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水利经济开发的历史考察

来源 :历史教学·高校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aobozaiw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国水利专家李书田主张合理开发黄河航运、引黄灌溉、利用黄河水力发电,以利于民生、国防和经济发展。李书田的具体建议包括:采用特别设计不同船只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以解决黄河长期以来航运不畅的问题,从而发挥黄河航运运量大、价格低的优势,以利于西北运输;黄河中上游流域,应大规模引水灌田,用上游水灌溉下游平原,以增加农产,利于民生;利用山陕交界之黄河丰富的水力资源来发电,以缓解西北动力燃料缺乏的状况,利于西北经济建设需要。
  [关键词]李书田,黄河,航运,灌溉,水力发电
  [中图分类号]K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18)02-0046-05
  目前,学术界关于李书田水利工作的研究比较薄弱,研究成果主要涉及人物传记、①李书田的工程教育、②从宏观的角度探讨其治水③等,尚没有关于李书田开发利用黄河的专题研究。作为民国水利专家,李书田曾担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黄河水利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务,深知黄河的利用价值。他提出要加强对黄河在航运、农田灌溉、水力发电等方面的开发利用,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一、李书田与黄河航运
  近代以來,黄河治理困难,仅有部分航段能够通行,远远无法满足我国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民国水利专家李仪祉指出,开发黄河航运很有必要。他说:“以前的治河目的,可以讲完全是防洪水之患而已。此后的目的,当然仍以防洪为第一;整理航道为第二”,④“黄河航道在开发西北为第一先决问题”。⑤李书田也认为黄河航道开发是十分必要的。“查开发西北,首重交通,水道运量既大,而运价又廉,在西北下行运输,多为农林畜牧土产,航运尤属需要。”⑥李书田主张开发黄河航运,为西北经济建设服务,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李书田分析了黄河可以通航的河段,提出如果能够有针对性的整理水道、设计船只,是很有成功的希望的。他指出:“所有黄河本身,及其最大支流渭河,暨北洛河下游,与洮河湟水等,均有通航希望。现在黄河在青海贵德以上,毫无航运可言。贵德以下迄甘肃洮河口木排牛羊皮筏可分段通行。洮河口以下,畅通皮筏。甘肃靖远以下,始间有木船。青铜峡以下至包头,木船最多。包头至河曲,亦通木船。包头宁夏间,清末以来,曾再三试航汽船。往事虽未成功,但如整理水道与特别设计船只,相辅而行,必可成功无疑。”⑦所以,李书田在科学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整理水道、特别设计船只相结合的解决方案。
  就整理水道方面,李书田对黄河西北水道具体改进步骤做了详细规划。李书田提出的以黄河为经之西北水道系统具体改进步骤如下:“综计以黄河为经之西北水道系统之应次第改进者为:1.湟水:西宁达家川间;2.洮河:岷县河口间;3.黄河: a.贵德洮河口间,b.洮河口兰州间,c.兰州包头间, d.包头河曲间,e.河曲壶口间,f.壶口龙门间,g.龙门潼关间;4.渭河:a.宝鸡咸阳间,b.咸阳潼关间;5.北洛河:大荔潼关间。上述水路交通贯通之后,青,甘,宁,绥,山,陕诸省物产,均可浮河达海,其裨益于西北经济民生乃至国防者,俱极切要。”①李书田还就整理河道的一些细节,进行了论证。“兰州至宁夏,水道,以穿过峡谷六处,工程较巨。然成功以后,易于维持。其中大峡两岸,自古以来,并人行道而无之,若不忽速开通,即河道测量及上行挽船,亦均无从立足也。渭河河道之整理,应期由潼关至咸阳。……且整理渭河滩地约可得良田一百四十万亩,内无碱地,既可增益生产,并可与整理水道相辅而行。”②他不仅指出河道整理的工程任务艰巨,也指出了整理河道的益处,如,渭河滩地经过整理后,既可以提高农业产量,又可以与整理水道相辅相成。
