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企业而言,深化全面预算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针对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做好成本的分析与控制,寻找到企业的盈利途径,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实现财务管理工作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关键词】经营目标;成本控制;提升管理
作为财务管理部门,应将财务工作从 “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使企业经营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做好成本分析与控制,从而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到企业的盈利途径,实现利润最大化。下面就结合我公司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生产经营环境对企业的影响
(1)内部环境影响。我公司作为内部配套企业,全年内销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95%左右,现虽然是独立经营核算的公司,但受原作为成本中心管理模式影响,很多内部管理制度制约着公司的发展,如内部价格转移机制的不健全、由于需求现款而降低销售价格等。(2)外部环境影响。主要是原材料价格上涨而产品价格涨幅很小或是原地踏步,使企业盈利空间越来越小。
二、合理设定及考核经营预算指标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确立全年经营目标及费用指标,并逐层进行合理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与各部门责任人签定责任状,按月考核,形成预算执行责任体系。由于每年预算的经营指标与上年相比均有较高的增长,而内配价格总体水平和盈利能力相对较低,如何才能保证公司预算指标的完成?
三、寻找企业的盈利途径
(1)扩大销售规模。现分公司经营重点由内配为主转向内配和外销并举,在保证内部配套的基础上,扩大外销市场。作为财务部门就要提供准确的产品生产成本,淘汰获利不良的产品,为公司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2)企业的盈利途径除扩大销售规模外,降低成本也是在创造利润。开展降成本活动,首先,从质量成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费用成本、财务成本五个方面作好分析与控制,从而实现公司利润最大化。一是质量成本的控制。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原因很多,如操作员业务不熟或不按规程操作;使用机器精度不准备;外购零部件质量不合格;制定的工艺文件不切合实际;环境不好而影响员工的工作情绪或体力;测量设施不准确等。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提高人员素质;保证生产设备精度准确;严把进货关,对外购物资建立抽检机制,严格执行《产品检验规程》,保证供货质量;完善生产工艺文件;改善生产环境;准确测量;对质量成本要查清责任,实行废品买回及索赔制度。二是材料成本控制。依据市场行情等确认采购价格是否合理;审核材料使用量和损耗及当前各种原材料单价涨跌是否正常;有无数量折扣或不合理的付款方式引起单价下降或上升;标准产品目录是否随产品设计的变更而调整;材料库存是否账实相符;废料是否超过标准数量等。通过材料成本分析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规范采购制度;建立标准耗用率,确定在制造过程中一些正常的损耗;建立完善的领料、退料流程;要有健全的材料清单,为成本核算提供原始的依据;定期盘存,合理确定库存量;定期清理呆滞料等。三是直接人工成本控制。影响直接人工成本因素主要有:工作时间差异:如工人的熟练程度,送料不及时(停工待料),材料质量低劣,返工频繁等。工资费用差异:工资水平与所任工作不匹配;生产不均衡所形成的加班工资;工时定额确定不合理,单位人工成本偏高等。有效地控制直接人工成本,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建立标准工时,合理安排生产,减少不必要的加班;控制工资率,避免工资变化过大;提高工作效率,是降低人工成本的最有效的手段;加强职工技术培训,提高技能及工作效率;加强员工的出勤率。四是费用成本控制。费用的控制,主要依赖支出前的核准,如员工增减、薪酬标准、加班规定、日常费用等,均应由相关主管部门核准,建立各项支出的合理标准,预防成本超支。事后控制,通过对已经发生的费用差异去调整修正未来的费用支出。在进行费用控制时,应采取适度控制原则,避免过度控制。五是财务成本控制。影响财务成本的因素也很多,如销售回款方式;新增借款;资金的收支平衡;库存合理占有量;应收、应付账款的增长;资本性支出造成资金的占用等。控制措施:增加现款回款比例,控制现款支出;控制新增借款,提高回款的质量;严格控制日常开销在合理范围内,“以收定支”,保证资金收支的平衡;降低库存占有量、加大回款力度,减少应收、应付账款余额;控制资本性支出,减少资金占用,降低财务费用。
四、财务管理工作的提升
