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理用药成全球第4号杀手

来源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zhou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四届中国临床合理用药大会日前在江苏扬州举行,有来自全国30个省市的1200多名药学、医学及医院管理者参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会长、黄正明教授在会上表示,临床合理用药是事关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问题。据WHO曾报道,全世界50%的患者未能正确使用药品,不合理用药已经成为当今全球的第4号杀手。5方面判断临床用药是否
  合理
  临床合理用药主要指的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药物的使用应适合患者的临床需要,药物的剂量以及疗程要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药物费用应当最低。
  基于对临床合理用药的阐述,临床用药是否合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第一,所选用的药物是否符合患者的症状。这是判断临床用药是否合理的首要因素,即药物的选择要以患者的症状表现为准。
  第二,所选用的药物是否满足有效、适当、安全、经济这几个要素。有效指的是所选用药物的治疗效果有良好的预期;安全主要指药物的治疗效果要大于患者承受的风险;适当主要指的是药物剂量、给药途径以及疗程安排要合理;经济就是在保障治疗效果的基础上要尽量降低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第三,患者应当没有选用药物的禁忌表现,要尽量将患者服药后的不良反应降到最低。
  第四,药物的用法用量、疗程是否与患者的实际情况相符合。也就是所用药物的剂量、服用方法以及药物治疗的疗程必须要跟患者的病情契合。
  第五,患者对所选用的药物应当有良好的依从性。3种典型的不合理用药表现
  现实生活中,不合理用药现象比比皆是。总结起来,典型的不合理用药有以下3种:
  错误用药是不合理用药的重要表现之一,比如患者的疾病是细菌感染所导致的,此时应当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而抗生素的选择应当以细菌的药物敏感性为准,如果细菌对于所用药物的敏感性不高,则难以取得预期效果,此类情况即属于错误用药;或者是滥用抗生素,比如患者只是轻度或是病毒导致的感冒,却用抗生素治疗,这也是错误用药。好在经过多年的科普宣教,抗生素的滥用已经日渐减少。《2018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显示,我国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已经从2011年的17,2%下降到2018年的8.9%,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从201 1年的61.4%下降到2018年的40.4%。
  选用无效或者疗效不明的药物比如对没有缺乏维生素症状的患者建议其长期使用补充维生素的药物,对没有明显营养不良的患者建议其长期使用补充营养的药物,这都属于无效用药。
  使用不安全的药物主要指的是使用药物的疗效小于药物的危害,比如为促进孩子生长发育,对孩子使用类固醇同化激素;对輕度感冒的患者使用安乃近等具有一些潜在风险的药物。
  不合理用药后果严重
  延误病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如果用药不合理就无法取得预期的疗效,导致患者的病情被延误或得不到控制,严重时可能会危害患者生命。比如,对急性腹泻脱水的患者,错误使用大量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忽视适当补充盐分,可能导致患者脱水死亡。
  出现不良反应药物都有相应的适用范围、禁忌症以及不良反应,如果在治疗过程中所用药物不合理,可能导致患者用药后出现预期外的不良反应。比如,肌肉注射过多可能会导致患者肌肉痉挛。美国药品研究机构报告:3.7%的患者经历了临床相关的不良反应,其中20%与药物相关。如果使用4种或者4种以上的药物,不良反应将呈指数级增加。
  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如果用药不合理,势必会延长患者的治疗时间,增加患者使用药物的种类,从而导致医药费用增加,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对于国家医疗保健系统也是沉重的负担。同时,不合理的用药还会造成医药资源浪费。
其他文献
摘要:客观评估流动性需要统筹考虑货币政策工具的综合运用以及经济发展对流动性的需求。人民银行主要通过基础货币规模和效率两个渠道调节流动性,并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从价格、期限、信贷投向等角度优化流动性结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宏观流动性调节的有效政策工具,对基础货币效率有较大影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不代表货币政策立场变化,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流动性供给的普惠性,增强流动性的稳定性,降低融资成本以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