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plates is investigate" />

Polarization evolution of vector beams generated by q-plates

来源 :PhotonicsResearch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t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he polarization evolution of vector beams (VBs) generated by q-plates is investigated theoret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An analytical model is developed for the VB created by a general quarter-wave q-plate based on vector diffraction theory. It is found that the polarization distribution of VBs varies with position and the value q. In particular, for the incidence of circular polarization, the exit vector vortex beam has polarization states that cover the whole surface of the Poincaré sphere, thereby constituting a full Poincaré beam. For the incidence of linear polarization, the VB is not cylindrical but specularly symmetric, and exhibits an azimuthal spin splitting. These results are in sharp contrast with those derived by the commonly used model, i.e., regarding the incident light as a plane wave. By implementing q-plates with dielectric metasurfaces, further experiments validate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其他文献
光学脉冲的时域微分技术在时空测量领域有着重要应用,利用微分脉冲可使时空测量的精度达到或超越标准量子极限。分别利用双折射晶体和傅里叶脉冲整形系统两种方法对中心波长为813 nm、脉宽为130 fs的脉冲电场包络进行了一阶微分实验研究。利用双折射晶体得到的脉冲电场包络一阶微分能量转换效率为0.36%,电场强度的频谱分布只在中心频率附近的光谱半峰全宽范围内可与理论值较好地吻合,重合度达到91.36%,距离中心频率越远,与理论值差距越大。利用傅里叶脉冲整形系统得到的脉冲电场包络一阶微分能量转换效率达到11.10%
为探讨天山北坡河谷绿洲城市车流量与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VCD)的关系, 基于各城市车流量状况, 利用地基多轴差分光谱仪(Mini MAX-DOAS)在2018年—2019年天山北坡经济带上的综合性大城市乌鲁木齐、 工业型中等城市石河子和工业型小城市阜康市中心区连续固定监测, 并沿城市交通主干道进行车载移动监测, 研究车流量对NO2VCD的影响, 对比分析山盆体系河谷绿洲城市与中东部发达城市污染严重原因的差异。 结果表明: (1)天山北坡大中小城市的车流量日均
期刊
期刊
探究了深冷激光喷丸(CLP)对2024-T351铝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及其强化机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了2024-T351铝合金微观组织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相比于室温激光喷丸(RT-LP),CLP具有更加显著的晶粒细化效果,并在试样中产生了高密度位错以及更多、更细且均匀分布的黑色球状第二相,该相为S相(Al2CuMg);CLP试样的微观组织在深度方向上呈不同形貌的梯度分布,并且其基体层的微观组织优于RT-LP试样基体层的微观组织。CLP的强化机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深冷环境抑制位错的动
使用法国激光陀螺的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的飞行实验已于1979年12月在布列塔尼的法国空军飞行试验中心利用直升飞机开始进行。几家航天公司的克鲁日集团和法国航空导航设备公司的联合商品试制机构SV2正在发展以激光为基础的Sextan飞行控制系统及其它惯性导航设备。
期刊
气溶胶是大气中污染物PM2.5 和灰霾的主要成分,近地面的气溶胶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利用电荷耦合器件(CCD)侧向散射激光雷达系统和相应的反演方法,对探测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与后向散射激光雷达对比,验证了CCD 侧向散射激光雷达探测结果的正确性。分析了2014年4月合肥西区董铺岛3 km 高度范围内气溶胶后向散射系数的特点:随时间和高度变化;天气晴好时,地面上后向散射系数与地面站PM2.5质量浓度成正比;紧贴地面有一层较厚气溶胶。实验探测结果表明基于CCD 的侧向散射激光雷达是探测近地面气溶胶浓
研究了三种不同粘滞性溶剂中泵浦光偏振方向对同步泵浦染料激光脉宽的影响。实验发现,溶剂的粘滞性越大,泵浦光偏振方向所导致的影响越大,泵浦光偏振方向与激光器允许偏振方向一致时,粘滞性大,激光脉宽更窄。
期刊
激光拉曼光谱技术是应用于科技考古研究中的高技术之一, 属于无损分析研究, 但作为一种很好的无损分析方法它在中国古代玉器研究中的应用并不非常广泛。 文章首先介绍了激光拉曼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近几年来国内外的最新进展, 然后从矿物结构与拉曼特征峰之间的关系入手比较了目前国内外5种常见玉石的激光拉曼研究结果。 然后分别通过对浙江良渚遗址和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4件中国古代玉器与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软玉样品进行对比研究, 成功地利用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对一批中国古代玉器进行了无损鉴定, 从而阐明该项技术在中国古代玉器结
无衍射光学晶格主要采用函数传递的方式进行数值计算分析,数学模型抽象,程序构建复杂,难以灵活地分析不同光学元件及其缺陷和光路结构对光学晶格物理形成过程的影响。从光路仿真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无衍射光学晶格的分析方法,实现了基础方晶格、最大对称组合基础方晶格、一级稀疏方晶格等典型光学晶格结构的仿真,并验证了光束的无衍射性,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将该方法应用于光路结构和光学元件特性与光学晶格结构之间的关联分析,有助于探索无衍射二维光学晶格的形成与调控方法,以及潜在应用效果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