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体育解说风格的发展

来源 :搏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41593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格”一词难以界定,它提供的是一种气氛,给人以一种总的感觉或印象。风格乃是人在其言谈举止以及其在参与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特点的综合。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也有它自己的风格。体育解说就是运用语言的很好的例子,好的现场体育解说可以称之为语言艺术,因此体育解说也有其风格。
  从国内的第一代体育解说员张之、宋世雄,到后来的韩乔生、孙正平、宁辛、沙桐、蔡猛,以及接下来的黄健翔、刘建宏、段暄,甚至甄诚,国内的体育解说在飞速发展,也发生了解说风格的变革。
  
  一、叙述型体育解说风格
  
  叙述型解说风格是适应广播体育解说而产生的,是最初的体育解说方式,这种体育解说风格以宋世雄为代表。
  宋世雄等老一代的体育解说员,由于是从广播解说起家,广播解说体育比赛就是通过声音为听众提供比赛现场的各种信息。听众通过对声音的接收,在心智活动的作用下,完成对声音传递的概念的表象活动。所以他们的解说讲求快语速,实声播音,使声音处于高音区,同时因为所讲的内容包括体育解说的画面内容,所以解说时的语势变化幅度小,内在的语言单一、鲜明。如宋世雄在一场足球比赛中的解说片段:
  现在中国队前卫任彬在中场得球,他一脚长传,把球递给右边锋丛者余。丛者余沿着右边线带球,对方后卫上来阻截,丛者余过了一个人,到了底线,突然一脚传中,张宏根在禁区里抬腿射门,球进了……
  根据这段解说听众可以清楚地了解中国队这一次进攻的场面,首先是任彬在中场附近得球,并把球传给了右边的前锋。然后是丛者余沿着右边线带球下底,并且过了一个人到了底线附近后又把球传中。最后是张宏根在禁区里起脚射门,球进了。听众并没有现场目睹这一场面,但是通过解说员的声音提供的信息,观众的脑海里可以浮现出这一场面,这就是表象活动的结果。
  在广播解说过程中,解说员所处的位置是一个替代“主角”的位置,因为真正的主角——运动员及场上的比赛情况不能直接进入传播过程,必须通过解说员的解说,才能使其成为主角。
  这种广播体育解说注重比赛过程,因为听众远离比赛场地,无法目睹关于比赛的场景,只有借助于解说员的语言中介才可以“观看”现场的体育比赛。因此,解说员在解说过程中应当注重对比赛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是通过术语化的表达,把比赛现场的状况客观、真实地报告给观众,使观众能够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完整的、持续不断的“比赛画面”。它是以述为主,点评有度,即把每一比赛过程的场景如实地告诉听众,故在解说过程中叙述比赛事实是解说员的主要问题。
  为什么最初会形成这样的解说风格呢?
  从外部环境来看,虽然在新中国成立后较早较快地出现了体育解说,但是由于当时各个领域还处在逐步发展甚至是刚刚起步的阶段,尤其是国内的生产力水平低,经济不发达,体育解说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局限,因此其影响力不足,参与体育解说的人也较少,所以解说的语言风格较为单一。在当时,宋世雄成为几乎能够解说所有体育项目的全能型体育解说员。同时,经济的不发达使得当时条件下广播成为人们接受信息、收听体育解说的最基本的手段和方式,这造就了叙述型体育解说的时代风格。
  同时,在宋世雄作为体育解说员的年代,中国体育解说仍处于探索阶段,解说员解说时掌握的解说信息较少、资料不足,除了靠自身的在语调、激情等方面的努力来弥补,只好大量叙述画面,没有更好的办法。
  而且,当时国内运动员参加的体育项目,或者说有资格参加的体育项目较少,能够转播的体育赛事也很局限,因此受众收听体育比赛的机会就变得很少,对体育比赛的了解程度也就会受到一定的局限,所以体育解说员在解说体育比赛的时候就需要多向受众叙述比赛的场面,使他们更好地了解比赛的情况。
  诸上原因形成了以宋世雄先生为代表的第一代体育解说员的叙述型解说风格。
  
