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显卡巨头NVIDIA(英伟达)的行业地位正遭受空前的挑战。7月28日,美国调研公司Mercury Research发布报告称,2010年第二季度,AMD独立显卡出货量超越了NVIDIA,两家的市场份额由一年前的41%∶59%逆转为51%∶49%。截然不同的财务表现也与此相符:8月13日NVIDIA公布的二季度财报显示,当季净亏损1.41亿美元;实现总营收8.112亿美元,环比下降19%;而AMD二季度则总赢利8300万美元,环比增长32%,其中图形部门(即显卡业务)收入增长87%,实现利润3300万美元。
这是一个以性能决胜的行业,急火流星般的竞速结果远远超过品牌等要素的重要性。客户不会顾及你曾经达到过的高度,NVIDIA当然深知这一点。11年前NVIDIA发布的经典产品TNT2推动其市场份额首次超过竞争对手3dfx,到2000年12月NVIDIA将3dfx收购并取而代之成为新的显卡之王,中间仅仅用了22个月。
而今的NVIDIA正感受着当年3dfx所面临的压力。近期在网络上流传一段AMD制作的视频:深夜22时,某特警指挥部气氛紧张。卫星红外照片显示,城里一栋房屋正原因不明地释放巨大的热量,消耗的电量非常惊人,嫌疑人是两个小青年……莫非是恐怖分子在制造武器?荷枪实弹的特警们紧急出动,迅速杀入嫌疑人住所,却发现两人只是在玩游戏。一名特警摇头无奈地说:“又是Fermi(费米,NVIDIA的新产品),本周第三次了。”随之画面中出现ATI的Logo和口号“Keep Cool,Keep All The Power.”,视频的结尾是AMD的Logo和口号“The future is fusion”(未来属于融合)。
戏谑的广告以夸张手法点出了NVIDIA的下滑原因和远景困境。经过世纪初的市场整合,独立显卡市场只剩加拿大ATI公司可以和NVIDIA竞争,而NVIDIA明显占据上风。以2005财年为例,两家公司的销售额相差不大,ATI的利润(1700万美元)却远逊于NVIDIA的3亿美元。2006年7月,ATI被AMD以54亿美元收购,当时业界并不看好这对“CPU第2名+显卡第2名”的“弱弱联合”,未料它们之间不仅产生了良性反应,而且看来将改变显卡行业的技术方向。
NVIDIA公司CEO黄仁勋曾提出一个比摩尔定律还“偏执”的“黄氏定律”:NVIDIA的产品每6个月升级一次,功能翻一番。正是在这种快速的产品更新频度下,跟不上NVIDIA节奏的对手们往往失去了市场位置。但从2008年起,NVIDIA却逐渐出现了产品节奏放缓并落后于对手的迹象。2008年6月,在上一代产品发布1年半之后,NVIDIA才发布了下一代显卡GeForce GTX280/260,和AMD同月发布的Radeon HD4870/4850性能上互为对手。但AMD两个月后推出的HD 4870 X2则呈现出更高一筹的性能,使得NVIDIA产品几年内首次性能落后,直到5个月后GTX200系列显卡发布,NVIDIA才重新取得领先。2009年9月,AMD率先发布了支持微软新一代多媒体编程接口的HD5800系列显卡,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3个月即出货200万颗。NVIDIA又是直到半年之后才发布了新一代显卡“费米”。但费米的高耗电量、高发热量以及相对较高的价格,使得它受到了上述视频的嘲弄。
NVIDIA为什么会突然在技术上自乱阵脚? AMD和另一家CPU巨头英特尔都相信显卡的功能未来会被融合到CPU中,虽然它们采取的技术路线略有不同,但相应的产品都将在几个月后全面推出。CPU厂商可以生产集CPU和显卡功能于一身的产品,但显卡厂商NVIDIA却不能同样这么做,原因在于它没有x86技术授权。专利壁垒堵住了它参与新技术趋势的道路,NVIDIA试图研发出能与该技术趋势相抗衡的超级显卡产品,即用GPU取代CPU,但却迟迟无法解决功耗和成本问题。
