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能力是学好英语的关键

来源 :中学英语园地·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nje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英语教学中检测“阅读理解能力”是指检测学生从阅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文意理解的速度和准确性。如何在高中课文教学中培养这种阅读能力,一直是高中教师研究探索的问题。我们现行的中学英语教学大纲针对课文教学有明确规定:“课文首先应作为一个整体来教。……在整体教学的基础上,再进行分段教学也是必要的。其目的在于掌握各个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更好地掌握整篇课文。”广大教师遵照这一要求,对整体教学已经进行了大量实践,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教师往往在整体教学后,把分段教学变成了逐句讲解、翻译的模式,讲解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点几乎占用了整个课文教学的大部分时间,而没有把整体教学的原则贯彻到分段教学中去。本文着重从培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角度,就高中课文教学的整体与分段教法略陈管见。
  
  一、实施课文整体与分段教学的过程
  
  课文教学主要应把握这样一条主线,即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深化地理解课文,使学生一开始接触课文内容就步步深化地去思考问题,直到对课文全面理解。主要应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整体泛读课文。先把课文作为整体来教,首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文整体内容上。在学完单词后,要求学生预习(泛读)课文,同时配合有关课文的理解题。泛读并非是一种自由的课外阅读,而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快速提高阅读理解力和速度的教学。学生在默读中碰到不理解的单词,不要停下查字典,可跳过去或根据语境悟出它的含义。要求学生尽可能快地阅读(如果不讲速度,就不易培养根据语境悟意的能力),只要把握住课文的要点即可。在阅读过程中,还要求学生划出不理解的地方,以便反馈给老师,使语言操练时有针对性。
  第二阶段:分段教学。第一阶段的整体阅读课文只是要求学生掌握课文的完整信息和基本内容,对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概念,但还没有对课文达到由表及里的逐步深化理解程度。因此在此基础上应进行分段教学,对其中的细节进行分析、探索。不过分段教学也要贯彻整体教学的原则。在分段讲授课文时可分两条线进行:1.Themain thread of the text(课文内容的主线),2.Useful language(语言知识点),目的是为了从整体上理解课文,保持课文信息的完整性。
  第三阶段:整体深化。即掌握巩固整篇课文,对课文理解的深化阶段。分段教学完成后,学生已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课文的意思和各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所以在巩固课文阶段,设计一些深化理解的思考题。这些问题在课文中找不到现成答案,要求学生经过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出来,这样可以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课文内容。如My Teacher一文,可设计如下问题:
  1、As a student.what should you do?
  2、What do you think a good teacher should be like?
  3、How do you think teachers and students should treat each other?
  4、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text?
  讨论中,学生做出许多回答,如:In our studies or our life,we should face anydifficulties bravely and try our best to overcome them,however great they are.As stu-dents we should respect our teachers.We should treat each other as friends.We shouldlove people and things around us.We should enjoy our life…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及回答,使学生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进而可仿照课文写读后感或短文。在逐步提高不断深化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读、听、思、说、写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达到了对课文深化理解与掌握的目的。
  
  二、整体阅读、分段教学、整体深化教学法的优点
  
  1、培养了听说能力,体现了课堂教学交际化的原则。此方法虽然是以培养阅读理解能力为其指导思想,但是整个过程是以设疑、释疑、进行理解问答为表现形式的,因此决不是抓了“阅读”而弃听说于不顾。相反,它提供了丰富、充实的交际情景,学生一旦进入角色,用英语听、用英语想、用英语说,使课文教学成为教师、教材、学生相互作用的积极过程,从而培养了听说能力。
  2、体现了整体教学的原则。由于分两条线进行课文讲授,既保证了课文内容的完整性,同时又不因语言知识点的讲授而把整篇课文分割得支离破碎,从而影响信息的完整性。
  3、培养了独立分析文章的能力。文章的题材、体裁不同,对学生的思想活动提出的要求也不同,其理解的难易程度也就相应不同。在授课中,应根据材料适时地指导学生怎样抓住句中关键词领会句子大意:怎样根据故事情节发展或以事件为中心利用标题悟出全文主旨;怎样根据每段中的主题句(往往是段落中的首句或尾句)来确定论说文的段落大意以及根据每段大意去概括全文主题等。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以及独立分析文章的能力。
  4、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由于对课文问题的设计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练习量大,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水平的题目,从而使更多的学生得到练习的机会。当学生一时无法作答时,教师可做示范,启发学生思路,学生会感到原先似乎很难表达的意思其实并不难表达,因而提高了灵活运用已有知识与技巧的本领,积极参与的兴趣更高了。
  5、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每篇课文都要求学生先进行阅读自学,即结合理解题预习全篇文章。为学生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创造条件。
其他文献
创新原意是更新、创造新的东西、改变。通俗讲是指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开拓新领域的思维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创新思维只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而且能清楚地勾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不是天生就有的,是在人们的不断学习和实践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英语是语言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创造性,作为交际用语,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英语教师应紧紧把握语言发展趋势,在
在教学上,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做才能有利于学生整体水平的发展,是现在教学的关注点.那么对于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结合我自己的实际情况,我觉得以下这些方面是很必
宜昌市夷陵区委、区政府把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完善保障体系,打造幸福团队,提升了教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了夷陵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完善教师补充机制。夷陵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建立经常性的教师补充机制,有计划地招引优秀毕业生和优秀在职教师补充教师队伍,开辟优秀人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各个学者的研究侧重点和思想观点是不同的,他们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思想体系;不仅不同流派的思想家之间缺乏真正交流,甚至同一学
著名的文体学专家王佐良教授曾这样说:“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掌握语言”。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与文化水乳交融。“真正掌握好一门外语就必须理解语言的深层基础——文化,要弄清英语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包括其社会制度、历史沿革、人的信仰、民族心理、风俗习惯、科学技术等。”只有把握了文化背景,才能得体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在日常生活中,中西方人交际中表现出的文化差异俯拾皆是:
新课标带来的全新教育理念,给我们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学的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在实际教学中,用的是新课标,行的却是老一套的应试教学.在很多农村中学,尤其是一些
“虽然我们学校的交通不是很方便,但这几年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师的待遇不断提高,我们从心里感到了温暖。”十堰市茅箭区茅塔乡大坪小学教师侯华银高兴地说。近年来,十堰市茅箭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农村教育,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农村教师倾斜”原则,政府出资对省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待遇实行“三个一致”,即职称评审与区内教师一致,三险一金与区内教师一致,工资晋级与区内教师一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教师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善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助于触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被动的学习也会变成主动的学习.这样,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可见,英语教师不仅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潜力的智育任务,而且肩负着塑造灵魂、陶冶情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重任。要使学生在学好英语的同时,在思想品德方面也受到好的影响,我们英
本文针对当前中职学校学生不爱学习思想政治课、不重视思想政治课的现状,从释之以“生”趣、导之以“争”趣、品之以“玩”趣等几个方面谈谈培养学生对中职哲学课堂的学习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