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沿着整修一新的外滩大马路,往南前行,过延安东路,外观简洁大气的上海市档案馆大楼伫立眼前。大楼原系20世纪30年代法国邮船公司所在地,位于英法租界接壤处的外滩中心地带,面向黄浦江,站在10层高的天台,可同时俯瞰浦东和外滩美景,称得上是左右逢源的黄金位置。
不过吸引笔者前往的还不是“无敌江景”,而是在上海市档案馆展出的“世博档案,中国记忆”展览。据报载,该展览利用了包括以前秘不外露的一些珍贵清皇室档案,其中既有清朝皇帝的谕令,也有大臣的奏折,还有与各国的往来照会及函电,反映了中国参加历届世博会的情形,有相当一部分属于首次披露。
以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博览会为例,展览的档案文献中,就有1901年美国驻华公使康格致函清政府总理衙门大臣庆亲王奕劻照会,照会告知圣路易斯博览会办会的缘由、名称及展品要求,并邀请清政府派员参加。1902年美国总理会务大臣巴礼德来到中国,要求觐见慈禧和光绪皇帝,当面向他们发出邀请,皇上允准“届时简派大员前往助会”。
最后被清政府任命为中国代表团正监督(团长)的是年轻的王子溥伦。此次展览中,有一张溥伦的人像照片极为难得,也引起媒体的兴趣。据上海市档案馆方面透露,此张照片出自该馆馆藏。
那么溥伦何许人也?他是慈禧太后钦定的中国赴美赛会正监督,这不算稀奇,关键是他的贝子身份。所谓贝子,系满清宗室爵号,在亲王、郡王、贝勒之下,属于“天生”贵族,却很少到外国去抛头露面。溥伦是道光皇帝曾孙、贝子载治的第四子,同治帝驾崩时,曾有望继承大统,后加封贝勒衔。那一年,溥伦正当35岁的壮年。
溥伦在美国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世博会展开的。1904年4月17日溥伦到达美国,第一站是西部名城旧金山,当晚即到哥伦比亚大剧院观赏表演,并且到华埠与华人见面。接着前往华盛顿会晤美国国务卿海约翰,随后受罗斯福总统邀请,前往白宫作客。
因为抵达美国的时间比较提前,溥伦就在美国各地到处游历和考察,包括旧金山、芝加哥、华盛顿等各大城市,参观学校、工厂、博物馆、港口等机构,虽说走马观花,却也领略了截然不同于中国的西方先进文明的精髓。有关世博会的一干杂务和琐碎事情,都交给先前抵达的两位副监督去办。与一般保守的清室贵族不同,溥伦显得极为开放,善于接纳新鲜事物。一路上,他一有时间就学习英语,且不带中国厨师,大部分时间都在吃西餐,咖啡、沙拉、冰淇淋、巧克力,他都饶有兴趣,津津有味。在纽约,他参加了赛马活动,且收获颇丰,赢得了217美元的奖金。
美国人原先邀请慈禧太后来美,被慈禧婉拒。退而求其次,现在能看到贝子溥伦的到来,也十分兴奋,这多少带有猎奇的成分在内。美国媒体对溥伦很感兴趣,多次报道其行踪,他的五官相貌、穿着打扮、个人喜好、饮食起居,甚至随行仆人的数量、居住饭店的房间等,都成为《纽约时报》等当地媒体报道的花边新闻。4月22日,《中西日报》刊登了溥伦的照片,结果当天报纸很快售罄。在美国人的心目中,这是一位老大帝国中难得一见的具有开放精神的年轻贵族。
圣路易斯博览会场搭建了中国馆和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中国村”。由于美国方面苛刻的要求,建造场馆必须具备西方认可的建筑资质,因此中国馆的建筑设计,邀请了比较了解中国文化和建筑特色、又在上海执业的两位英国建筑师承担。
这两位建筑师最终呈现给人们的,是一座具有浓郁中国风味的庭院式建筑,牌坊、门楼、八角亭、水池等中国园林建筑特色无一不备,主体建筑采用华人会馆一厅两厢式样,三面窗户都开向庭院。庭院内有一个由百合花、牡丹花和玫瑰花围绕的金鱼池。
