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铃薯脱毒原原种的生产,需要在防虫温(网)室内进行无土栽培。脱毒苗移栽或扦插时需要较严格的外界条件,西吉县马铃薯生产研究所每年生产马铃薯脱毒原原种8.0×106~1.0×107粒。为了提早移栽马铃薯脱毒试管(基础)苗,为温室或网室扦插准备足够的基础苗,我们借鉴了中国农科院花卉研究所的先进经验,建造了常年能生产原原种的日光VC棚。它的建筑结构和防虫温室相似,只是VC棚顶部是透光性能很好的VC保温板,保温板上面是自控遮阳网,保温板下面是自控保温帘,东面装有降温加湿的水帘,西面装有换气扇,南面是数多个窗口并装有防虫网纱和供暖设施,北面是主墙和供暖设施。1~2月的气温在供暖设施的配合下白天可控制在18~25℃,夜晚12~18℃,而马铃薯脱毒基础苗的生长最适温度是25℃,这就为早移栽马铃薯脱毒试管(基础)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现就1~2份的马铃薯脱毒试管(基础)苗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VC棚熏蒸杀菌
将VC棚中的窗口(南面窗口装有40目防虫网纱)、换气扇(西面换气扇口装有40目防虫纱)关闭,按立方米10:7的比例用甲醛和高锰酸钾熏蒸杀菌4~5d,然后,开启换气扇(只往外吸里面的熏蒸气)1d。
2洗苗子
将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瓶的封口膜打开,置于VC棚中锻炼2~3d,用消过毒的镊子夹出苗子,整齐根用手轻轻地(手消毒)拿顺,然后在第1盆盛15~18℃的自来水中清洗根上的琼脂,清洗时用手轻轻的搓根上的琼脂使其掉入水中,再在第2、第3盆盛15~18℃的自来水中依次涮洗根上及苗子上黏结的琼脂,一直到苗子的根部及苗子不粘琼脂为止。
3整理苗子
将洗干净的苗子整齐的摆放在1次性封口膜上,轻轻的抱好,沾湿水。每个封口膜摆放苗子25~30株,然后1包1包的放在瓷盘中待移栽。
4苗床整理
将消过毒的蛭石铺在离地面1m高的铝合金床架上,铺的厚度是15cm(每个床架面宽1.5m、长6m、深20cm),浇透水,用钉靶凿虚,木板刮平。
5移栽苗子
基础苗一般栽植密度为800株/m2,定植深度1.5~2cm试管苗移栽时先在整理刮平的蛭石上划深行,然后将洗净的苗子根弄展平放在划行的深沟中,苗子1个个立起,用手指纵横两向适当按压,以使苗子与蛭石紧密接触,利于生新根快速生长。移栽完成1个苗床后,要用喷壶轻浇1遍清水,然后搭小拱棚加盖塑料薄膜及40目的遮阳网纱,以保持空气湿度及防止强光直射,散射光有利于缓苗。
6管理苗子
基础苗移栽1周后,幼苗长出新根,可逐渐去掉小拱棚的塑料薄膜及遮阳网纱,这时就可以进行肥水及病虫害防治管理。
6.1肥水温湿度管理
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得知,基础苗的生长需要营养充足及高温、高湿的环境,促使植株略有徒长,以利于剪切、扦插,提高扦插成活率和繁殖系数。
基础苗刚移栽时,由于蛭石浇透水且用塑料薄膜和遮阳网覆盖,在加上有供暖设施,所以小拱棚内的温度一般为25~30℃,湿度一般为90%~98%,高温高湿的小环境,且还没有长出新根,不需浇水和浇营养液。待去掉小拱棚的塑料薄膜和遮阳网后,VC板透光强,棚内温度高,蒸发量增大,幼苗长出大量的新根,就需浇水和增加营养以供幼苗生长发育。如果是晴天,每天早9:00~10:00浇含氮量较高的k5营养液,下午3:00~4:00浇水。还可以在中午11:00到下午2:00之间打开VC棚自控遮阳网,以防日光直射或棚内高温(基础苗生长的最高温度不能超过30℃)产生烧伤幼苗的现象,夜晚必须打开VC棚自控保温帘,下午6:00、晚11:00、早4:00必须各供暖1次;阴天或遇天变、下雪,供暖次数可增加,并且可根据蛭石温度,一般2~4d浇1次水,但营养液每天必须浇1次,以2.5~3L/m2为度。一般情况下,浇水和浇营养液要交替进行,以保持蛭石湿润而不积水为宜。此外,降温水帘和缓气扇到4~9月份都可以用到,这里不在赘述。
6.2病虫害防治及管理
马铃薯脱毒基础苗的病害主要以早疫病和晚疫病为主,一般我们采取的有效防治措施是:预防为主,早防早治。
VC棚里的马铃薯基础苗刚去掉小拱棚的当天,马上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济用量1890~3000g/hm2,加水600~1050kg/hm2喷药1次,预防马铃薯早晚疫病,一般10~15d预防1次。同时每天要注意检查,如果在VC棚内发现有1株轻轻的病叶,马上拔掉病株,用杀毒矾800~1000倍液和65%代森锰锌800倍液交替喷雾预防,7~10d为1疗程,早防早治。