  就黄河通航之特别设计船只问题,李书田进行了具体分析。“应用船后高出水面之桨轮,以推转前进,既免沙粒之磨损,复无撞毁重要机件之危险,或即解决之方。又湟水自西宁起,即可通皮筏。洮河现时可分段通行皮筏。渭河咸阳以下,可以行舟。将来干支流河道整理并间辅以闸坝之后,洮河木船可通临洮、岷县。湟水木船可通西宁。黄河本身,贵德洮河口间,将来可使畅通皮筏;洮河口至兰州间可通木船;兰州至包头,可通行一二百吨拖船,包头至韩城,经壶口龙门等处船闸,可畅通木船;韩城至潼关以及潼关以下,均可通六百吨拖船;韩城潼关间,通航较易,可提前整理。”③李书田提出的黄河通航措施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设想上,而是对特别设计船只的可操作性也进行了论证。他对各河段使用皮筏、木船等不同的通航工具都做了具体的分析,并指出其带来的好处。如,应用船后高出水面之桨轮,既免沙粒之磨损,又无撞毁重要机件之危险。
  李书田认为开发黄河航运对于西北的经济建设至关重要,且前景广阔。“西北黄河水道系统如能依上述逐步整治,则自西宁可经兰州宁夏以迄包头;另由岷县可至兰州,亦下通包头;接平绥北宁两铁路以达海口。以上均无平行铁路,虽西宁兰州间,有平行公路,因其运价过昂,与运量过微,仍非开通水道,不足以济运输上之需要。将来包头潼关间之航路,因河道之整理,与壶口龙门船闸之建筑而得通行,则平绥路与陇海路之间获一联络运道,山陕交界之产品,亦易下行。至渭河通航,更有助于宝鸡、咸阳、西安等陕西各工业区之运输,俾顺河东下,可经河南山东而达海口。”④我国西北地区地域广阔,但交通不便。若河道整治顺利,黄河航运得以充分开发,则可以发挥其运量大、价格低的优势,弥补该地区铁路落后、公路运价高的不足,满足西北运输农林畜牧土产的需要。此外,黄河贯穿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几个大省,拥有广阔的腹地,开通黄河航运,也能加快我国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李书田黄河航运开发的设想,尤其是西北地区的黄河航运开发很有现实意义。
  二、李书田与引黄灌溉
  李书田主张大规模引黄河水灌溉农田,以利民生,以利国防。“黄河中上游流域,无论为民生,为国防,均及应大规模引水灌田,增加农产。就中最有希望者,一为绥远,二为宁夏,三为甘肃河西。河西因不在黄河流域之内,姑免详述。”⑤   李书田指出,可以将绥远境内的后套及三湖河灌溉区整理扩充,改进民生渠,以达到增产的效果。“绥远现在约可灌三百万亩,旱年只能灌一百五十万亩左右。如将后套及三湖河区尽量整理扩充,并将民生渠加以改进,修完支渠,使绥远黄河之水,充分利用,则可灌之地,可增至一千二百七十万亩。如此广大区域,人口无多,可作战后移民及移兵屯垦之用。”⑥
  同样,李书田建议将宁夏几个灌溉区域的旧渠加以整理扩充,这样在确保现有灌溉面积的基础上又能增加一部分灌溉面积,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他指出:“宁夏灌溉亦可分为三区:(一)中卫区灌中卫、中宁二县,最著之渠为美利渠、七星渠,(二)河西区灌河西宁夏、宁朔、平罗三县,系青铜峡以至石咀山间之条形平原,最著之渠为汉延、唐徕、惠农、大清……云亭等六渠,(三)河东区灌河东金积灵武两县,最著之渠为秦渠、汉渠、天水等三渠。宁夏中卫河东河西三区旧渠,若加以整理扩充,除现有可确保灌溉之一百万亩左右外,旧渠区可增加确保浇灌者,亦约一百万亩,如再扩充,新增灌域亦可有一百万亩,共可达三百万亩。”①
  按照李书田的计划和科学估算,以绥远将来可灌1270万亩、宁夏可灌300万亩计算,则共可达到1570萬亩,上述黄河广大垦殖及屯垦灌溉区域,将成为西北建设及国防上的粮库。②
  此外,李书田指出有些潜在的可灌区域可以利用:“综计潼关以上黄河流域,除陕西省水利局及甘肃水利林牧公司已办及已计划兴办之灌溉区外,尚可举办灌溉及其他农田水利之区域如下:一、青海:(1)湟水流域,(2)贵德循化间沿黄高原;二、甘肃:(1)陇东高原,(2)沿黄河所有两峡谷间小平原保坍淤灌与整理滩地,(3)沿黄高原;三、宁夏:(1)中卫河南北平原整理扩充,(2)宁夏河东西平原整理扩充;四、绥远(1)后套区,(2)三湖河区,(3)萨托区;五、陕西:(1)整理渭河滩地,(2)渭北高原,(3)黄渭洛间黄河沿岸低地;六、山西:晋西南汾河南北沿黄高原。”③李书田在对现有水利设施充分利用改进的基础上,又对潜在的可以开发的灌溉区域进行了汇总说明。他的引黄灌溉计划,既避免了重复建设,减少了浪费,又达到高效高产的目的。
