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苑仙境 穿越千年的风景

来源 :人民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ao_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因相依。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阆中是一座偏居西南丘陵深处的小城。它的外表并不奢华,既没有极具现代气韵的林立高楼,也未见大都市恢宏朗阔的繁荣气象,但这里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却是嘉陵江边一处独步天下的看点。
  漫步阆中古城,每处街景都像是古装电影的情景再现;一个回头竟是穿越千年的风景,仿佛置身杜甫笔下那天下稀的阆州城南,曾让诗人肠断的繁华胜景似乎也将如电影般重现眼前。
  寻找,千年的痕迹
  不少人认识“阆”字是因为古代传说中的仙境“阆苑”。根据晋人所写的《西王母传》,西王母“所居宫阙,在龟山、春山西那之都,昆仑之圃,阆风之苑。有城千里,玉楼十二”。阆风之苑便是阆苑。而这个阆苑又曾有实物,《辞海》中的“阆苑”词条解释说:“唐代苑名,故址在今四川阆中县西。”建造阆苑的是唐太宗的幼弟,滕王李元婴。这位骄横的王爷来到巴蜀之地,执意在人间复制出传说中的仙境,所得的结果就是这阆中城西的千古名苑了。
  阆中被誉为四川最大的风水古城。战国时这里曾是巴国最后一个首都。公元前314年,吞并了巴、蜀两国的秦国在这里置阆中县,其后历设郡、州、府、道、县等,明清之际曾作为四川临时省会达19年,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从第一次拜访古城,到爱上古城,到多次再访,阆中古城似乎有一种魔力,吸引着我一次次靠近,一次次地又回到那里,走进它的怀抱,浸润于它独特的历史气象和深蕴于这种气象中的文化韵致。
  在古城中,唐宋建筑风格和明清建筑风貌相交织,小巷纵横,街院幽深。川东北特有的青青的瓦片、斑驳的木门、各式的雕梁、弯弯的屋角、斜斜的屋顶、窄窄的街巷、古朴的店招、绵延的青石板……每一处都勾勒出古城古朴的模样,原本遥不可及的历史时空就这么真切地出现在眼前,流露出幽幽的古往今来未曾改变的韵味。
  邂逅,遥远的时光
  第一次到阆中,还是在多年前的学生时代。门对门,面对面,家连家,声连声,一切都显得温馨、温润、温情、温暖,陌生感随之消散,瞬间被川北人家那种特有的乡土热情浓浓围绕。而那场一直淅淅沥沥的春雨也让我难得地自在,周遭的一切,如同多次在梦里来过一样。
  雨水冲洗着古城中的古街、古院、古屋以及点缀着沧桑之意的古树上的每一片新叶,古城也透出一股清新。雨水落在青瓦屋顶上,在青瓦连城的小沟壑中汇集起来,顺着高高翘起的屋檐又再次高高落下,溅起一地的珍珠。
  登上“阆苑第一楼”华光楼,从高处望去,“品”字形的古建筑群,仿佛都被踩在了脚下,如串珠般延伸向远处。整个古城都萦绕在湿润的雾气之中,看不太真切,有如梦幻一般。倚靠在临江面的栏杆上,嘉陵江水滚滚流去,对面的锦屏山在雾气中隐约可见,像极了古代大师的水墨画作。那情那景,就像是只在幻想中出现过的仙境。
  夜幕降临,古城又换上了另一番迷人的模样。老街上大大小小的红灯笼一盏盏亮了起来,把老街装点得迷离疏狂。
  我似乎寻找到了书中所说的“阆苑仙境”,不经意间与遥远的旧时光邂逅。
  触摸,历史的温度
  在阆中古城里,要真正融入历史,感受历史的温度,有些事情是不可不做的,有些地方是不可不去的。
  阆中的川北皮影名气很大,据说20世纪80年代曾在维也纳歌剧院演出过,征服了很多国外观众。
  皮影师傅在幕后操控着,透过灯和影,一个个人物鲜活起来,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演得酣畅淋漓,小小幕布上演的是戏,记录的却是历史。那和古城一起穿越历史长河,见证时光变迁的皮影戏,就像是一个信使,向现代人传递着历史的消息。
  陆游曾用诗句“挽住征衣为濯尘,阆州斋酿绝芳醇”夸赞阆中的美酒。除了酒,阆中还有一样醇香的东西,那便是名闻天下的保宁醋。据说,保宁醋有400多年的历史了,而且获得过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金奖,所以阆中有“中国醋城”之称。
  漫步阆中街头,会发现似乎每条巷子都飘着一股子醋味。醋吧、醋坊、醋浴中心、醋足坊遍布阆中古城。在这里,醋不再是简单的调味料,它还是保健、美容、洗浴的酒和药。
  在优雅的环境下捧起杯盏,品尝着各种口味的醋,醇厚中渗出的是历史的味道,可谓“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古城里许多保存完好的民居古院,是阆中一道特别的风景。高大乌黑的古院大门,精美的照壁,一重重大大小小的院落和天井,高高的绣楼和繁复的雕花,廊柱下的一盏盏红灯笼,诉说着当年繁华世家的气象。
  感受历史、触摸历史,最佳的选择就是置身于历史的场景之中。古城中好些上了年纪的古宅也开始接待客人了,每次到古城,都会找一处最清静的小院住下来。闲暇时,坐在天井中厚实的木椅上,沏上一杯清香的茉莉花茶,发呆,看阳光的影子在照壁的砖雕上移动,或者和院子里的主人漫无边际地摆些“老龙门阵”,那些旧事遗梦就在茶香里漾开了……
其他文献
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认为中国共产党在95年波澜壮阔历史进程中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不仅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壮丽篇章,也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值得借鉴。  孟加拉国首都遭受恐怖袭击  1日晚,属于外交区的达卡市古尔申区的一家餐厅发生武装分子劫持