馆内的装饰,博览会主办方希望布置一套清皇室府邸内宅的式样。这个要求,给中方出了道难题,因为皇室从来都不向外人展示的,一般人根本不知道如何布置房间,因此工匠束手无策。溥伦贝子得知情况后,说:“这个容易。”他请工匠将自己北京一处府邸的客厅、卧室予以“克隆”,就成了活脱脱的皇府。正厅的中央正壁悬挂着一幅中国画和一副对联,两旁排列着镶嵌、乌木、光漆、紫檀四种类型的座椅;左厢两间为卧室,摆设着镂花的乌木床,上面悬挂着绣工精美的床帷以及被褥;右厢的两间一为书房,一为办公场所,里面陈列着各式古玩摆件。此外还特设盥洗室一间,方便游客使用。
溥伦在参加完中国馆的开幕式后不久,就早早回国了。
此后,举国上下兴起了一股竞办实业及举办博览会的热潮。圣路易斯世博会召开前后,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吴趼人小说《新石头记》,陆士谔的《新中国》,无不涉笔世博会,憧憬着这一世界盛会有朝一日在中国召开,无疑这与圣路易斯博览会的轰动一时有关。
溥伦旅美期间与众多的华人华侨接触,深感其爱国思乡之情。他们迫切希望改变国家积弱现象,希望溥伦回国后能“披肝沥胆,恳切进言”,将自己在美国亲眼看到的一切传达给政府当政者,成为“立革政体之助动力”。面对同胞的殷殷期盼,溥伦允诺“俟回国后,必将各埠华商所陈之事,一一奏明两宫,以期下情之上达”。档案没有显示溥伦回京后,是否真的向两宫奏明华人华侨的要求,但是这次美国之旅对溥伦的冲击是不容置疑的。此后的政治生涯中,他对工商实业颇为热心,1911年,溥伦出任庆亲王内阁农工商大臣。
清帝退位后,他剪去辫子并参与了民国政治,曾任北京大总统府政治顾问,1915年任北京政府参政院院长。张勋复辟时,看到溥伦头上没有那根辫子,就斥骂他为爱新觉罗的不肖子。溥伦并不买账,说:“宣统帝退位前已经发布了剪辫之上谕”。老张说:“就算如此,你也是违背了列祖列宗之命,我自己是个汉人,还知道恪守先皇遗训呢!”溥伦反讽道:“不错,真可惜你不是清室子孙!” 1927年溥伦病逝,终年58岁。
(作者为上海市档案馆编研部主任、研究馆员)
责任编辑沈飞德
不过吸引笔者前往的还不是“无敌江景”,而是在上海市档案馆展出的“世博档案,中国记忆”展览。据报载,该展览利用了包括以前秘不外露的一些珍贵清皇室档案,其中既有清朝皇帝的谕令,也有大臣的奏折,还有与各国的往来照会及函电,反映了中国参加历届世博会的情形,有相当一部分属于首次披露。
以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博览会为例,展览的档案文献中,就有1901年美国驻华公使康格致函清政府总理衙门大臣庆亲王奕劻照会,照会告知圣路易斯博览会办会的缘由、名称及展品要求,并邀请清政府派员参加。1902年美国总理会务大臣巴礼德来到中国,要求觐见慈禧和光绪皇帝,当面向他们发出邀请,皇上允准“届时简派大员前往助会”。
最后被清政府任命为中国代表团正监督(团长)的是年轻的王子溥伦。此次展览中,有一张溥伦的人像照片极为难得,也引起媒体的兴趣。据上海市档案馆方面透露,此张照片出自该馆馆藏。
那么溥伦何许人也?他是慈禧太后钦定的中国赴美赛会正监督,这不算稀奇,关键是他的贝子身份。所谓贝子,系满清宗室爵号,在亲王、郡王、贝勒之下,属于“天生”贵族,却很少到外国去抛头露面。溥伦是道光皇帝曾孙、贝子载治的第四子,同治帝驾崩时,曾有望继承大统,后加封贝勒衔。那一年,溥伦正当35岁的壮年。
溥伦在美国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世博会展开的。1904年4月17日溥伦到达美国,第一站是西部名城旧金山,当晚即到哥伦比亚大剧院观赏表演,并且到华埠与华人见面。接着前往华盛顿会晤美国国务卿海约翰,随后受罗斯福总统邀请,前往白宫作客。
