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公共外语考核过程中,处在被动地位的被评价者外语学习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和谐平等的价值观、质疑能力、创新能力都受到了严重束缚,导致目前高职公共外语考核陷入了重复、低效的窘境。构建有利于学生健康、全面个性发展的高职公共考核评价体系,需要我们依据个性理论,在考核实践中针对目前高职公共外语考核过程中影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因素采取改革措施,不断总结研究,实现高职公共外语考核的真正意义。
【关键词】个性发展 公共外语考核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34-01
一、个性理论的内涵及意义
目前,学术界对个性的定义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个性被用来列举个人所具有的特征,包括气质、道德操守、智慧、后天习得技能等;第二,个性被用来强调一个人所具有的特征的总体性;第三,个性被用来描述一个人在不同环境中所有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性。个性是对个体内因与环境外因相互适应、相互平衡表现出来的思想和行为系统的描述。可见,个性是个体身心系统与外部因素相互协调统一存在的综合描述。个性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不断改变的。研究个性,就是研究人在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在人生各个阶段中受外部因素刺激变化发展的规律,并科学合理利用此规律,实现人的个性与社会环境外部因素的协调统一健康发展。
二、高职公共外语考核过程中影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不利因素分析
(一)考核所依据的标准和指标比较泛化,导致培养的技能型人才统一、泛化,缺乏个性。
在传统的公共外语考核评价体系下,学生的专业差异、学习兴趣差异、外语真实技能水平差异等因素都被统一的考核标准所掩盖。学生丰富多彩的外语个性特长、基于个人兴趣爱好的专业外语学习热情都不得不化约在老师拟定的某一项或者某几项外语听、说、读、写、译的具体标准化的考核指标中。在一系列泛化、统一的外语语言考核标准指标下,我们的考核也陷入了年年重复、千篇一律的模式中,严重忽略了技能型人才潜在的创造与创新性个性的塑造和发展。
(二)外语教师师资建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考核内容的设计一刀切现象严重。
目前多数在职的高职公共外语教师因为多种因素限制,普遍缺乏对企业经营运作中英语实践应用情况的深刻了解,对国内外现代企业人才规格和外语要求等诸方面研究具有局限性。公共外语教师设计考核内容时仍旧沿袭传统终结性考核评价的思维模式,全班同学甚至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同学都使用同一份考核内容,缺乏对考核对象在外语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外语水平、岗位价值趋向等个性差异方面因素的考虑。
(三)考核过程中,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缺乏民主化沟通,不利于学生创新和谐个性思维的发展。
将考核结果及时恰当地反馈给学生,评价者与被评价者进行及时沟通交流,肯定成绩,找出不足,制定下一步弥足不足的方案是公共外语考核的真正目的和真正意义。但遗憾的是,公共外语考核过程中,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在选择评价目标、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诸方面始终处在不民主、不平等的关系中,缺乏足够的沟通交流,不利于及时准确把握并引导学生民主、质疑、和谐和创新性个性思维的养成和发展。
三、构建有利于学生健康全面个性化发展的高职公共外语考核评价体系的几点建议
(一)尊重考核对象外语学习个性差异,针对其独特个性学习特点,设置不同的考核目标和考核内容。
学生在外语学习方面表现出的差异和学生自身具有的独特个性价值趋向是我们开展外语教学必须尊重的客观事实。笔者多年来曾针对同一班级内的每一名同学设计了符合他们各自个性学习特点和尊重其外语实际发展提高水平的考核要求。因为考核内容的设计尊重了每一位同学外语学习的个性差异,同时兼顾了学生的特长兴趣所在,学生们获得了强烈的被尊重感,英语学习的热情明显提高,更加热爱追求创新与突破,班级外语课堂焕发出活力。
(二)搭建培训和实践平台,鼓励教师个性化考核风格和个性化职业发展道路。
在高职公共外语考核评价改革中,教师不仅是简单的语言知识传播者和语言实际应用技能的培训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健全职业人格和富有创新性、创造力的特长职业个性发展的引导者和合作者。高职院校应该积极为高职公共外语教师搭建发展的平台,积极引导教师们就公共外语教学过程中的各项实际问题开展有效的学习研究,鼓励公共外语教师打破传统的框架式外语教学改革思路,帮助公共外语教师实现个性化职业发展,为学生们的个性培养提供师资保障。
(三)构建和谐、民主化的高职外语考核双向反馈机制,保障学生个性化语言交际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发展与提高。
在考核评价过程中和过程后,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注重学生在考核内容设计、考核方式选择方面的自主权,尤其是应该重视对考核成绩的双向民主反馈。笔者在每次考核前后都会组织轻松愉快的英语沙龙活动,让学生针对考核过程进行意见表达,对自己的考核成绩进行自我总结。一方面,促进了学生英语沟通交际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使学生发挥了主人翁作用,更加清晰地认清自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效保证学生健康、全面个性化的能力发展和职业素养养成。
(四)允许考核评价主体多元化,建立学生大学英语课程考核成长档案。
高职外语教师要突破传统考核思维模式,有意识地弱化教师单一主体评价作用,将学生自主评价、学生相互间评价、专业职场人员评价、多名教师评价都纳入考核评价主体。同时,为班级每位同学建立一份考核成长档案,有利于外语教师迅速准确地把握班上每位同学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长,并据此制定新学期学生个性化的外语水平提高计划,设计个体化的考核目标、计划和内容,有效保障学生外语综合水平和健全职业素养发展的持续性。
综上,构建有利于学生健康全面个性化发展的高职公共外语考核评价体系需要我们全体教师付出更多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教育、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 2010.
