车型增强生命力,延长生命周期;另一方面也能通过人才培养与技术交流提升北京现代的技术水平。
到2010年,技术中心将扩大规模,员工将增加到600人。届时,北京现代技术中心将成为包括市场研究、创意造型、工程开发、分析仿真、试验试制、项目管理、形式认证等功能齐全,设施一流、人才配套的现代化轿车研发机构,从而为北京现代60万产销体系的形成提供更多、更适合中国市场的新产品。
发动机厂“生态园”中的柔性化生产线
喷泉、草坪、鲜花,是在任何一个花园里面都能看到的场景。可是,当记者被告知这里是一座现代化的工厂时,还是感到了惊讶。这样的场面就出现在了北京现代的发动机工厂。据内部员工介绍,营造一个干净绿色的“生态园”,体现了北京现代在工厂建设方面把环境亲和,节能降耗放在突出地位的决心。同时,发动机厂的先进性也不容小觑。
李继凯说,发动机厂最大的特点就是具备柔性化生产能力,也就是说在生产不同排量发动机时,可以做到只改模具而不改设备。北京现代的发动机生产线能在1.4L-2.7L排量发动机之间调节生产。生产线设备的组织以“刚柔相济”为规划原则,建设了“模块化的自动线+加工中心+专机”的生产线模式。这种生产线设计方式在确保高效率的前提下,很好地实现了北京现代ALPHA、BETA系列多种排量发动机的共线生产,也为今后产品换型保留了余地。
李继凯进一步解释道,北京现代发动机厂配备了先进的计算机生产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可以实时查找每一台设备的运转情况,并通过网络管理为每台发动机建立专属的质量档案,从而提高发动机厂的运转率和产品质量。在加工生产线和装配生产线中,配备了大量的在线质量检验设备和可视检查系统,通过这些设备在线检测和分析质量数据,以确保产品高品质和一致性这两个目标的实现。目前热销的悦动就诞生于柔性生产线。也正是这些特点共同造就了月销过万的悦动“神话”。
二工厂对于北京现代意义重大。正是中它,加快了“北现”技术革新的步伐;正是它,力挺“北现”达到年产60万辆的产能:正是它,赋予了“北现”腾飞的翅膀。
“北京现代工厂、北京现代技术中心、柔性化发动机生产线,在北京现代生产体系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刚刚走进北京现代的大门,讲解员就自豪地向记者介绍道。
二工厂,正在推动北京现代加速走进新时代。
生产线机器人的“舞台”
投产不久的二工厂,生产自动化率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可以生产引进的任何一款现代产品,是国内乘用车生产领域最为先进的工厂之一。
工作线上,伴随着冲压设备的往复运动,车身覆盖件被一一冲压成型。6台天车在头顶紧张地忙碌着,给人一种全方位立体“作战”的感觉。
两“人”一组的黄色机器人在生产线两侧不停地“舞动”着机械手臂,伴随焊接声迸发出金色的电焊花,车身在机器人面前逐渐成型。而在生产线终端,则是焊接完毕的整车车身。记者进入二工厂后,看到的是火热的生产场面。各种机器设备在数条生产线上忙碌着,而工作人员的身影偶尔才会出现。如此高科技现代化的整车工厂,堪称机器人的“舞台”。
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继凯向记者表示,北京现代年产能将提高到60万辆,这离不开二工厂作出的巨大贡献。刚刚投产的二工厂占地面积115万平方米,总投资近120亿元,生产一线共有2500人左右。
冲压车间拥有两条生产线,自动化率均达到100%。在6台世界顶尖级天车的配合下,第二工厂冲压车间更换模具的时间已经由第一工厂的12分钟缩短到了6-7分钟,居国内领先水平。
焊接车间则是机器人的“主战场”。这里共有焊接机器人266台,焊接自动化率达到100%。7轴机器人和部分8轴机器人的广泛使用,可以完成更细致的焊接,涂胶和搬运等工作。
总装车间最为引人注目。该车间由内饰线、底盘线、最终线和OK线相连而成,形成了一个具有229个操作工位的总线。从进入冲压车间到汽车最终下线,整个生产流程需要6.43个小时。下线的车辆在检测线进行100%质量检测,检测后在工厂设置的专业试车跑道进行路试,最终送到PDI(售前检测)进行300多项更加细致的检测,以保证把高品质的产品送下线。
李继凯表示,二工厂主要生产的车型为悦动,下一步将引进一款在欧洲被称作130的两厢车。
技术中心“北现”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设在二工厂内的北京现代技术中心为北京现代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继凯告诉记者,技术中心占地15万平方米,一期投资2.1亿元人民币,二期投资5亿元,目前员工近百人。技术中心已从国外聘请了一部分华裔专家加盟,主要目标是在引进车型平台的基础上做一些车型的改进和深入的开发。这样一方面能使北京现代引进的车型增强生命力,延长生命周期;另一方面也能通过人才培养与技术交流提升北京现代的技术水平。
到2010年,技术中心将扩大规模,员工将增加到600人。届时,北京现代技术中心将成为包括市场研究、创意造型、工程开发、分析仿真、试验试制、项目管理、形式认证等功能齐全,设施一流、人才配套的现代化轿车研发机构,从而为北京现代60万产销体系的形成提供更多、更适合中国市场的新产品。
发动机厂“生态园”中的柔性化生产线
喷泉、草坪、鲜花,是在任何一个花园里面都能看到的场景。可是,当记者被告知这里是一座现代化的工厂时,还是感到了惊讶。这样的场面就出现在了北京现代的发动机工厂。据内部员工介绍,营造一个干净绿色的“生态园”,体现了北京现代在工厂建设方面把环境亲和,节能降耗放在突出地位的决心。同时,发动机厂的先进性也不容小觑。
李继凯说,发动机厂最大的特点就是具备柔性化生产能力,也就是说在生产不同排量发动机时,可以做到只改模具而不改设备。北京现代的发动机生产线能在1.4L-2.7L排量发动机之间调节生产。生产线设备的组织以“刚柔相济”为规划原则,建设了“模块化的自动线+加工中心+专机”的生产线模式。这种生产线设计方式在确保高效率的前提下,很好地实现了北京现代ALPHA、BETA系列多种排量发动机的共线生产,也为今后产品换型保留了余地。
李继凯进一步解释道,北京现代发动机厂配备了先进的计算机生产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可以实时查找每一台设备的运转情况,并通过网络管理为每台发动机建立专属的质量档案,从而提高发动机厂的运转率和产品质量。在加工生产线和装配生产线中,配备了大量的在线质量检验设备和可视检查系统,通过这些设备在线检测和分析质量数据,以确保产品高品质和一致性这两个目标的实现。目前热销的悦动就诞生于柔性生产线。也正是这些特点共同造就了月销过万的悦动“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