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弹性可观测性指标在乡村寄宿制初中学校的研究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al7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心理弹性的研究取向与可观测性指标人手,通过研究乡村寄宿制初中生心理弹性的现状,总为青少年人群缓解心理压力和对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指导,增强心理弹性,为乡村寄宿制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实践支持。
  乡村寄宿制 初中生 心理弹性 可测性指标
  【中图分类号】G 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9)03-0026-01
  心理弹性是个体在面对危机或压力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弹性是决定个人能否从挫折、压力中复原的主要因素。乡村寄宿制初中生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处于离开父母照顾,身体上正是快速发育时期,心理上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复杂矛盾阶段,他们还没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去解决一些问题,心理上也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从心理弹性的可观性指标上引导和指导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的基本要素。
  1.心理弹性的概念及研究取向
  心理弹性概括为心理的一种动态发展过程,且个体能够面对并不断适应生活中发生的困难与挫折,个体即使经历心理创伤也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心理弹性目前国内研究取向大致可归为三类:一是特质型研究取向:将心理弹性看作是个体的一种能力或品质,是个体普遍具有的素质,也是个体应对压力、挫折等消极生活事件所具有的特征,这样研究取向有利于将抽象理论通过学校管理中渗透到教学过程的训练模式提升能力与特质;二是因素型研究取向:保护性因素是指可以换成挫折等负面影响的因素。心理弹性在此过程中被看着是不同性质的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影响个体的认知、情绪以及反应能力发展;三是过程型研究取向:认为心理弹性是面临压力、挫折等生活事件时与保护性因素同时作用的一种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包括失衡、受阻、修复、激活等四个阶段。
  国内学者对心理弹性有着自己的理解,程丽等将心理弹性定义为个体在危机情景或压力事件中能保持良好的适应的能力,是内在保护因素和外在保护因素的结合。
  尽管国内外对心理弹性的概念尚未统一界定,但是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心理弹性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必要的操作性定义的要素:一是面对逆境;二是良好适应或成功应对。
  2.影响乡村寄宿制初中生心理弹性的可观测性指标
  影响乡村寄宿制初中生心理弹性可从四个可观性指标了解:即目标专注、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与人际协助。
  (1)目标专注
  与心理弹性有关的目标专注因素里可看到学生在学业情境里面临种种困难时需要有效提高自己的有效专注力,学生持有的不同目标定向影响着其延迟满足能力的高低。关于影响心理弹性的目标专注的因素中学生延迟满足水平越高,成就目标得分越高。在九年级76位学生进行心理弹性状况的分析中,看到目标专注题型统计具有一定意义,说明他们对学业掌握具体目标、积极应对目标,设置对目标专注对初中生心理弹性足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反之,对学业掌握无显著目标、或回避目标、对学生心理弹性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在寄宿制学校的学习压力下,拥有目标专注能力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热情,并能够从容应对压力与挫折,得到良好的适应。
  (2)家庭支持
  家庭支持反映了个体与家庭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不仅包括了环境因素,而且还包括了个体自身成长过程中的习得认知因素,如家庭中自身的信息与精神支持等。对七年级学生121名新生进行测试后指出家庭支持与心理弹性呈显著正相关。孟四清的《中学生耐挫力及其家庭状况关系的调查》研究中就也指出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培养学生耐挫力不可或缺的因素(2017).家庭支持度越高,心理弹性越好。家庭支持会增强初中生的心理弹性。家庭支持不仅可以提供所需的积极的情感需要,增强对所在环境的稳定感和预测感,还可有效地调节行为方式,使其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应激水平。因此,对乡村寄宿制初中生而言,通过与家庭教育相沟通、同进,培养并争取良好的家庭沟通能力,争取学校积极支持,以有效地适应学校寄宿制环境,缓解学习压力。
  (3)积极认知
  研究指出积极认知会使个体的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都增强,并且进一步表明积极认知和生活满意度的增强可以改变心理弹性,快乐的人不仅感觉上更好,而且也会从生活中发现更多的乐趣。拥有积极认知的学生容易具有幽默性、放松、乐观、富有创造性,并能使与其同学、老师相处也产生积极情绪状态,从而形成一种支持性的良好学校互动体系,能够帮助自己顺利度过学校中某些困境。基于积极认知的重要性,学校需建立提高学生的积极认知干预措施,对于增强乡村寄宿制初中生的心理弹性意义重大。
  3.对于乡村寄宿制初中生的展望与启示
  乡村寄宿制初中属于近几年发展快速同时又亟需提高的一个群体性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学生对于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适应需要一个过程,寄宿制初中生脱离于家庭的身心照顾,对青春期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有一定的影响。据研究调查弹性心理差的学生进入寄宿制初中后经常有孤独感、压抑感,甚至失眠,焦虑感等症状,如果这些问题任由存在并进一步发展,将会导致其心理障碍并引起身心疾病,还可能影响学生学习成绩以及师生相处关系等。显然,如果从有效角度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增强其乡村寄宿制初中生的心理弹性已迫在眉睫。学校已致力于学生心理弹性的干预方法研究,识别和发展学生心理弹性的干预措施将是提高寄宿制初中生的学习适应度和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健康成长,实现积极、顺利渡过初中生涯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胡甜甜,赵前跟. 初中生心理弹性现状调查与研究. 教育管理,2017,15(5):34-35.