因为抵达美国的时间比较提前,溥伦就在美国各地到处游历和考察,包括旧金山、芝加哥、华盛顿等各大城市,参观学校、工厂、博物馆、港口等机构,虽说走马观花,却也领略了截然不同于中国的西方先进文明的精髓。有关世博会的一干杂务和琐碎事情,都交给先前抵达的两位副监督去办。与一般保守的清室贵族不同,溥伦显得极为开放,善于接纳新鲜事物。一路上,他一有时间就学习英语,且不带中国厨师,大部分时间都在吃西餐,咖啡、沙拉、冰淇淋、巧克力,他都饶有兴趣,津津有味。在纽约,他参加了赛马活动,且收获颇丰,赢得了217美元的奖金。
美国人原先邀请慈禧太后来美,被慈禧婉拒。退而求其次,现在能看到贝子溥伦的到来,也十分兴奋,这多少带有猎奇的成分在内。美国媒体对溥伦很感兴趣,多次报道其行踪,他的五官相貌、穿着打扮、个人喜好、饮食起居,甚至随行仆人的数量、居住饭店的房间等,都成为《纽约时报》等当地媒体报道的花边新闻。4月22日,《中西日报》刊登了溥伦的照片,结果当天报纸很快售罄。在美国人的心目中,这是一位老大帝国中难得一见的具有开放精神的年轻贵族。
圣路易斯博览会场搭建了中国馆和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中国村”。由于美国方面苛刻的要求,建造场馆必须具备西方认可的建筑资质,因此中国馆的建筑设计,邀请了比较了解中国文化和建筑特色、又在上海执业的两位英国建筑师承担。
这两位建筑师最终呈现给人们的,是一座具有浓郁中国风味的庭院式建筑,牌坊、门楼、八角亭、水池等中国园林建筑特色无一不备,主体建筑采用华人会馆一厅两厢式样,三面窗户都开向庭院。庭院内有一个由百合花、牡丹花和玫瑰花围绕的金鱼池。
馆内的装饰,博览会主办方希望布置一套清皇室府邸内宅的式样。这个要求,给中方出了道难题,因为皇室从来都不向外人展示的,一般人根本不知道如何布置房间,因此工匠束手无策。溥伦贝子得知情况后,说:“这个容易。”他请工匠将自己北京一处府邸的客厅、卧室予以“克隆”,就成了活脱脱的皇府。正厅的中央正壁悬挂着一幅中国画和一副对联,两旁排列着镶嵌、乌木、光漆、紫檀四种类型的座椅;左厢两间为卧室,摆设着镂花的乌木床,上面悬挂着绣工精美的床帷以及被褥;右厢的两间一为书房,一为办公场所,里面陈列着各式古玩摆件。此外还特设盥洗室一间,方便游客使用。
溥伦在参加完中国馆的开幕式后不久,就早早回国了。
此后,举国上下兴起了一股竞办实业及举办博览会的热潮。圣路易斯世博会召开前后,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吴趼人小说《新石头记》,陆士谔的《新中国》,无不涉笔世博会,憧憬着这一世界盛会有朝一日在中国召开,无疑这与圣路易斯博览会的轰动一时有关。
溥伦旅美期间与众多的华人华侨接触,深感其爱国思乡之情。他们迫切希望改变国家积弱现象,希望溥伦回国后能“披肝沥胆,恳切进言”,将自己在美国亲眼看到的一切传达给政府当政者,成为“立革政体之助动力”。面对同胞的殷殷期盼,溥伦允诺“俟回国后,必将各埠华商所陈之事,一一奏明两宫,以期下情之上达”。档案没有显示溥伦回京后,是否真的向两宫奏明华人华侨的要求,但是这次美国之旅对溥伦的冲击是不容置疑的。此后的政治生涯中,他对工商实业颇为热心,1911年,溥伦出任庆亲王内阁农工商大臣。
清帝退位后,他剪去辫子并参与了民国政治,曾任北京大总统府政治顾问,1915年任北京政府参政院院长。张勋复辟时,看到溥伦头上没有那根辫子,就斥骂他为爱新觉罗的不肖子。溥伦并不买账,说:“宣统帝退位前已经发布了剪辫之上谕”。老张说:“就算如此,你也是违背了列祖列宗之命,我自己是个汉人,还知道恪守先皇遗训呢!”溥伦反讽道:“不错,真可惜你不是清室子孙!” 1927年溥伦病逝,终年58岁。
(作者为上海市档案馆编研部主任、研究馆员)
责任编辑沈飞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