不过NVIDIA并非无路可走。有分析师支招说,NVIDIA可以通过收购第三家拥有x86技术授权的厂商VIA(威盛)来绕过专利壁垒。但黄仁勋似乎已打定主意要走另一条道路,他说:“我们的CPU战略将是ARM架构。”与封闭的x86不同,ARM是一个开放的技术架构,NVIDIA已于几个月前针对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推出了基于ARM架构的Tegra(图睿)处理器。但如欲分羹x86架构所主导的PC市场,ARM架构尚需时日,显卡市场则在一天天被对手蚕食,留给NVIDIA抉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这是一个以性能决胜的行业,急火流星般的竞速结果远远超过品牌等要素的重要性。客户不会顾及你曾经达到过的高度,NVIDIA当然深知这一点。11年前NVIDIA发布的经典产品TNT2推动其市场份额首次超过竞争对手3dfx,到2000年12月NVIDIA将3dfx收购并取而代之成为新的显卡之王,中间仅仅用了22个月。
而今的NVIDIA正感受着当年3dfx所面临的压力。近期在网络上流传一段AMD制作的视频:深夜22时,某特警指挥部气氛紧张。卫星红外照片显示,城里一栋房屋正原因不明地释放巨大的热量,消耗的电量非常惊人,嫌疑人是两个小青年……莫非是恐怖分子在制造武器?荷枪实弹的特警们紧急出动,迅速杀入嫌疑人住所,却发现两人只是在玩游戏。一名特警摇头无奈地说:“又是Fermi(费米,NVIDIA的新产品),本周第三次了。”随之画面中出现ATI的Logo和口号“Keep Cool,Keep All The Power.”,视频的结尾是AMD的Logo和口号“The future is fusion”(未来属于融合)。
戏谑的广告以夸张手法点出了NVIDIA的下滑原因和远景困境。经过世纪初的市场整合,独立显卡市场只剩加拿大ATI公司可以和NVIDIA竞争,而NVIDIA明显占据上风。以2005财年为例,两家公司的销售额相差不大,ATI的利润(1700万美元)却远逊于NVIDIA的3亿美元。2006年7月,ATI被AMD以54亿美元收购,当时业界并不看好这对“CPU第2名+显卡第2名”的“弱弱联合”,未料它们之间不仅产生了良性反应,而且看来将改变显卡行业的技术方向。
NVIDIA公司CEO黄仁勋曾提出一个比摩尔定律还“偏执”的“黄氏定律”:NVIDIA的产品每6个月升级一次,功能翻一番。正是在这种快速的产品更新频度下,跟不上NVIDIA节奏的对手们往往失去了市场位置。但从2008年起,NVIDIA却逐渐出现了产品节奏放缓并落后于对手的迹象。2008年6月,在上一代产品发布1年半之后,NVIDIA才发布了下一代显卡GeForce GTX280/260,和AMD同月发布的Radeon HD4870/4850性能上互为对手。但AMD两个月后推出的HD 4870 X2则呈现出更高一筹的性能,使得NVIDIA产品几年内首次性能落后,直到5个月后GTX200系列显卡发布,NVIDIA才重新取得领先。2009年9月,AMD率先发布了支持微软新一代多媒体编程接口的HD5800系列显卡,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3个月即出货200万颗。NVIDIA又是直到半年之后才发布了新一代显卡“费米”。但费米的高耗电量、高发热量以及相对较高的价格,使得它受到了上述视频的嘲弄。
NVIDIA为什么会突然在技术上自乱阵脚? AMD和另一家CPU巨头英特尔都相信显卡的功能未来会被融合到CPU中,虽然它们采取的技术路线略有不同,但相应的产品都将在几个月后全面推出。CPU厂商可以生产集CPU和显卡功能于一身的产品,但显卡厂商NVIDIA却不能同样这么做,原因在于它没有x86技术授权。专利壁垒堵住了它参与新技术趋势的道路,NVIDIA试图研发出能与该技术趋势相抗衡的超级显卡产品,即用GPU取代CPU,但却迟迟无法解决功耗和成本问题。
不过NVIDIA并非无路可走。有分析师支招说,NVIDIA可以通过收购第三家拥有x86技术授权的厂商VIA(威盛)来绕过专利壁垒。但黄仁勋似乎已打定主意要走另一条道路,他说:“我们的CPU战略将是ARM架构。”与封闭的x86不同,ARM是一个开放的技术架构,NVIDIA已于几个月前针对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推出了基于ARM架构的Tegra(图睿)处理器。但如欲分羹x86架构所主导的PC市场,ARM架构尚需时日,显卡市场则在一天天被对手蚕食,留给NVIDIA抉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