  谈到灌溉方法,李书田主张用上游水灌溉下游平原,并整理滩地,兼顾改进通航等。李书田说:“大规模之灌溉,必须利用河流上游受水区域所集之水量,以灌溉其下游之平原。如绥宁两省平原之可利用黄河由青甘两省所来之水,甘肃河西之可利用祁连山雪水是也。此外甘宁两省黄河流经晋陕七八处,两峡之间,各有较小平原,皆可引水淤灌,并整理滩地。渭河宝鸡至潼关一段,滩地达一百四十万亩之多,此段整理滩地,及改进通航,与整理秦岭渭河间诸山溪,及掘井灌溉,可兼筹并顾。”④
  除用上游水灌溉下游平原外,李书田建议也可待水力发电事业发展以后,利用水电动力戽水灌溉高原。“将来西北各处水力发电事业发展以后,凡属高原,如青海贵德循化间沿黄高原,甘肃陇东高原,沿黄高原,陕西渭北高原,晋西南汾河南北黄河东岸高原,皆可应用便宜水电动力,戽水灌溉。晋西南黄汾以上高原,可资壶口龙门水电动力,以戽水灌溉者,约在一百五十万亩以上。将来改良及设厂制造高原灌溉所需戽水设备及原动力机,亦属切要之图。”⑤根据李书田的设想,待西北各处水力发电事业发展以后,凡属高原,则都可应用便宜水电动力,戽水灌溉。利用水电动力戽水灌溉结合上游水灌溉下游平原的方法,黄河灌溉将更高效。
  李书田还就李仪祉引黄河水灌田的主张,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李书田指出:“李仪祉先生曾谓如从甘、宁交界选择适当地点引黄河之水淤灌阿拉善额鲁特旗地约可淤灌一千万亩,为战后移民垦殖及移兵屯垦极有希望之区域。黄委会虽曾派查勘队前往勘查,据其报告,较中卫过高,无法引灌。但如从黄河由甘肃景泰出长城后之五佛寺附近引水,因在中卫以上约百五十公里,依兰州包头间平均坡度或高出中卫七十五公尺以上,若更利用附近峡谷,筑坝抬高水位,兼利航行,且资发电,仍可有导水入阿拉善区之可能。但是否经济合宜尚有待于重行查勘。”⑥由于李仪祉先生从甘、宁交界选择的引黄灌溉的地点,较中卫过高,无法引灌。李书田提出改进意见,主张从五佛寺附近引水,再筑坝抬高水位,以兼利航行、发电,并待实际查勘而定。
  三、李书田与黄河水力发电
  李书田提到黄河蕴含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却未能加以利用。“惟山陕交界之黄河,不但自古未曾加以利用,抑且自禹治水以后,龙门之上,罕闻河害;下似河南孟津以下,小有疏失,则奔腾横决,一泻千里……扫荡数十县区。其所以如此者,乃因自河曲下迄龙门之间,约为山陕交界黄河五分之四,胥流经山陕之内。……是故山陕交界之黄河谷地,人口较稀,夙不为政府与社会所注意。殊不知其水力资源之丰富,在我国仅亚于扬子江三峡。兹当建国伊始,应悟已往之未能利用,而知今后之未宜遗弃也。”⑦李书田指出,山陕交界之黄河谷地,人口稀少,历来不为政府与社会所注意。但山陕交界之黄河水力资源相当丰富,在我国仅次于扬子江三峡,应该加以利用。
  李书田主张利用山陕交界黄河丰富的水力资源来发电。他分析道:“综观河曲至潼关之间,黄河河道形势,自河曲至禹门口,岸高谷狭,坡度陡峻,水流湍急,滩峡跌水,屡见不鲜;复以黄河河源一带,当有积雪,干流源远流长,固定低水流量匪细,而两岸支流,且甚众多,受水区域广袤,虽雨量多集中于夏秋,但蓄水库址,不难寻得于谷地,调剂盈虚,尚易为功。……山陕交界黄河,自河曲至禹门口,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堪资节节利用,以发水电动力。”①
  李书田认为,开发黄河水电动力,更适合西北经济建设需要。他指出:“普通动力之发生,需要燃料,但西北燃料相当缺乏。中国产煤区域……陕西虽仅次于山西,约占全国百分之二十五六,但煤层甚薄,普通仅三公寸,开采殊不经济,且含硫过重,易损锅炉。故陕西煤藏,为量虽丰,为用不大……石油有特种及国防需要,自不宜用作普通动力燃料。……宝鸡兰州间行车用煤,因沿路缺乏煤矿,极成问题。补救之道,西北经济建设所需要之动力,必须利用水力发电。”②因此,黄河水电开发对于西北经济建设意义重大,非常必要。   李书田还就黄河水力发电量做了科学估算:“假如河曲至潼关间,节节在可发水电动力之地点,如何曲天桥、黑峪口……壶口、龙门、等七处筑坝以后,抬高水位,坡度缓和至一万分之一以下,并以河曲以上抬高水位以后,所省出之落差,抵偿龙门下游至潼关间,自然坡度高出万分之一所需之落差,则六百公里之间,所消耗之落差,当不及六十公尺,尚余四百四十公尺以上之水头,可资应用其水力。