  二、叙述为主、点评为辅的体育解说风格
  
  以叙述为主、点评为辅的体育解说风格是随着电视媒体的相对普及而发生的体育解说风格,以韩乔生为代表。
  刚开始我国早期的电视体育解说由于当时的各种条件所限,经常使广播、电视合二为一地进行体育转播,就是一人解说两种方式。韩乔生、孙正平等作为处于这一时期的体育解说员,由于出身于广播体育解说,但却是更多地服务于电视体育解说,因而他们的解说部分地继承了叙述型体育解说的解说特点,即在解说的时候仍旧很注重对比赛画面的描述,同时追求语言的快速、流畅,快而不乱,慢而不顿,语势的变化幅度小。
  虽然这类体育解说员在解说体育比赛的时候所使用的解说方式已经由叙述型体育解说逐步地向点评型体育解说过渡,但是他们还是更倾向于叙述型的体育解说的方式。因而他们的解说在注重比赛画面的叙述的同时所加入的点评一般都较为短小,我们试举韩乔生在解说中的例子:
  1、“忽如一夜春风来,意甲流行三后卫……”
  这是在意大利甲级联赛的一场比赛中,在描述了电视画面上后卫的表现之后所作的简短的点评。这句点评巧妙地套用了唐代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古代诗词,这样的套用让他在介绍意甲三名后卫的时候不至于显得死板、乏味,这样的语言鲜活又透出丝丝的顽皮与幽默。这样他在介绍比赛画面的同时也让观众知道了意甲联赛中最为出色的三名后卫选手,达到了一定的叙述型解说中加入点评后所要产生的效果。
  2、1995年争夺奥运会足球出线权中国VS沙特,当时沙特队的多萨里在中国队禁区内连过数人,韩乔生在惊叹之余连声夸奖:“足球场上本没有路,他用自己的双腿为自己趟出了一条路!”
  这句解说词是韩乔生在解说了电视画面中的沙特队球员多萨里是如何连过数人,并且一个个过的是谁之后进行的简短的点评。这句解说词套用的是鲁迅先生《故乡》中“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韩乔生在解说时并没有僵硬地使用这句话,而是灵活地通过词、句子的改变来适应了当时的场合,又有了幽默的效果。
  是什么原因形成了这一时代国内体育解说这样的风格?
  首先,是之前提到过的,由于电视体育解说受到各种条件的局限,经常使电视、广播合二为一地进行体育转播,就是一人解说两种方式。而且,这时的体育解说员仍旧是广播体育解说出身,故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宋世雄的解说风格。但是他们在成为全能型体育解说员的过程中也在逐步向专业性体育解说员转变。所以,他们的解说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旧是叙述型体育解说风格。
  其次,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国际地位的有所提高,国内的体育事业出现了茁壮发展的迹象,这就促使国人在关注体育比赛的时候呼唤体育解说员的精彩解说。尤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内运动员不断在国际体坛创造着一项又一项辉煌的战绩,能够登上世界体育舞台的项目也在不断增加,于是转播的体育赛事不断地增加,并且伴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渐走向繁荣。电视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日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而取代广播占据了主导地位,因而体育解说也向点评型风格转变。
  再次,韩乔生等作为继承者,在他们所处的解说时代则已经能够有不少理论经验以及宋世雄积累下来的实际经验作为学习的参考,只要再融入自身新的语言风格特点就可以了。所以,他们除了叙述比赛画面,还可以有较多的资料进行补充和点评。
  诸上原因形成了以韩乔生为代表的第二代体育解说员的以叙述为主、点评为辅的解说风格。
  