VC棚内的虫害主要是蚜虫,一般以预防为主。主要管理做到:出入随手关门,VC棚内的所用工具不能带出棚外,使用后应放在棚内,下1次使用前用75%的乙醇消毒,凡用40目遮阳网纱的地方随时注意检查是否有破损,若有破损应及时堵阻漏洞,以防蚜虫侵入。一般1~2月份很少有外界蚜虫的入侵,但还是随着天气的逐渐变暖,每隔一段时间应喷施50%的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或40%乐果乳剂2000倍液喷雾预防蚜虫。
1VC棚熏蒸杀菌
将VC棚中的窗口(南面窗口装有40目防虫网纱)、换气扇(西面换气扇口装有40目防虫纱)关闭,按立方米10:7的比例用甲醛和高锰酸钾熏蒸杀菌4~5d,然后,开启换气扇(只往外吸里面的熏蒸气)1d。
2洗苗子
将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瓶的封口膜打开,置于VC棚中锻炼2~3d,用消过毒的镊子夹出苗子,整齐根用手轻轻地(手消毒)拿顺,然后在第1盆盛15~18℃的自来水中清洗根上的琼脂,清洗时用手轻轻的搓根上的琼脂使其掉入水中,再在第2、第3盆盛15~18℃的自来水中依次涮洗根上及苗子上黏结的琼脂,一直到苗子的根部及苗子不粘琼脂为止。
3整理苗子
将洗干净的苗子整齐的摆放在1次性封口膜上,轻轻的抱好,沾湿水。每个封口膜摆放苗子25~30株,然后1包1包的放在瓷盘中待移栽。
4苗床整理
将消过毒的蛭石铺在离地面1m高的铝合金床架上,铺的厚度是15cm(每个床架面宽1.5m、长6m、深20cm),浇透水,用钉靶凿虚,木板刮平。
5移栽苗子
基础苗一般栽植密度为800株/m2,定植深度1.5~2cm试管苗移栽时先在整理刮平的蛭石上划深行,然后将洗净的苗子根弄展平放在划行的深沟中,苗子1个个立起,用手指纵横两向适当按压,以使苗子与蛭石紧密接触,利于生新根快速生长。移栽完成1个苗床后,要用喷壶轻浇1遍清水,然后搭小拱棚加盖塑料薄膜及40目的遮阳网纱,以保持空气湿度及防止强光直射,散射光有利于缓苗。
6管理苗子
基础苗移栽1周后,幼苗长出新根,可逐渐去掉小拱棚的塑料薄膜及遮阳网纱,这时就可以进行肥水及病虫害防治管理。
6.1肥水温湿度管理
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得知,基础苗的生长需要营养充足及高温、高湿的环境,促使植株略有徒长,以利于剪切、扦插,提高扦插成活率和繁殖系数。
基础苗刚移栽时,由于蛭石浇透水且用塑料薄膜和遮阳网覆盖,在加上有供暖设施,所以小拱棚内的温度一般为25~30℃,湿度一般为90%~98%,高温高湿的小环境,且还没有长出新根,不需浇水和浇营养液。待去掉小拱棚的塑料薄膜和遮阳网后,VC板透光强,棚内温度高,蒸发量增大,幼苗长出大量的新根,就需浇水和增加营养以供幼苗生长发育。如果是晴天,每天早9:00~10:00浇含氮量较高的k5营养液,下午3:00~4:00浇水。还可以在中午11:00到下午2:00之间打开VC棚自控遮阳网,以防日光直射或棚内高温(基础苗生长的最高温度不能超过30℃)产生烧伤幼苗的现象,夜晚必须打开VC棚自控保温帘,下午6:00、晚11:00、早4:00必须各供暖1次;阴天或遇天变、下雪,供暖次数可增加,并且可根据蛭石温度,一般2~4d浇1次水,但营养液每天必须浇1次,以2.5~3L/m2为度。一般情况下,浇水和浇营养液要交替进行,以保持蛭石湿润而不积水为宜。此外,降温水帘和缓气扇到4~9月份都可以用到,这里不在赘述。
6.2病虫害防治及管理
马铃薯脱毒基础苗的病害主要以早疫病和晚疫病为主,一般我们采取的有效防治措施是:预防为主,早防早治。
VC棚里的马铃薯基础苗刚去掉小拱棚的当天,马上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济用量1890~3000g/hm2,加水600~1050kg/hm2喷药1次,预防马铃薯早晚疫病,一般10~15d预防1次。同时每天要注意检查,如果在VC棚内发现有1株轻轻的病叶,马上拔掉病株,用杀毒矾800~1000倍液和65%代森锰锌800倍液交替喷雾预防,7~10d为1疗程,早防早治。
VC棚内的虫害主要是蚜虫,一般以预防为主。主要管理做到:出入随手关门,VC棚内的所用工具不能带出棚外,使用后应放在棚内,下1次使用前用75%的乙醇消毒,凡用40目遮阳网纱的地方随时注意检查是否有破损,若有破损应及时堵阻漏洞,以防蚜虫侵入。一般1~2月份很少有外界蚜虫的入侵,但还是随着天气的逐渐变暖,每隔一段时间应喷施50%的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或40%乐果乳剂2000倍液喷雾预防蚜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