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职业教育学分制迫在眉睫

来源 :职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yangshiza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职教育领域推行学分制,需要根据多元化的生源建立分级式课程体系,因材施教;实行弹性学制和主辅修制,为学生提供柔性学习环境;因地制宜地解决好职业教育的岗位针对性、就业适应性及持续发展的问题;合理利用和不断开发教育资源;实施教考分离,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具主动性、自由性和灵活性,克服职业教育与传统
  学分制之间的许多先天不适应。
  
  一、高职教育实施学分制的紧迫性及目标
  
  1.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让学生有自我设计的权利和责任感
  市场经济的特点是市场主体多元化和自由公平的竞争,它要求劳动力既具有专业针对性又具有广泛的职业适应性。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学习应该有较大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2.拓展学科渗透,提高技能,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实行学分制,允许学生按自己的特长、兴趣、知识基础、爱好选择方向,鼓励学生学完规定的专业必修课程后,跨系、跨专业甚至跨院校选课,促进学科的横向联系。这样,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技能水平,增强择业竞争力和工作适应性,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3.面向多元化的生源,因材施教
  高职教育的生源复杂,学年制的“一刀切、齐步走”必然出现一部分学生“吃不饱”和一部分学生“吃不了”。针对生源多元化的现实,高职教育实施学分制是因材施教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
  
  二、高职教育实施学分制需要处理好的八个关键问题
  
  1.岗位针对性原则与学分制的自由选择制冲突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职业岗位输送合格的一线技术应用性人才,要求动手能力强,专业知识够用。“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特征必须紧扣职业岗位的需求,而自由选课、灵活发展、多角度延伸是学分制的灵魂,高职教育在有限的时间内、空间内运作,同自由灵活的学分制要求有较大的冲突。
  
  2.复合型人才需求与生源质量多元化矛盾
  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文化课基础普遍较差,特别是数理课程。入学后,学生大多需要补习高中课程,学习的难度和压力较大。而且这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限,校方的压力也很大。
  
  3.教学资源不足与学分制要求的矛盾
  由于教师数量、水平及积极性的原因,目前各高校开出的选修课种类较少,必修课的班次少,相当一部分课程不能保证每个学期都能开,学生选课时冲突较多,选择的余地也较小,不能充分满足学分制的需要。另外,由于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捉襟见肘,严重影响了学分制的实施。
  
  4.实践教学安排较为困难
  突出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特色,但由于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设计中所占比例为40%~45%,比重高,形式多样,对时间的要求严格,使实践教学成了学分制实施中的一个难题。
  
  5.层阶式课程体系的建立问题
  科学、完善的层阶式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的基础和前提。在建构学分制的课程体系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三个原则:第一,建立各级课程平台,包括院级课程平台、系级课程平台、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第二,专业课建设模块化,课程内容模块化要求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以技术应用为核心,针对职业岗位要求,增加技术应用内容,增加大量的应用实例;第三,理顺课程体系,规范课程名称和编码。
  
  6.实行弹性学制及主辅修制问题
  这样可为学生提供柔性的成长环境。取消补考,推行课程重修制度,直到及格。取消留级、试读、退学制(因学习原因),能否生计和毕业,完全以课程修读和学分考核为依据。学生学籍最长保留5年。学院允许部分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前提下,修读另一个专业,修完规定的全部课程,经考试合格者,由学院发给辅修专业结业证书。
  
  7.合理利用和开发教育资源以满足需要问题
  实施学分制,需要开出大量的选修课,但我国高职院校面临的共同困难是教师缺乏。要解决这个难题有两种方法:一是要求教师既要有专长还要有其他特长,每个教师除开设专业课外,还能开出其他选修课;二是面向社会外聘教师,特别是从企业界聘请实践教学教师,解决学院实训教师不足的问题;三是实行产学合作教育,不断开发社会资源,广泛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大部分校外实训课,尽量安排在假期进行。
  
  8.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实施教考分离问题
  考核可采用笔试、口试、实际操作等方式进行。对学生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及获得的技术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计算学分。实行教考分离制度,制定新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加强语文学习品质的培养,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还能养成他们勤奋刻苦、积极创新的良好习惯,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学
[摘 要]目前,在语文课堂上很多教师都采用PPT、音频、视频等现代多媒体手段,很少板书,其实这样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板书具有传递知识信息、示范引领和艺术审美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几个词、一幅画、一首诗来作板书,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板书中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板书的功能。  [关键词]手写板书;信息技术;示范引领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摘 要]以圆的初步认识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认识圆心、半径、直径,掌握圆的特征,并会用圆规画圆。课堂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交流能力。  [关键词]圆;观察;发现;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1-0079-02
情感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层面,情感因素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与智力因素同等重要的地位。情感教育是现代学校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和核心内容,它在促进学生个性主动和谐发展、开发学生的潜能、深化学校素质教育、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以及提高教师教育素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和关键的作用。  一、情感的内涵及特征  所谓情感,就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肯定的情感体验能驱使人去积极地行动,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