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误操作事故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来源 :硅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对优质电能的需求也逐渐变大,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建立良好的电力系统已经刻不容缓,良好的电力系统不仅具有无污染和高效的性能,还能够便于使用,因此便于调控的电能在电力系统中已经广泛应用,其次,电力系统在能源的开发与系统的安全上给社会带来效益,还在经济运行等方面带来显著的效益,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总会存在一些失误,导致不良事故的发生,对人身安全和企业经济带来重大威胁,针对这种情况,围绕产生误操作的危险因素、引发误操作的原因和防止误操作的具体对策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 电力系统;误操作;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1)1120133-01
  
  1 产生误操作的危险因素
  在电力系统操作过程中,专业的电力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敏锐的鉴别能力和超强的纠正能力,但在实际情况下,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可抗力的转移工作者注意力的因素,如工作者有时会走神,会受到外界干扰和刺激。这种不良转移会导致工作人员的思维没有停留在工作任务上,一不小心就会出现操作偏差,造成不良后果。显然,在日常生产操作的获得、传递、复制、执行环节中,这样的失误原因是常见的。另外,有些公司对包含着重要信息的供电枢纽装置利用率极低,这种长期闲置,偶尔用用的做法导致操作者对许多信息都很模糊,没有形成固化记忆,因此关键信息模糊化也是导致误操作危险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引发误操作的原因分析
  目前,误操作的主要防线仅限于专业规范及五防装置,实践证明单纯依靠着两条是绝对不行的。在专业规范方面主要依靠建立的防误规章制度,但在实际运用中,这种只作用于人的制度显然是功效不足的。因为在实际操作中,误操作危险因素是以一个较小的可能性出现的,而规章制度又要求事事必须与其内容相符合,这就使得在许多情况下,严格遵守的做法并没有体现出防误制度有多大的功能和作用,时间一久,操作者就会开始产生侥幸心理,错误地认为有选择地遵守规章制度应该也可以满足安全需求,做起事情来也就放松了警惕。再就是制度一般只对作业过程和形式有规范,而对于具体步骤和环节的效果却是难以控制的,例如:操作票制度规定运行人员写票后进行审票,但实际情况是审票员未必就能审出问题。
  另外,在防误的技术措施方面,目前我们主要依靠的是“防误装置”,但因为一些死区或盲区的存在,使得设备在作用范围上出现了局限性,例如:二次操作闭锁功能与机械联锁装置不存在微机闭锁装置中,它们仅在简单电器结线等装置中适用。除此之外,防误装置还会有老化失效、故障概率等问题,这样又会引发新的危险因素。
  3 防止误操作的具体对策
  3.1 做好接令工作和操作票的填写工作。接令工作的失误是任何完备措施和技术都无法弥补的,因此在做接令工作时,一人接听,一人记录,还必须具备随听随记的素质,遇到不清楚的地方,必须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向发令人进行提出。另外,操作票的填写工作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实际情形中,操作者自以为经验丰富,让非操作者代填写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这在无形中就使操作者失去了一次更加熟悉所操作设备的机会,万一再加上监护人的大意,误操作事故就会发生。再就是杜绝依赖典型操作票情况发生,例如:操作票填写人因为不能全面了解自动装置,以及继电保护及一次设备的配合,填写时依靠翻看典型操作票,事后又不加深了解和核对实际情况,在一次设备改变运行方式时就无法正确操作调整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方式,最终造成误操作。
  静态稳定性是指当系统在较小的干扰的情况下,自发地回到起始运行的状态的能力,而没有产生振荡或非周期性的失步。从理论上来阐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动力学系统李雅普洛夫意义下的渐进稳定是相当得。对于一个已经给定的电力稳定系统,其运行情况按渐进稳定性的定义和定理来探讨,若是渐进稳定的,在只要所受到的扰动足够小,其变化趋于零时,则系统即可回复到原始运行的状态;反之若短阵正实部的特征值存在,不管所受到的扰动有多小,系统仍会产生非周期性的失步或是振荡的幅度增大。因此,将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性的分析分为三步:① 在已经给定稳定的运动状态变量稳定值的计算。② 在稳定值附近对暂态过程的方程进行线性化。③ 生成短阵,同时对其产生的特征值进行分析,并根据其性质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暂态稳定性是指运行中的系统受到较大的外界干扰时,各系统保持不变,同步运行的能力。因大的扰动而引起的暂态过程,也是一个由电磁暂态过程与发电机的转子的暂态过程相互交错的一个复杂的运行过程。分析暂态过程,通行的解法可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数值解法,另一类则是直接解法。若采用数值法,则首先要写出暂态过程数学模型的微分方程,再根据所得的发电机转子的相对角的变化来判断其稳定性;而直接解法的部分方法是由李雅普诺夫直接法进行相似处理演变而来的方法,该方法也比较实用,有些已经运用于简单系统的稳定的判别方法运用到复杂的电力系统。
  3.2 倒闸监护人的注意点。首先,在操作前,倒闸监护人必须确定操作人员的身体没有不舒适,情绪也是正常的。其次,审查操作人的位置角度是否正确,必须保证操作人面向设备,而且监护人和操作人都得能清晰地看到设备名称和编号。再次,在听完操作人复诵后,确定没有错误的情况下,监护人再下达执行命令。除此之外在人体容易出现疲倦的时段,监护人必须升级监护强度,提高警惕,最后,在顺利完成一项操作后,要时刻注意监护操作人的行进方向,再进行下一步操作,防止进入间隔,误动情况出现。