又假如自河曲至龙门间,全年百分之九十以上时间可资利用之平均低水流量,均超出二百八十秒立方公尺,而因在干支流节节筑坝,蓄水调节以后,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时间之平均低水流量,能维持至七百七十秒立方公尺以上,则自河曲至龙门,共至少可发出水电动力四百七十五万千瓦。”③“另据笔者最近接获日本工程师,前者堪估黄河中游水力资源之估计,在河曲龙门间,可发之水电动力蕴蓄量如下,(一)在山西河曲东北楼子营与河曲之间,可发四十七万七千千瓦。(二)在山西河曲天桥之南保德之东北,可发一百一十一万一千千瓦。(三)在山西兴县之黑峪口,可发五十六万七千千瓦。(四)在山西临县碛口镇南,可发七十万零二千千瓦。(五)在陕西延川之延水关,可发七十二万千瓦。(六)在陕西宜川之壶口,可发六十四万七千千瓦。(七)在山西河津之禹门口,可发六十六万九千千瓦。总计自河曲至禹门口可节节分设七所大规模水力发电厂,共可发电四百八十九万三千千瓦,与笔者所估之数,相差无几。”④
  类似的科学估计,李书田做了许多,又比如:“渭河宝鸡峡,如筑八十公尺之高坝,尽量利用,可发生电力至八九万匹马力。……晋陕交界之黄河,如藉筑坝蓄水龙门及壶口之水力,均可尽量应用。如在壶口修建五十五公尺高之大坝,约可得三百万匹马力。即不修坝,在最枯水时期,亦可得十三万五千匹马力,可以之电化晋陕……兰州以上朱喇嘛峡,不难发生一万匹马力以上之电力。再上黄河刘家峡与洮河口之牛鼻峡,成丁字式,可建筑一百三十公尺高之大坝,能发生五十万匹马力,则甘肃沿黄高原,均可戽水灌溉……又甘青交界湟水支流大通河之享堂峡,蓄水导流,可得一百公尺左右之水头,能发生七八万匹马力。”⑤再有,按照李书田的估计,黄河在秦晋交界河曲龙门间之水力资源,估计占到全国水力资源的30%。因此,黄河水力资源的开发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很有潜力。“黄河在秦晋交界河曲龙门间之水力资源,计估我全国水力资源百分之三十。我国最大水力资源,系在扬子江三峡,其可发之水电动力,据美国顾问工程师萨瓦奇氏来华所堪估,约为一千零五十六万千瓦,是黄河山陕交界河曲迄龙门间之水力资源,几等于扬子江三峡水力资源之一半。”⑥
  李书田指出,黄河发出的水电动力,用途很广:“山陕交界黄河可发之四百八十万千瓦左右水电动力,用途至广:(一)可济山陕豫绥四省工矿厂场所需电力之用。(二)可供上述四省铁道电化之用。(三)可供河西禹门口间各船闸电力启闭之用。(四)可资抽水灌溉山陕两省沿黄高原及山西沿汾高原之用,俾期增加农产。(五)可资为四省各县市镇乡电化之用。(六)可用以固定空中淡气,制为肥料,下浮于河,分别输至山陕豫冀鲁苏皖七省广大平原,以济农业之需。”①李书田看到了黄河发出的水电动力的许多用途:可供山、陕、豫、绥四省厂矿需要及铁道电化之用,发展工业;可以灌溉山陕两省沿黄高原、山西沿汾高原以增加农产,发展农业;可以供四省各县市镇乡电化之用,利于民生,等等。总之,黄河的水电开发将会对农业生产多有助益。
  利用黄河水力发电,还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财富的积累,以及人民生活的改善。李书田说:“山陕交界黄河河曲龙门间,所可开发之四百八十万千瓦电力,約等于六百四十余万匹马力,已可抵五千一百四十余万人工。且电力可昼夜工作,较之人工,每日仅工作八小时者,又增多两倍,则共可等于一万万五千四百余万人工。是河曲龙门间黄河水电动力开发以后,山陕两省,及豫西北与绥南,共增加一万万五千四百余万名不需食、衣、住、行之劳工,为之服役,生产力强,财富增进,此区之生活水准,自可提高,人人胥得享受若王侯矣。”②因此,黄河山陕交界河曲龙门间水电动力的开发,关系到人民生计、国防工业,意义重大。“黄河山陕交界河曲龙门间水电动力之开发,乃晋、绥、陕、豫四省工业化之柱石,增进国家财富及充裕人民生计之基础,镇摄西北之国防工业之所系也。”③