  三、以点评为主、叙述为辅的体育解说风格
  
  以点评为主、叙述为辅的体育解说风格是现在我们在收看体育比赛时解说员所使用的解说方式,这种解说风格以黄健翔为代表。
  由于电视的普及,黄健翔、段暄、刘建宏等第三代体育解说员的解说风格又发生了新的转变,可以说,他们是正处于成长期的点评型体育解说的代表,但他们并未完全放弃叙述型体育解说的有效特质。他们的解说更加符合电视媒体的特点:重视解说与电视画面的配合。什么时候介绍球队,什么时候分析战况,什么时候发表评论,什么时候保持沉默,无不张弛有度。他们并没有完全舍弃对比赛场面的叙述,把它全权让位给电视画面,但是他们却又更加注重解说时对于画面的补充和点评,因为电视画面的直观性使观众对比赛场上的情况一目了然,但是,这种一目了然所掌握的情况只是一种大概的情况,一些详细的情况通过画面是无法得到的。例如,优秀队员的个人资料情况、双方球队以往的比赛成绩,等等。这些情况就需要解说员在比赛过程中利用比赛的间隙或者是在平淡的比赛阶段适当地进行介绍。这种资料性的情况介绍就是对电视画面的补充。毕竟体育比赛中技战术配合变幻无穷,故分析和概括技战术组合及特点,启发和引导观众欣赏体育比赛是解说员应该解说的内容。以点评为主、叙述为辅的体育解说风格使体育解说员不再是场面的转述者而是分析者。这种解说风格的解说员在解说的时候,声音形式是在中偏下的声区,用中速来解说。
  由于这种解说风格注重点评,使得体育解说员解说的时候能够拥有更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黄健翔等解说员的解说所采用的正是一种把叙述型体育解说与点评型体育解说有机结合起来而更倾向于点评型体育解说的解说风格。
  如:2006年3月26日意甲第31轮帕尔马VS国际米兰的比赛中,黄健翔与张路的搭档组合解说“不能不说的阿德”时,他这样评说阿德:“阿德在意甲现在有点困难,一传出国米要买罗纳尔多的消息,阿德的情绪立马下来了。我在意大利转残冬奥会的时候,看当地电视台的足球节目(讨论有关罗纳尔多回意甲的问题),跟咱们不一样,他那是一个主持人,恨不得八九个嘉宾,弄一排列组合,阿德加雷科巴,阿德加马丁斯,阿德加克鲁兹,说我们还需要大罗吗?”当张路说到“阿德开始倒地铲球了,同伴好像不怎么传球给他”时,黄健翔的回答很巧妙,“(说不定他们是为了)保护他,你不想踢?那抢抢点得了。”“巴西球员,球还得给到脚下”。阿德在上半场的表现不好,但主帅曼奇尼坚持不换他,这时黄健翔又给予了评论:“就怕是心病,又不是胳膊腿什么的出了问题,难弄,不知道他心里在盘算些什么呢?”这就是他在结合现场画面又加入了对于画面的点评和补充后所呈现给广大球迷的解说。
  其次,黄健翔的解说既自然又富有激情。他在叙述比赛场面之外进行更多的点评,在不紧不慢中又包含大量信息。从球队历史到教练风格,从球员特点到场上形势,夹叙夹议、娓娓道来。而且绝不成为干扰你看球的“噪声”。黄健翔与其他传统意义上的体育解说员区别最大之处,在于他的真情投入和由此产生的个人魅力。特别是1998年第十六届和2002年第十七届世界杯足球赛,为全国的亿万观众解说了两届比赛中的31场和32场,以流畅清新、富于激情、信息量大、专业性强的全新解说风格博得了全国观众的一致好评,同时也留下了无数难忘的瞬间。
  经典时刻1:加斯科因轻巧一挑年轻解说员横空出世。
  1996年欧锦赛,加斯科因轻巧地挑过苏格兰后卫,打入那粒绝妙入球时,年轻的他略带沙哑地高喊:“加斯科因,加斯科因,加斯科因,是加斯科因,这是真正的加斯科因,我们的加斯科因!”很多球迷正是因为这一喊认识了年轻的黄健翔。
  经典时刻2:“伟大左后卫”震惊世界
  北京时间2006年6月27日凌晨,意大利在德国世界杯1/8决赛中凭借临近终场前的点球1:0淘汰了澳大利亚,进入八强。随着最后时刻左后卫格罗索在禁区内赢得点球机会,近乎疯狂的黄健翔奉献了极具激情也颇具争议的三分钟解说,我们只举其中的一小节便可以充分的感受到这一点。 “伟大的意大利的左后卫!他继承了意大利的光荣的传统。法切蒂、卡布里尼、马尔蒂尼在这一刻灵魂附体!格罗索一个人他代表了意大利足球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在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不是一个人!”
  黄健翔还是一位有着出色的语言天赋的体育解说员,他的解说在平实冷静的底色之上,还呈现出生动、幽默的特色。如:在2006年元月29日意甲第22轮乌迪内斯VS佛罗伦萨的比赛中,当说道“据有关人士介绍,皇马的格拉维森有可能转会意甲的某支球队”并且张路说“那可是个好用的球员”时,黄健翔用他独有的幽默方式这样来形容兵强马壮的皇马:“他在皇马太累,您看皇马都有谁呀?全是牡丹、月季,六朵大花能把四片叶子给累死……”他用一种形象的说法,月季、牡丹乃花之娇子,但红花也需绿叶衬,这也间接表达出他的一种集体观念:足球是一项集体运动,个人能力再强也需要在集体的配合下才能使个人的能力展示出来,可以说是语带双关。
  他的解说有文采,语言生动、幽默。他很擅长运用各种修辞格,尤其能灵活运用多种事物作各种类型的比喻。如:
  明喻:
  (1)球在他的脚下像一个听话的玩具一样。
  (2)(法国和葡萄牙队)好像两个下围棋的高手,在棋盘上一步一步算计着对方。
  (3)(2006年2月5日意甲第23轮国际米兰VS切沃)<下半场>(国米)流畅的配合像跳集体舞一样。
  (4)(同上面的比赛)他(阿德)的脚脖子像我们的手腕子一样可以转向。
  借喻:
  (5)在荷兰与意大利的比赛中,荷兰队的四号两次点球未中,他说:“一个人可以两次在同一块石头上绊倒。一个人可以两次掉进同一条河流。”