(1)细化成本的核算,追求成本的最低。成本控制是由全员参与并贯穿于企业经营全过程,作为财务管理部门,要确保费用归集、分配及时与准确,成本差异问题直接影响企业成本核算质量,细化成本核算,查找差异责任的归属才能达到实际控制的效果;严格按预算控制费用支出;与相关部门一起做好成本分析,从而进行成本控制,做到事前控制、事中分析、事后反映;合理避税等,将财务管理工作延伸到企业经营全过程,真正实现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2)对成本核算中出现的“成本差异”进行分析,要求技术部门细化工艺,消除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完善工时的定额,核准标准产品目录清单,将成本差异落到每个工单,准确分析“成本差异”形成的原因,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3)在采购方面,要完善价格审核体系;实现成套进货、齐套配送从而压缩采购成本,确保材料物资的低成本;建立并完善采购预算编制,提高采购的质量和效率;严格控制采购渠道,执行物流招标采购结果,根据市场价格浮动,定期与物流管理部联合招标,确保同样质量的采购物资价格最低。(4)降低库存,采购部门必须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库存,各个生产单元严格执行代用制度,确认库房没有可利用物资后,方可向供应单位采购物资,严格控制存货规模;规范采购付款计划,严格控制预付账款比重,压缩存货,节约资金,压缩资金占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盘点及抽检制度,明确盘点流程和责任人,保证账实相符和资产安全;加强车间成本管理控制,对物料消耗等各项指标进行细化分解,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建立低值易耗品及车间消耗物料领用台账,增强员工对其使用的主控意识,注费用成本、人工成本、废品损失、物料的管理等。(5)在销售方面,要根据产品成本制订产品售价,尤其是新产品的定价,关注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售价与利润,与相关部门一起分析自己产品的成本,合理确定售价;建立健全内部价格转移机制,从依据自身成本定价向服从市场价格转型;对客户信用风险的评估,回避企业经营风险;提高回款率及回款质量(现款回款率)。(6)在职工薪酬方面,控制工资总额的增长幅度,定岗定编,提高工作效率,也就是提高人均工资水平,而不一定是工资额的增长;职工薪酬的合理发放可降低占工资总额40%以上的统筹费用。(7)财务部门作为管理和服务部门,要依靠创新拓展会计工作服务领域和途径,提升全面管理水平。在观念上创新:理论创新、与时俱进──寻找适应公司发展、符合会计制度法规。在制度上创新:激励机制、约束效应──成本控制以内部控制为契机,建立激励机制、起到约束效应。在管理上创新:人才管理、系统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升业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将管理延伸到经营全过程。在服务上创新:流程再造、时间效益——提出合理建议,减少不增值的业务流程,提高时间效益。
通过以下途径开展服务: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平台:提供培训平台,提升业务能力,提高服务意识。会计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宣传会计法规、内控制度、充分利用信息平台,将经营活动等相关信息共享。重点问题联合攻关平台:对前端反映出来的问题,查找原因并分析解决。
参 考 文 献
[1]朱荣.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4)
[2]牛晓,关成.提升国有企业财务监督职能的新思路[J].金融经济.2007(8)
[3]慕德鸣.刍议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路径[J].商业时代.2009(28)
[4]于永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J].企业导报.2009(6):106
【关键词】经营目标;成本控制;提升管理
作为财务管理部门,应将财务工作从 “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使企业经营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做好成本分析与控制,从而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到企业的盈利途径,实现利润最大化。下面就结合我公司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生产经营环境对企业的影响
(1)内部环境影响。我公司作为内部配套企业,全年内销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95%左右,现虽然是独立经营核算的公司,但受原作为成本中心管理模式影响,很多内部管理制度制约着公司的发展,如内部价格转移机制的不健全、由于需求现款而降低销售价格等。(2)外部环境影响。主要是原材料价格上涨而产品价格涨幅很小或是原地踏步,使企业盈利空间越来越小。
二、合理设定及考核经营预算指标
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确立全年经营目标及费用指标,并逐层进行合理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与各部门责任人签定责任状,按月考核,形成预算执行责任体系。由于每年预算的经营指标与上年相比均有较高的增长,而内配价格总体水平和盈利能力相对较低,如何才能保证公司预算指标的完成?