[2]刘略昌,黄斐. 被忽视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功能[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12).
【关键词】个性发展 公共外语考核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34-01
一、个性理论的内涵及意义
目前,学术界对个性的定义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首先,个性被用来列举个人所具有的特征,包括气质、道德操守、智慧、后天习得技能等;第二,个性被用来强调一个人所具有的特征的总体性;第三,个性被用来描述一个人在不同环境中所有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性。个性是对个体内因与环境外因相互适应、相互平衡表现出来的思想和行为系统的描述。可见,个性是个体身心系统与外部因素相互协调统一存在的综合描述。个性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不断改变的。研究个性,就是研究人在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在人生各个阶段中受外部因素刺激变化发展的规律,并科学合理利用此规律,实现人的个性与社会环境外部因素的协调统一健康发展。
二、高职公共外语考核过程中影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不利因素分析
(一)考核所依据的标准和指标比较泛化,导致培养的技能型人才统一、泛化,缺乏个性。
在传统的公共外语考核评价体系下,学生的专业差异、学习兴趣差异、外语真实技能水平差异等因素都被统一的考核标准所掩盖。学生丰富多彩的外语个性特长、基于个人兴趣爱好的专业外语学习热情都不得不化约在老师拟定的某一项或者某几项外语听、说、读、写、译的具体标准化的考核指标中。在一系列泛化、统一的外语语言考核标准指标下,我们的考核也陷入了年年重复、千篇一律的模式中,严重忽略了技能型人才潜在的创造与创新性个性的塑造和发展。
(二)外语教师师资建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考核内容的设计一刀切现象严重。
目前多数在职的高职公共外语教师因为多种因素限制,普遍缺乏对企业经营运作中英语实践应用情况的深刻了解,对国内外现代企业人才规格和外语要求等诸方面研究具有局限性。公共外语教师设计考核内容时仍旧沿袭传统终结性考核评价的思维模式,全班同学甚至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同学都使用同一份考核内容,缺乏对考核对象在外语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外语水平、岗位价值趋向等个性差异方面因素的考虑。
(三)考核过程中,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缺乏民主化沟通,不利于学生创新和谐个性思维的发展。
将考核结果及时恰当地反馈给学生,评价者与被评价者进行及时沟通交流,肯定成绩,找出不足,制定下一步弥足不足的方案是公共外语考核的真正目的和真正意义。但遗憾的是,公共外语考核过程中,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在选择评价目标、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诸方面始终处在不民主、不平等的关系中,缺乏足够的沟通交流,不利于及时准确把握并引导学生民主、质疑、和谐和创新性个性思维的养成和发展。
三、构建有利于学生健康全面个性化发展的高职公共外语考核评价体系的几点建议
(一)尊重考核对象外语学习个性差异,针对其独特个性学习特点,设置不同的考核目标和考核内容。
学生在外语学习方面表现出的差异和学生自身具有的独特个性价值趋向是我们开展外语教学必须尊重的客观事实。笔者多年来曾针对同一班级内的每一名同学设计了符合他们各自个性学习特点和尊重其外语实际发展提高水平的考核要求。因为考核内容的设计尊重了每一位同学外语学习的个性差异,同时兼顾了学生的特长兴趣所在,学生们获得了强烈的被尊重感,英语学习的热情明显提高,更加热爱追求创新与突破,班级外语课堂焕发出活力。
(二)搭建培训和实践平台,鼓励教师个性化考核风格和个性化职业发展道路。
在高职公共外语考核评价改革中,教师不仅是简单的语言知识传播者和语言实际应用技能的培训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健全职业人格和富有创新性、创造力的特长职业个性发展的引导者和合作者。高职院校应该积极为高职公共外语教师搭建发展的平台,积极引导教师们就公共外语教学过程中的各项实际问题开展有效的学习研究,鼓励公共外语教师打破传统的框架式外语教学改革思路,帮助公共外语教师实现个性化职业发展,为学生们的个性培养提供师资保障。
(三)构建和谐、民主化的高职外语考核双向反馈机制,保障学生个性化语言交际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发展与提高。
在考核评价过程中和过程后,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注重学生在考核内容设计、考核方式选择方面的自主权,尤其是应该重视对考核成绩的双向民主反馈。笔者在每次考核前后都会组织轻松愉快的英语沙龙活动,让学生针对考核过程进行意见表达,对自己的考核成绩进行自我总结。一方面,促进了学生英语沟通交际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使学生发挥了主人翁作用,更加清晰地认清自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效保证学生健康、全面个性化的能力发展和职业素养养成。
(四)允许考核评价主体多元化,建立学生大学英语课程考核成长档案。
高职外语教师要突破传统考核思维模式,有意识地弱化教师单一主体评价作用,将学生自主评价、学生相互间评价、专业职场人员评价、多名教师评价都纳入考核评价主体。同时,为班级每位同学建立一份考核成长档案,有利于外语教师迅速准确地把握班上每位同学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长,并据此制定新学期学生个性化的外语水平提高计划,设计个体化的考核目标、计划和内容,有效保障学生外语综合水平和健全职业素养发展的持续性。
综上,构建有利于学生健康全面个性化发展的高职公共外语考核评价体系需要我们全体教师付出更多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教育、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 2010.
[2]刘略昌,黄斐. 被忽视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功能[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