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 low Treg细胞与炎症因子、趋化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数理医药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bche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 low Treg细胞与炎症因子、趋化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在某院诊断为ITP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的ITP组,同期在我院儿科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的含量以及血清中炎症因子、趋化因子的含量.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ITP组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的含量以及血清中IL-4、IL-5、TGF-β、IL-10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中IFN-γ、TNF-α、IL-2、IL-17A、CCL5、CXCL11、MCP-1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的含量与IFN-γ、TNF-α、IL-2、IL-17A、CCL5、CXCL11、MCP-1的含量呈负相关(r=-0.615、-0.688、-0.587、-0.535、-0.493、-0.528、-0.703,P=0.010、0.004、0.013、0.024、0.034、0.025、0.000),与IL-4、IL-5、TGF-β、IL-10的含量呈正相关(r=0.626、0.591、0.652、0.571,P=0.009、0.012、0.007、0.018).结论:ITP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 low Treg细胞减少与促炎因子、趋化因子的增多以及抑炎因子的减少有关,其参与病情的发展变化.
其他文献
外感病是感受六淫、疫毒等外界因素引起的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其主要致病因素为细菌或病毒.在以肉身体验为主要认知手段的古代,中医学家不可能发现细菌或病毒的存在,因而中医学家往往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来把握认知外感病.由于外感病的发病与传播受到外界气候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尤与人体的内环境密切相关.有鉴于此,本文从“环境隐喻”的立场出发,对外感病发病的因机证治进行分析.外界的气候环境和社会环境容易被人们感受,而对于古代无法观察人体的内环境,作者借助《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中“祸起萧墙”的故事,对人体内环境为何与外感病的
目的:研究分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的疗效及改善炎性水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于某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3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1)和试验组(n=32),对照组给予多孔腹腔镜手术治疗,试验组给予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月经恢复正常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手术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内分泌激素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排气时间及月经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目的:对比磁共振成像(MRI)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原发性肝癌(PH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疗效评估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某院治疗的124例PHC患者为研究对象.124例PHC患者均接受TACE治疗,均采用MRI、CT检查评估TACE术后疗效.统计DSA诊断结果,计算MRI与CT在PHC患者TACE术后病灶残留或复发中的诊断效果.结果:以DSA结果作为最终诊断结果进行评价,124例PHC患者中共有141个病灶,经TACE治疗后56个病灶完全灭活,
目的:探讨不同保留旋前方肌的内固定方法对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2015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82例根据不同保留旋前方肌的内固定方法分为观察组(改良式Henry入路旋前方肌下置钢板,n=35)和对照组(Henry入路旋前方肌下骨膜外置插钢板,n=47).两组术后均随访1年,统计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随访1年的腕关节活动度与Gartland-Werley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疗效及对近期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12月间在某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0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去骨瓣减压治疗,观察组采用保留骨瓣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近期神经损伤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结果:治疗后6月,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的含量均低于治疗前,脑源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对孤立性肺结节性质的鉴别价值.方法:收治某院86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先予以所有患者开展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单独组),再予以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联合组).分析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联合组恶性结节诊断准确率86.67%与良性结节诊断准确率92.86%均高于单独组恶性结节诊断准确率63.33%与良性结节诊断准确率78.57%(P<0.05).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期间,恶性结节患者在扫描21s、23s
目的 观察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转录激活因子4(ATF4)、内质网应激增强子结合(C/EBP)同源蛋白(CHOP)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患者唇腺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其相关性分析.方法 收集阴虚型和湿热型的pSS患者的唇腺组织各20例(共40例)和怀疑pSS但最终排除的患者唇腺组织20例,应用免疫组化检测ATF4和CHOP的表达,统计分析两者在pSS和非pSS患者唇腺中的差异,并分析两者与其他指标以及阴虚型和湿热型的相关性.结果 ATF4和CHOP在
目的:探析腹腔镜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术后妊娠的影响.方法:选择某院2018年10月~2020年12月就诊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剔除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及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相关指标(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长、下床时长、住院时长、疼痛程度)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自身血管应激相关指标(NE、Ang-Ⅱ及ET-1)均低于对照组(P<0.05).
目的:观察房颤患者左心房/左心耳血栓检测中运用心脏磁共振(CMR)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某院收治的86例心房震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检测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经食道超声诊断,研究组采用CMR诊断,以上级医院病理分析作为检测金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左心房前后径、左心房左右径、左心耳面积变化率等检测指标以及检查结果和病理结果的对比.结果:两组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左心房前后径和左右径明显大于阵发性房颤患者,持续性房颤患者左心耳面积变化率小于阵发性房颤
目的:研究24h动态心电图评估不同年龄段儿童心肌炎心率变异性(HRV)的效果.方法:以2019年6月~2020年6月某院收录的78例心肌炎患儿为研究组,其中年龄≤4岁26例为研究Ⅰ组,年龄5~9岁29例为研究Ⅱ组,年龄≥10岁23例为研究Ⅲ组;以同期内体检健康的65例儿童为对照组,其中年龄≤4岁20例为对照Ⅰ组,年龄5~9岁23例为对照Ⅱ组,年龄≥10岁22例为对照Ⅲ组,均使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研究组和同年龄段对照组HRV情况[24 h R-R期间标准差(SDNN)、24 h全部相邻R-R期间差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