  (6)在描述意大利的防守时说:“渐渐铁闸要合上,把城门一关,不让对方有任何的机会。”
  黄健翔的解说是把自己放在了和球迷平等的位置上,甚至很多情况下他都把自己当成是一位普通球迷来解说,这种平民化的解说风格让人感到的是一种春风化雨般的亲切和贴近,这种激情之上的平和更易使人接受和信服。敏感专业、性情中人,是黄健翔解说生涯的标记。他对于球场阵型打法,特别是换人调整,往往有着先见之明,甚至与球队教头不谋而合,令球迷称道。他精通于每一位球员的特点和他们的背景。
  段暄的解说也有其自己的特点,它的解说就好像听着邻居家的男生讲故事,平和徐缓之中张弛有度,激情与知性齐相辉映,既不必担心会激动得心跳过速,也不必担心太过平淡而索然无味。如:捷美之战:“(两球员相撞)尽管我距离有150米,但我还是听到他们相撞时骨头发出的声音。”这是他在描述了比赛场面之后进行的点评,其中仍旧不乏激情的火花。
  还有解说员在比赛中曾经这样解说道:“尽管在这场比赛中多次被侵犯,但马拉多纳仍然很好地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当中。这使人们几乎忘记了四年前他那脚不光彩的伤人动作。如今的马拉多纳已经具备了成为球王的全部素质。”这一解说采取了比较的方式,通过对马拉多纳之前和之后的表现的对比显示出他的变化,这是只叙述比赛画面所达不到的。
  这都是这个时代的体育解说风格所带给他们的,点评在体育解说中比重的增加让他们有了更多的展示自我的空间。
  国内的体育解说的历史不算短,算起来也有56个年头了,在1951年,一支苏联男子篮球队到上海访问,观众的热情盛况空前,门票被一抢而空。很多人没有买到票,便纷纷打电话到电台希望能像转播国庆游行和大型文艺演出那样转播这场体育比赛。为了满足群众的要求,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决定由播音员张之担纲,邀请后来成为著名电影演员的陈述搭档解说并转播这场比赛。结果这次解说成为开国内体育解说先河之作,永远载入体育解说史册。从那时到今天,国内的体育解说风格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断地向前发展。从叙述型体育解说风格发展到如今的以点评为主、叙述为辅的体育解说风格,几代体育解说员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更多的体育解说员会加入到中国体育解说的队伍之中,国内体育解说风格也会向着更加适合受众欣赏体育赛事的方向发展。
其他文献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将复杂的教学内容分为单项的教学技能,同时对这些单项的技能进行分别训练,以此使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这就是微格教学的具体含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
期刊
对做工程管理的人来说,如何超越自己?理性,再理性一点,99.99%的人会这样选择.
1 引言rn《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英语课程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为了贯彻这一指导思想,高中英语课程采取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
期刊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引导学生要化压力为动力,更好地参与学习,但是过重的课业负担只会把学生压得喘不过气.近年来,社会上越来越大的呼声呼吁要给中小学生减负,为他们创造一个轻
期刊
核苷类似物在药物化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广泛应用于抗病毒和抗肿瘤的临床治疗,寻找高效低毒的抗病毒和抗肿瘤核苷类化合物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4-氮杂甾体化合物是一类广泛
1 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标准rn课堂提问有效性是教学效果的具体体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该以提升教学效率和效益为原则.虽然,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会随着角度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但本
期刊
1 翻转课堂起源和发展rn1.1 翻转课堂的涵义rn翻转课堂(Flipping Classroom,也译作颠倒课堂、颠倒教室)是一种新出现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
期刊
近日,位于龟龙湖公园内的翡翠湾售楼中心举行了隆重的开盘仪式.近千人挤爆活动现场,静谧的龟龙湖公园热闹异常.
在彩云之南,风景如画的滇池之滨,有座美丽的半岛-福保,在岛上居住着一群能歌善舞的村民.自明代中期建村至令,福保就已吸纳彝族、白族、傣族、哈尼族等多个民族居住,在保留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