  3.3 加强防误操作装置培训和制度管理。为了降低电力系统误操作事故的概率,对电力工作人员的大力培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有关单位应该选用具有可靠性高,性能强和设计科学的防误闭锁装置,加大运行人员在装置结构和性能方面的认识了解,并培养他们的基本故障检测能力。此外,制定有效的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对防误闭锁装置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管理也是必须的,这样可以对装置起到保养的作用,还能降低运行失常的风险。
  从安全、经济的角度考虑配对结构规划的优化,考虑到配电电网的安全、高效,应该制定一个满足发展目标的完整的规划,并且符合长短期结合和中长期的发展。在编制规划时应该满足负荷的要求、城市发展的规划等多方面的因素,符合当前的发展利益,也要符合长久的发展,形成合理、高效和保质的优化电网。充分利用当前城市电网与农网的改造的时机,提高电网建设的力度,对电网结构进一步的优化。施工过程中也严格执行相关规程和工艺技术,对电网的质量检测严格把关,防止运用了不合格的产品。
  总之,为了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益和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建立良好的电力系统,降低误操作率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因此,在操作中,相关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制度要求,脚踏实地地执行每个细节动作,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升自我,让电力系统操作更加安全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郝宁宁,浅谈变电站电气误操作事故因素与防范[J].华章,2010年,04期.
  [2]仪敏,电气设备倒闸操作票的填写与执行[J].煤炭技术,2010年,04期.
  [3]汤之申,防止电气误操作的技术措施[J].中国电力,1980年,06期.
其他文献
摘 要: 电磁场理论的产生是物理学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之一,电磁场理论体系的核心是麦克斯韦方程组,麦克斯韦全面总结电磁学研究的全部成果,建立完整的电磁场理论体系,完成物理学的又一次大综合,他的理论成果为现代无线电电子工业奠定理论基础,论述经典电磁场理论建立的过程,并分析它的主要应用及意义。  关键词: 经典电磁场理论;麦克斯韦方程组;电磁波  中图分类号:O4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华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预警系统”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规范管理建设工程质量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对拓展计算机应用技术范围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并获得了很大成功。  1、实现了计算机技术应用的突破。  计算机技术解决的问题通常都是恒量或有规律可循的矢量,或者可以通过其内在规律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模型。在本系统的研制过程中才发现,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质量及安全问题很少有规律可循,偶然性很大,而且绝大多数质量安全问
摘 要: 中水回用技术系指将小区居民生活废集中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标准回用于小区的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家庭坐便器冲洗等,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阐述浅谈中水回用在格尔木炼油厂甲醇装置的利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 中水回用;甲醇装置;炼油厂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1)1120120-02    0 前言  格尔木炼油厂目前拥有甲
摘 要: 简要介绍智能光网络(ASON)的体系结构,重点论述ASON技术支持的网络保护恢复机制,结合电力传输网络的业务特点,应用ASON保护恢复技术提升网络可靠性。  关键词: 智能光网络(ASON);控制平面;保护恢复;业务等级;差异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1)1120125-01    0 引言  电力通信是电力生产调度自动化
摘 要: 葠窝水库在二次除险加固工程中,对81.0-84.8高程区间溢流面破坏的混凝土采用聚合物砂浆处理,在2004年底,辽宁省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对聚合物砂浆部位进行检测,发现有5%左右的翘起面积,为保证泄流安全,葠窝水库决定对翘起部位进行处理,针对此次聚合物砂浆翘起原因进行分析,阐述处理补救措施。  关键词: 翘起;原因;聚合物砂浆;缺陷处理  中图分类号:TV652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 对弯形件的传统展开方法与Pro-E4.0展开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并列举应用实例,总结Pro-E4.0展开法在铆工弯形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阐明Pro-E4.0的展开方法应用在铆工弯形件展开中的优越性、实用性,为铆工展开提供一种实用的工具。   关键词: 弯形件;中性层;毛坯长度;展开方法;参数设置;平整状态  中图分类号:TP3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