  综上,李书田对于黄河的开发与利用具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李书田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解决问题。李书田针对黄河不同的河段、沙粒情况,提出整理水道辅以闸坝,特别设计不同种类、不同载重量的船只,航行于黄河不同的干支流,用以解决黄河长期以来航运不畅的问题,并做出可行性分析。尽管李书田提出的仅仅是理论上的设想,但在当时来说也很具有先进性。放眼当前,甘肃、宁夏、内蒙古三省区黄河航道全线通航问题,都并非易事。何况在当时积贫积弱、科学并不发达的中国。第二,李书田能够将水利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坚持黄河水利开发为经济建设服务。比如,把黄河的航运开发与西北经济建设相联系。他认为可以利用黄河航运运量大、价格低的优势,帮助西北运输农林畜牧土产,并有利于宝鸡、咸阳、西安等陕西各工业区的产品运输。因此,黄河的航运开发,意义重大。“山陕交界黄河之航道,可藉此充分改进……此段黄河,虽自大禹治水以来,未曾利用;然自今日之水工科学视之,不难控驭与利用;而自水利经济视之,尤为大利之源泉也。”④再如,西北经济建设需要动力,但西北缺乏动力燃料;而黄河蕴含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却未能加以利用。所以,开发黄河水电动力,支持西北经济建设,是很好的解决办法。第三,李书田注重在总结前人经验、充分利用现有水利设施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见解,不搞重复建设,从而节约资源。李书田就李仪祉引黄河水灌田的主张,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又提出将宁夏灌溉三区的旧渠,加以整理扩充,以增加灌溉面积。第四,李书田对于黄河的开发与利用,都建立在勘测研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他任职黄河水利委员会期间,致力于黄河治理的勘测研究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对黄河水力发电的数量做了科学的评估,并与日本工程师的评估比较,结论是相差无几,足见李书田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李书田开发利用黄河的设想,对于我国水利事业进步、经济的发展,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杨娟,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石家庄学院历史文化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教学法。
  【责任编辑:杨莲霞】
其他文献
[关键词]教学,英国,偏见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1)13-0029-06    英国的历史教学具有强烈的“新历史科”色彩,强调“历史是一门依赖证据、运用想象力、对过去进行探究的学问”,在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其中比较重要的技能有:时序观念、偏见处理、证据识别、逻辑推理等。这里,我们选译“什么是偏见”案例加以解读,并结合我国历史教学的实
[关键词]历史教学,故事选择,价值,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9)09—0031—03    故事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补充,这几乎已成为历史教学界的共识,但大家对故事本身的理解与探讨并不深入。笔者近来阅读张元先生《一课时讲完隋唐史的实验》一文,从中深受启发。评价张先生此文的文章已有几篇,大家见仁见智,从不同视角提出了许多精彩观点。在此,笔者不
[关键词]《宣言》,与时俱进,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08)19—0005—05    高中历史新课程实施后,一个很大的变化是“一标多本”。有专家评论说:“与上一轮教材相比,新历史教科书和其他教材建设发生了许多有积极意义的变化。……教科书的外在面貌焕然一新……形成教材的多样化、系列化与立体化局面。”教科书的多样化是素质教育发展的趋势,但同时也
[摘 要]陪都时期,重庆城市近代化进程加快,一些地方建立水电公司并修建了水电站。然而,水电站的修建和运行在有利于绝大多数民众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问题。尤其是水灾发生时,以水电公司为一方、沿河的受灾民众为另一方进行了多次博弈,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国民政府相关部门、地方政府、乡绅也参与其中进行协调,最终企业和受灾民众都做出讓步,矛盾得到成功化解。  [关键词]陪都,城市近代化,企业,民众,矛盾  [中图