总结弘扬长征中党的建设宝贵经验,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把军队党的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思想建党不动摇、从严治党不放松,为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夯实坚实组织基础。  一、党的坚强领导是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必须始终坚决听党指挥、自觉看齐追随  长征在经历初期的严重挫折之后,我们党通过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使中国革命实现了历史性转折。这启示我们,加强
18年来第一份答卷  2013年4月3日,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主播在新闻中突然插播:“最新消息,科学家似乎发现了暗物质?”  就在这天,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公开发布研究成果。“我们发现了40万个正电子。”丁肇中慢悠悠地说,他列举了可以支撑它们来源于暗物质的理由,又一字一顿地补充说,“可是没有完全的证据。”  丁肇中从1994年开始寻找暗物质,到现在已经做了18年
白菜之于东北人的重要性,恐怕也只有打小儿就在东北长大的人才能够懂得。漫长的冬天,短暂的夏天,白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冬天,为了能吃上蔬菜,人们除了在地上刨坑埋藏一些抗冻的蔬菜外,还会腌制各种各样的蔬菜。关于白菜,东北人民不知从何年何月起,就有了冬春腌酸菜、冻白菜蘸酱,夏秋“打饭包”的白菜情缘。  一说到东北酸菜,就不得不提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川菜中的四川酸菜了。两者都是酸菜,两者还都是中国名菜,它们
说起“昂贵”的鸡蛋,大家也许会想起一个著名的故事,它发生在清朝的皇宫里。这个故事有很多版本,我们先说其中一个。  光绪年间,内务府的太监给光绪报花账,说一个鸡蛋要三两银子。有一天,光绪见了翁同龢,就问翁老师早晨都吃什么饭?翁同龢说每天早晨三个鸡蛋。光绪感慨道:“老师您这一顿早饭就得九两银子啊,吃得起吗?”  这件事记载在《春明梦录》上。《春明梦录》的作者是光绪进士何德刚,长期在吏部任主事,后根据回
经济学人认为,中国医改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医改目的。政策明令指出,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物品是医改的目的。健康医疗机构的属性有公共物品吗?疾病控制中心、计划生育指导站、妇幼保健所,是公共物品。县人民医院、市人民医院、省人民医院,是不是公共物品?经济学认为它们不是公共物品,是公益性物品。中国公共财政非常希望把一部分公益性医院改造为公共性医院,其手段就是把那些不愿意改造为公共性医院的公益性医院,改造为公私合营
在历史的洪流之中,利用互联网一日千里的机遇与遭遇互联网不可预知的挑战总是并存的。我们只有发现互联网发展中的痼疾所在,找寻到互联网内容建设的治理方略,方能乘着互联网这对魔幻的翅膀,振翮高飞、云路鹏程。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内容生态圈日益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亿万网民的精神家园。但正如一个硬币有两面:网络内容庞杂,有用信息太少;跟风性内容过剩,无用信息乃至“网络垃圾”泛滥;一些互联网企业为了讨好大众,增
理念创新是一切行动的先导。面临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我国必须进行高等教育理念的创新。通过对中日两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考察发现,移植模仿、借鉴转化与自发内生是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的三条基本路径。实践证明,自发内生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的必由之路,同样仅仅靠移植模仿的创新路径在中国也是行不通的。100多年的移植过程使中国陷入了依附式发展的困境。在改革开放的30余年中,我国在国际化的视野中尝
在大学,如果你不是哲学专业学生,通常会有一门选修课,叫做《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马原),然而说起这门选修课,大多数学生都是“力争过关、考完忘记”。  《人民周刊》记者走进北京多所高校,“潜伏”多节马原课后发现,“宁愿到课,不愿听课”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个别学生在课堂睡觉、玩手机、背单词……  然而,调查也发现,一些高校的“马原”老师正在改进传统刻板的照本宣科,他们在将深奥的原理课程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1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在发布会表示,目前纳入国家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的残疾人有400多万,另外在调查中发现,还有39万农村残疾人家庭住房没有安全保障,有14万适龄残疾儿童的义务教育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