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感染性眼病病原菌分布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7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眼病感染性样本2 345份,对其进行细菌、真菌培养与鉴定,统计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在2345份送检样本中,培养阳性674份,阳性率为28.7%(674/2 345)。其中,细菌培养阳性496份,占73.6%(496/674);真菌培养阳性178份,占26.4%(178/
【机 构】
:
650021 昆明,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检验科,650021 昆明,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检验科,650021 昆明,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昆明医科大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感染性眼病病原菌分布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7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眼病感染性样本2 345份,对其进行细菌、真菌培养与鉴定,统计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
结果在2345份送检样本中,培养阳性674份,阳性率为28.7%(674/2 345)。其中,细菌培养阳性496份,占73.6%(496/674);真菌培养阳性178份,占26.4%(178/674)。在496株细菌中,革兰阳性球菌占65.5%(325/496),表皮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高,为76.6%(249/325);革兰阴性杆菌占25%(124/496),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38.7%(48/124),肺炎克雷伯菌占33.9%(42/124);革兰阳性杆菌占9.5%(47/496)。178株真菌以丝状真菌为主,占98.9%(176/178),最常见的丝状真菌为镰刀菌属(143/176,81.3%),其次是曲霉菌属(24/176,13.6%)。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常用药物如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四环素和庆大霉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的菌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完全耐药,对头孢唑啉耐药率较高(57.1%),对其余抗菌药物均较敏感。
结论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细菌性眼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致病真菌中最常见的是镰刀菌属。定期对地区感染性眼病的致病菌谱和药物敏感性进行追踪,有助于指导感染性眼病预防和治疗中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
其他文献
目的回顾性分析翼状胬肉术后筋膜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因及治疗、预防措施,加深对该并发症的认识。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玉溪市人民医院眼科接受翼状胬肉手术治疗后出现筋膜瘤的8例(8只眼)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分析。结果8例筋膜瘤临床表现大致相同,原因不一,手术切除筋膜瘤后均无复发,联合药物治疗可治愈。结论筋膜瘤的发生多与手术操作不规范、结膜创面愈合不佳,筋膜暴露,异物存留等因素有关。提高对翼
目的探讨近视眼配戴硬性透气性接触镜(RGPCL)后残余像差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选择2014年1月1日至3月1日在华西医院眼科就诊的近视患者20例(20只眼),配戴RGPCL一个月后,采用自适应光学系统实时动态测量、并闭环矫正4 mm瞳孔直径下近视RGPCL配戴眼的残余像差。分别测量并计算残余像差矫正前后对比敏感度值(空间频率为2、4、8、16、32 cpd)。根据残余像差矫
飞秒激光在白内障领域的引入为安全精准智能化白内障手术目的实现提供了新的途径。飞秒激光在白内障手术中主要用于前囊膜截开、晶状体碎核、角膜切口及矫正散光的弧形切口制作等关键环节,在临床应用的转化率逐年增高。文中拟对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手术在晶状体前囊膜截开、晶状体碎核、角膜切口及矫正术前散光的弧形切口制作、术后屈光效果、角膜内皮细胞反应及对黄斑影响等方面作一综述。
目的探讨上斜肌延长、后徙、断腱三种不同方法矫正上斜肌亢进的A型斜视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研究于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诊治的上斜肌亢进的A型斜视患者共62例,其中行上斜肌延长20例,上斜肌后徙32例,上斜肌断腱10例。观察术前、术后第一眼位斜视度,上下转25°斜视度,上斜肌亢进程度,以及比较三组术前、术后第一眼位垂直斜视度差值及A征差值。结果各组内术前、术后垂直斜视度及A征
目的探讨应用生物羊膜眼片治疗早期眼化学灼伤的可行性,初步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采取病例前瞻性对照研究。将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解放军180医院眼科就诊的36例39只眼重度眼表化学灼伤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20例21只眼采取常规羊膜遮盖手术治疗,实验组16例18只眼采取生物羊膜眼片进行羊膜遮盖治疗,根据病情随时更换眼片。观察两组手术时间、羊膜下积液发生率、结膜肉芽组织发
目的对比鼻内镜引导下逆行泪道置管手术与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70例慢性泪囊炎患者进行临床病例对照研究,35例(35只眼)作为观察组行鼻内镜引导下逆行泪道置管治疗;35例(35只眼)作为对照组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有效率、术中出血、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6个月、
目的对比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合并黄斑水肿(ME)前后多焦视网膜电图(mfEGR)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变化,探讨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方法临床回顾性系列研究。将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BRVO合并ME的患者14例(14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月、3月记录最佳矫正视力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对术后眼压的影响。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08年3月至2013年11月在东方医院集团眼科医院诊治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分为两组。A组26只眼接受小梁切除术,B组26只眼接受小梁切除术+可调节缝线。对两组的眼压,手术成功率等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浅前房:A组8只眼发生浅前房,发生率为:30.8%(8/26)。B组2只眼浅前房,发生率为:7.7%(2/26)。经χ2
目的评价FK506治疗春季角结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筛选出所有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或前瞻性非随机对照试验,从有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系统评价,并进行偏移风险评估,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7个符合要求的对照试验被纳入研究,共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