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保送时代之科学竞赛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pothe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环境保护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承办地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一项全国性的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前身是1979年11月由中国科协、教育部等在北京举办的“首届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这次展览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重视,邓小平同志为活动题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在国家领导人以及众多老一辈科学家的重视、关心和大力支持下,中国科协牵头先后举办了2项全国性的大型青少年科技活动,即“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开始于1982年)和“全国青少年生物与环境科学实践活动”(开始于1991年)。这2项活动均为2年举办1届,交替在全国各地轮流举行。2000年,2项活动整合,届数相加,定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每年举办1届。2013年第28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将在江苏南京举行。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我国中小学各类科技活动优秀成果集中展示的一种形式,已成为我国国内面向学校中小学生开展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竞赛活动的参与者包含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各个年龄段,具有广泛的活动基础。从基层学校到全国大赛,每年有近1500万名青少年参加不同层次的活动,经过选拔,约500名左右的青少年科技爱好者相聚一起参加决赛阶段的竞赛、展示和交流活动,而决赛阶段也成为展示青少年科技活动的最新成果、展现青少年风采的一次盛会。
  每年还从大赛中选拔出优秀的科学研究项目参加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lISEF)、欧盟青少年科学家竞赛等竞赛活动。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在国际科技竞赛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02年,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在高中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等奖的应届高中学生具有了保送的资格。这一政策的出台,体现出高校和社会对于竞赛本身质量的认可,同时也促进了竞赛活动组织程序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然而,这一政策的高利害性也使竞赛的组织者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不得不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防止作弊和加强评审等方面的工作上。创新大赛是一项综合性青少年科技活动,竞赛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展示、交流活动也是大赛的重要内容和特色所在。因此,2010年高考加分政策的调整,某种程度上为竞赛组织者减轻了压力,这样就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丰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以便为参加活动的青少年和科技教师提供更为丰富的活动体验。
  高考加分政策的调整对于创新大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在参赛学生数量和分布上,政策取消后,与保送政策相关的高一、高二学生数量可能会有所减少。但是,由于创新大赛的参赛学生涵盖了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跨度较大,因此说,参赛人数总量不会有太大变化,只是在分布上,高中生比例会有所下降,小学、初中学生比例会增加。这一点,在云南等先行取消竞赛保送政策的地区已经有所体现。
  其次,在参赛学生水平上,学有余力、真正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比例会有所增加。
  第三,在参赛作品上,超出参赛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的“高精尖”项目比例可能会有所降低。
  对于竞赛活动本身来讲,取消保送政策所带来的影响及其适应、调整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未来3~5年,正是活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竞赛组织者,将根据中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高校对创新人才选拔模式的变化,适时、科学调整活动内容和组织方式,制订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协调有关资源,使竞赛活动获得长久发展的生命力。
  在具体操作层面,2013年,我们计划采取如下几方面措施。
  1 丰富活动内容,增强赛事吸引力,巩固品牌优势
  申报阶段,将高中、初中名额合并,增加基层赛事组织单位调控性,鼓励初中项目参赛。
  终评阶段,增加优秀作品论坛交流、现场实践活动等内容,使大赛更加丰富,弱化竞技性,强化学术性、教育性和参与性。
  2 加强组织管理,强化评审监督,增强赛事公信力
  3 加强对省级基层赛事指导和服务
  “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