关键词 高考,复习,冷战,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0)07—0012—05    2009年高考江苏历史卷因较难度大、许多试题远离教材而引发了争议,该卷第19题就是其中一例。  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
【关键词】新中国,历史教育研究,《历史教学》,发展状况  【中国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0)13—0003—07    《历史教学》创刊于1951年1月,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创办最早的历史专业刊物,在天津出版,是国内中学历史教学圈内公认的专业核心学术刊物。《历史教学》的发行,在国内已覆盖了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所有省区,国外除主要发行日本、韩国、东南亚地
[摘要]在中世纪晚期近代初期的伦敦,传统的性别观念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这可在霍斯汀法庭男女立嘱人的人数对比上得到比较明确的体现。不过,对伦敦的家庭财产继承与家庭关系的考察结果也表明,此时期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父权制已不似从前那样强势,而是逐渐演变成为了一种具有自我约束意识的“自律式”父权制。这使得新的两性关系在相对狭小的范围内开始萌生,性别关系有所改善。从该时期伦敦的家庭变化与性别关系中,可以窥
多年来,我们把资产阶级分为买办阶级、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这种区分反映了特定时期的斗争需要,并偏重于用政治因素来解释经济现象。政治对经济当然是能够起到制约作用的,但政治又不等于经济。列宁说:“阶级差别的基本标志,就是它们在社会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因而也就是它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按照他的意思,特定的阶级总是特定生产关系的体现者,所以,阶级在本质上是一个经济范畴。阶级产生之后,会有政治斗争和意识
[关键词]主权,人民,公民,公仆  [中图分类号]C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1)17-0063-02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Ⅰ第23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在介绍我国1989年4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1999年4月通过的《行政复议法》后,评论:“这反映了法律面前政府与人民平等的原则,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一大进步”。“政府与人民平
[关键词]新课标,课程性质,课程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457—6241(2012)09—0022—05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称修订稿)的课程设计,从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方式以及实施建议,在实验稿的基础上都有了较大的改进。特别是初中历史学科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的明确提出和阐述,体现了我国中学历史课程理论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