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宣传思想工作 构建和谐高校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er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谐高校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应紧紧围绕构建和谐高校的目标,打牢师生共同的思想基础,培育文明的道德风尚,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
  
  一、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为构建和谐高校打牢共同的思想基础
  
  共同的思想基础,是我们的事业赖以发展的根本前提。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高校是社会政治稳定的风向标,青年学生是国内外敌对势力与我们争夺的重要对象。当前,我国正发生着深刻的历史变革,社会生活多样、多元、多变的特征日益凸显,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激荡,在宣传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同时,要注意一个偏向掩盖另一个偏向,既不能回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也不可只讲不同文明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借鉴和融合,而放松了不同意识形态的对立与斗争这根弦。只有用共同的思想基础来凝聚人心,才能为政治稳定、社会和谐提供根本的思想保证。
  和谐高校当然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思想基础,但同时还要确立为本校师生所认可并自觉遵守的价值观,以此作为团结全校师生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共同的思想基础不可能脱离学校的办学实践而凭空产生,学校持续不断发展,共同的思想基础也要与时俱进。共同的思想基础不会自发产生,只有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总结,才能牢固确立。校训、校风、学校精神是高校长期办学的精神积淀,是师生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抓住这个“根本”,紧紧围绕学校提出的战略目标,凝炼出符合学校实际且为广大师生认可的价值观,进而确立为全校师生共同的思想基础。
  
  二、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为构建和谐高校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和谐高校的师生更应普遍具备较高的文明道德风尚,而师生们普遍具备较高的文明道德风尚又必将使校园更加和谐。宣传思想工作要紧紧围绕构建和谐校园、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个目标,着力培育师生的文明道德风尚。
  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高校教师的思想品德、价值取向和职业道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影响着高等教育的质量,影响着民族的命运、祖国的未来,因此,培育师生的文明道德风尚,当务之急是加强师德建设。高校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师德教育机制,规范教师行为,促使教师爱岗敬业,以各种行之有效的活动为载体,引导广大教职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关心、爱护并帮助学生成长、发展,把育人作为自己的天职,使之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着力培养青年学生的文明道德风尚是高校责无旁贷的重要使命。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以“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文明道德风尚教育的主要内容,将其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不断丰富教育内涵,拓展教育途径,增强教育效果。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帮助他们不断加深对祖国的感情、坚定爱国主义的立场,使他们把对祖国的热爱转化为献身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实际行动。要加强道德实践环节,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教育大学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着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文明道德风尚的重要体现,是构建和谐高校的基础。具备了宽容的心态、感恩的意识、共生的理念这样的人文素养,学校的人际关系会更加和谐;养成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样的文明道德风尚,每一位师生也都会成为其直接的受益者。
  
  三、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为构建和谐高校着力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
  
  和谐的校园文化既包括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共同的价值取向等精神文化,也包括整洁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容校貌、独具特色的校园建筑等物质文化,还包括以人为本、科学民主、依法治校的制度文化。
  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建设和谐高校的必然要求。高校实际上是一个微缩的社会,多元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多种矛盾在这里集中体现。和谐高校要做到人与人、人与物的和谐,这种和谐主要体现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师生与校园等一系列关系的和谐。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平等交往、互助学习,师生精神风貌与校园文化建设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是提高师生的积极性、能动性,促进师生自我完善、塑造健康和谐人格的重要条件,必将有助于提高师生的精神境界,形成相互信任、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和谐文化。
  综合实力和谐发展的高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高校。国家的综合实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缺一不可,在某种程度上,“软实力”的能量更为潜在和持久。高校的和谐发展、持续发展,“硬”、“软”实力同样不可或缺。构建和谐高校,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师生们在和谐的文化氛围中去感悟人生、思考未来、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这对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软实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重视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就是重视高校“软实力”建设。与此同时,推进高校的“硬实力”建设,才能相辅相成地推动和实现高校综合实力的和谐发展。
  
  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为构建和谐高校努力营造和谐的校园舆论氛围
  
  构建和谐高校离不开和谐的校园舆论。舆论和谐是高校和谐的重要条件,舆论和谐的程度反映并影响着高校和谐的程度。始终不渝地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光荣使命。高校既承担着孕育先进文化的神圣使命,又承担着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责任,因此,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首要责任。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坚决杜绝意识形态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以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要各展所长,形成合力,使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思想文化成为校园的最强音。
  营造和谐的校园舆论环境,必须不断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新形势下,大学校园内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多种文化的竞争。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既要科学判断校园内多元文化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善于顺势而上。有所作为;也要主动驾驭和正确认识现代科技发展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和作用,择善而用;还要宽容、鼓励、支持校园文化创新,在创新中体现先进文化的生命力。要着力营造和谐的校园舆论环境,使师生能够置身于和谐的学习工作氛围之中,能够感受到和谐愉悦的气氛,并且能够从中受到感染和鼓舞,得到教益和启迪。
  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是构建和谐高校的重要外部条件。社会舆论对人们的行为和有关事态的发展能产生重要影响。任何国家、任何社会、任何时代,执政者都高度重视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以形成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舆论环境。实践表明,重视并善于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对于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将内宣、外宣有机地统一起来。同样的素材,在校内与校外媒体刊载有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果能让师生们从社会媒体看到正面宣传学校的报道,那么他们对学校自豪和热爱的情感就会油然而生。因此,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在积极为构建和谐高校、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创造良好舆论环境的同时。也应加强高校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推进高校社会价值的实现。
  
  (本课题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
  责任编辑 袁文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针刺抗衰老方面的作用.方法:针刺老年大鼠的"足三里"、"关元"穴[1],观察对心、肾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脂褐质(LIP)变化的影响.采
为探讨岭南地区(广州市)心脑血管疾病与气候关系,对广州市三所医院心脑血管疾病月发病人数与同期9项月气象数据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与平均气压、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