三、寻找企业的盈利途径
(1)扩大销售规模。现分公司经营重点由内配为主转向内配和外销并举,在保证内部配套的基础上,扩大外销市场。作为财务部门就要提供准确的产品生产成本,淘汰获利不良的产品,为公司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2)企业的盈利途径除扩大销售规模外,降低成本也是在创造利润。开展降成本活动,首先,从质量成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费用成本、财务成本五个方面作好分析与控制,从而实现公司利润最大化。一是质量成本的控制。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原因很多,如操作员业务不熟或不按规程操作;使用机器精度不准备;外购零部件质量不合格;制定的工艺文件不切合实际;环境不好而影响员工的工作情绪或体力;测量设施不准确等。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提高人员素质;保证生产设备精度准确;严把进货关,对外购物资建立抽检机制,严格执行《产品检验规程》,保证供货质量;完善生产工艺文件;改善生产环境;准确测量;对质量成本要查清责任,实行废品买回及索赔制度。二是材料成本控制。依据市场行情等确认采购价格是否合理;审核材料使用量和损耗及当前各种原材料单价涨跌是否正常;有无数量折扣或不合理的付款方式引起单价下降或上升;标准产品目录是否随产品设计的变更而调整;材料库存是否账实相符;废料是否超过标准数量等。通过材料成本分析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规范采购制度;建立标准耗用率,确定在制造过程中一些正常的损耗;建立完善的领料、退料流程;要有健全的材料清单,为成本核算提供原始的依据;定期盘存,合理确定库存量;定期清理呆滞料等。三是直接人工成本控制。影响直接人工成本因素主要有:工作时间差异:如工人的熟练程度,送料不及时(停工待料),材料质量低劣,返工频繁等。工资费用差异:工资水平与所任工作不匹配;生产不均衡所形成的加班工资;工时定额确定不合理,单位人工成本偏高等。有效地控制直接人工成本,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建立标准工时,合理安排生产,减少不必要的加班;控制工资率,避免工资变化过大;提高工作效率,是降低人工成本的最有效的手段;加强职工技术培训,提高技能及工作效率;加强员工的出勤率。四是费用成本控制。费用的控制,主要依赖支出前的核准,如员工增减、薪酬标准、加班规定、日常费用等,均应由相关主管部门核准,建立各项支出的合理标准,预防成本超支。事后控制,通过对已经发生的费用差异去调整修正未来的费用支出。在进行费用控制时,应采取适度控制原则,避免过度控制。五是财务成本控制。影响财务成本的因素也很多,如销售回款方式;新增借款;资金的收支平衡;库存合理占有量;应收、应付账款的增长;资本性支出造成资金的占用等。控制措施:增加现款回款比例,控制现款支出;控制新增借款,提高回款的质量;严格控制日常开销在合理范围内,“以收定支”,保证资金收支的平衡;降低库存占有量、加大回款力度,减少应收、应付账款余额;控制资本性支出,减少资金占用,降低财务费用。
四、财务管理工作的提升
(1)细化成本的核算,追求成本的最低。成本控制是由全员参与并贯穿于企业经营全过程,作为财务管理部门,要确保费用归集、分配及时与准确,成本差异问题直接影响企业成本核算质量,细化成本核算,查找差异责任的归属才能达到实际控制的效果;严格按预算控制费用支出;与相关部门一起做好成本分析,从而进行成本控制,做到事前控制、事中分析、事后反映;合理避税等,将财务管理工作延伸到企业经营全过程,真正实现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2)对成本核算中出现的“成本差异”进行分析,要求技术部门细化工艺,消除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完善工时的定额,核准标准产品目录清单,将成本差异落到每个工单,准确分析“成本差异”形成的原因,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3)在采购方面,要完善价格审核体系;实现成套进货、齐套配送从而压缩采购成本,确保材料物资的低成本;建立并完善采购预算编制,提高采购的质量和效率;严格控制采购渠道,执行物流招标采购结果,根据市场价格浮动,定期与物流管理部联合招标,确保同样质量的采购物资价格最低。(4)降低库存,采购部门必须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库存,各个生产单元严格执行代用制度,确认库房没有可利用物资后,方可向供应单位采购物资,严格控制存货规模;规范采购付款计划,严格控制预付账款比重,压缩存货,节约资金,压缩资金占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盘点及抽检制度,明确盘点流程和责任人,保证账实相符和资产安全;加强车间成本管理控制,对物料消耗等各项指标进行细化分解,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建立低值易耗品及车间消耗物料领用台账,增强员工对其使用的主控意识,注费用成本、人工成本、废品损失、物料的管理等。(5)在销售方面,要根据产品成本制订产品售价,尤其是新产品的定价,关注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售价与利润,与相关部门一起分析自己产品的成本,合理确定售价;建立健全内部价格转移机制,从依据自身成本定价向服从市场价格转型;对客户信用风险的评估,回避企业经营风险;提高回款率及回款质量(现款回款率)。(6)在职工薪酬方面,控制工资总额的增长幅度,定岗定编,提高工作效率,也就是提高人均工资水平,而不一定是工资额的增长;职工薪酬的合理发放可降低占工资总额40%以上的统筹费用。(7)财务部门作为管理和服务部门,要依靠创新拓展会计工作服务领域和途径,提升全面管理水平。在观念上创新:理论创新、与时俱进──寻找适应公司发展、符合会计制度法规。在制度上创新:激励机制、约束效应──成本控制以内部控制为契机,建立激励机制、起到约束效应。在管理上创新:人才管理、系统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升业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将管理延伸到经营全过程。在服务上创新:流程再造、时间效益——提出合理建议,减少不增值的业务流程,提高时间效益。
通过以下途径开展服务: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平台:提供培训平台,提升业务能力,提高服务意识。会计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宣传会计法规、内控制度、充分利用信息平台,将经营活动等相关信息共享。重点问题联合攻关平台:对前端反映出来的问题,查找原因并分析解决。
参 考 文 献
[1]朱荣.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4)
[2]牛晓,关成.提升国有企业财务监督职能的新思路[J].金融经济.2007(8)
[3]慕德鸣.刍议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路径[J].商业时代.2009(28)
[4]于永顺.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J].企业导报.2009(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