  “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是由教育部、中国科协和香港周凯旋基金会共同主办的一项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选拔和奖励活动,创立于2000年。活动旨在透过学生个人的科学研究项目,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现一批具有科学潜质和发展后劲的学生,向著名高等院校推荐,并资助他们进入大学后,继续进行研究活动,鼓励他们投身于自然科学研究事业,并立志成为未来优秀的科学家。如此特点鲜明的活动宗旨带来的是稍显“苛刻”的申报条件,即虽然任何国内高中2年级的学生均有机会直接报名参加,但是需要符合一些特定的条件:拥有独立完成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品学兼优,而且申报还需要2名具有正教授(研究员)职称的专家联合推荐。这样的申报条件,是为了保证参加竞赛的是那些学有余力、对于自然科学研究有着相当的兴趣,并且已经在这方面有了一定研究经历的学生,以便能够从中选拔出具有研究潜质的科研后备人才。
  活动每年一般自5月开始启动,申报期为1个月,为保证评审工作的科学、严谨、权威和公正,组委会在国内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聘请了百余名教授、研究员组成评审委员会,经过资格审查、初评、复评,最终确定入围终评决赛的学生名单。每年,全国约有600名高中学生申报此项赛事,经初评和复评,100名学生入围终评决赛,最终评选出“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获得者3名、一等奖12名、二等奖35名、三等奖50名。
  在为期7天的终评活动中,参赛学生要先后接受研究项目问辩、知识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考查等一系列环节的测评。评委会专家除了要测评参赛学生研究项目以外,还要通过综合素质考查的“聊天对话”,考查学生的知识储备、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届活动筹备阶段,组委会办公室都会向国内重点高校宣传推广此项活动,吸引他们对活动的关注。终评活动期间,组委会办公室会邀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重点高校招生办公室派员到现场观摩,希望能让更多的优秀青少年科技人才通过活动平台涌现出来,在升入大学后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为早日培养出“明天科学家”而创造良好的环境。多年来,活动凭借精心设计的多元化的评审环节、严格而且公平公正的评审程序、高水平而且认真负责的评委队伍,以及终评阶段丰富多彩的学习、交流和体验活动,得到了广大学生、教师、家长以及高校的认可。2002年开始,“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中,获得“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以及一、二等奖的学生,具有了高考保送资格。而且每年活动的最高奖项——“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获得者,几乎都被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录取。2011年第11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一等奖的10名学生中,保送进入北京大学的就有5人。
  虽然从2013年开始,“明天小小科学家”活动的获奖学生不再具有高考保送生资格,可以预期参赛学生的数量在短期内可能会有所减少。但是,由于多年积累的品牌优势和国内很多重点高校的认可,对活动规模的影响不会太大。而且,活动组织者也将对终评期间各项学习、交流和体验活动进行细化设计,突出互动参与性,注重人性化管理,增强活动实效。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现代农业发展正逐步向精准农业迈进,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农业建设和发展中也在不断加强高新技术的应用。本文着重从3S技术体系及其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介绍,并对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为了筛选优质高产的杏鲍菇栽培品种,对20个杏鲍菇菌株的菌丝生长特性及子实体性状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2号菌株生育期短,单菇产量高,子实体性状好,明显优于其它菌株,可作
随着十月中旬习大大和彭妈妈访英,这一近代以来具有“日不落”的老牌强国再一次成为了中国老百姓津津乐道的焦点。如果问90后对英国最初的印象是什么,大概就是中学课本里面徐志摩著名的诗篇《再别康桥》了。当然,历史课本上关于晚清的一些诸如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事件,也让我们对这个日不落帝国“既爱又恨”。《剑桥流水:英伦学术游记》正是这样一本让我们看看它可爱一面的书籍。  书籍的上篇《剑桥随想》中,我们跟着作者
研究背景  姥姥养了很多花卉,我非常喜欢其中一种叶子碧绿的叫春羽的植物。春羽是多年生常绿草本观叶植物,属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天南星科。可是就在今年夏天,我在春羽的枝叶上发现了很多灰白色的小疙瘩,姥姥说这叫介壳虫,以吸取植物汁液为生,是一种害虫。为了防治介壳虫,我试着用棉签蘸酒精和醋擦洗叶片,然后用水冲洗,可是往往半天的时间才能清除很少的枝叶,不小心还会损伤叶片,而且清理后往往过几天介壳虫就又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茶叶属于人们日常消费品中的重要部分,无公害茶叶由于其对人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国内外的植物种植中,是非常重要的施肥技术,得到了广泛地认可。此技术推广应用在水稻种植中,有助于促进粮食产量提升,进而使得水稻种植户增收,有利于提升
本文通过CNKI、万方、维普、INCOPAT、DIALOG等国内外数据库检索,在为吉林省科技厅撰写国内外人造肉研究现状与对策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人造肉研究现状,并对我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