  [2]李丹丹,林芹蘭,高玲。心理弹性的研究现状。中外医学研究 2014,12(1):161-162
  [3]熊贤惠,王青华,曾丽,邓慧华。关于心理弹性的研究综述。教育与科技 2014,24:120
其他文献
依课题研究需要,对云南省边境民族地区教育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云南边境民族地区学生的求学愿望普遍偏低;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不高;教师对现行教育体制普遍不满。而边民需求与教育供给的不适切;学校教育中“当地人”的缺席;教育系统的乏力引发的连带现象是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源所在。要应对这一局面,当地教育应满足边民的实际需求;明确边境地区教育发展的主体地位;重新建构边境地区教育发展的课程体系。  
幼儿户外混龄游戏主要是将3-6岁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放置在同一个区域内的户外活动中,让他们在游戏中进行自由活动,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该形式突破了幼儿年龄的限制,让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展开交流、合作,并享受游戏活动所带来的趣味感与幸福感,进而在活动中共同得到提升。  幼儿 户外 混龄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33-0000-01  基于幼儿而言
摘 要:真正的教育不只是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环境教育、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等等,对孩子的教育不应是单方面的教育,而应该是多方位、多角度的全面关心和教育孩子。因此,“家校合作”教学模式自问世以来,就充分的被应用到教学之中,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也不例外。学校要实现真正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配合,这就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进行协作,合力完成学生的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对小学科学实验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科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本文分别从融入校园文化、融入课堂教学、融入节庆活动、融入家园共育四大路径入手,多方位、多角度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优秀闽南传统文化的传承,涵养优秀品格、根植文化自信,升华爱国情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深植于孩子的心中,伴随孩子茁壮成长。  闽南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路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对学生在校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起着一个奠基作用,而如何提高家庭教育,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更好的结合起来,是我们每一位家长与每一位教学工作者所不断探究的问题,本文从此问题作为切入点,深刻分析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及当前家庭教育中的不足之处导致学校教育环节出现漏洞,以及如何及时修补这些漏洞给予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影响  【中
俄罗斯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家庭教育对孩子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由此可见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讲,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的教育是引导,只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融合,孩子才能够在健康的学习环境中不断成长与进步。本文就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展开分析,研究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的特殊性,并且针对这类学生教育中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外来务工人员 随迁子女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  广东省以
游戏是儿童启蒙与学习的重要内容。在以学习为主的小学阶段,游戏依然是辅助学生学习知识、缓解学习压力、培养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有效教学手段。但是目前很多教师都没有重视游戏对学生教学的影响力和重要性,本文就目前小学课间游戏的实施状况,分析其问题成因与改进对策。  小学生课间游戏 教学现状 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33-0000-01
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改进,合理配置幼儿户外活动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作用,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与整合,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对此,幼师需要对幼儿园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地分析,合理配置课内外资源,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  在学前教育事业建设和发展中,对于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影响较大,而户外区域活动是通过户外环境来开展区域活动,借助多样化材料来组织幼儿教育活动,以便于促使幼儿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