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积淀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其思想精华直到今天都辐射着哲理的光芒。在建设现代化中国的进程中,我们要了解中国的“国情”,不能做数典忘祖的中华民族的不肖子孙。同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部队基层文化,也需要对传统文化精神及其价值理念进行现代透视,并深人挖掘和汲取其有益成分,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育警、强警的功能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具有时代要求的武警精神。
关键词:传统文化;官兵;传承
中图分类号:E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 282 -01
一、当前基层官兵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文化传承意识的淡薄。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民族性格,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对于增强部队凝聚力,提高官兵素质和战斗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看来,官兵们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日益淡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全球化潮流之下,因为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年轻官兵更喜欢把目光放在新颖有趣的西方文化上,热衷于吃西餐、过洋节甚至学习西方人的生活方式,而对祖国的一些文化传统不屑一顾,弃若敝履。
二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传统文化主动传承的积极性不高。根据对某营士兵的文化水平层次的调查,很多基层士兵的文化素质并不高,大都只是初高中的文化水平,对传统文化没有主动传承的意识,基本上均处于被动接受教育的层面。由于这些原因,造成一些基层单位认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是无用功,因此不重视,甚至是忽视。
三是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上存在相当的扭曲和误解。基层的很多官兵认为传统文化都是古代遗留下来的老古董,都是一些腐朽的思想,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甚至认为传统文化有害无益,因此对传统文化如避蛇蝎,对传承发扬传统文化也是持抵触态度。
(二)传统文化传承方向的盲目。
譬如说传统文化中的儒家学说,可以说儒家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了很大的一块位置,但儒家学说中的内容就完全没有问题,能适用于现今的部队吗?并不是这样,儒学说到底就一个“礼”字,而这个礼不是一般“礼貌”的“礼”,而是社会政治上的尊卑有序。“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样一种政治秩序到现在传承到部队里却是一些歪风邪气的根源:
讲究礼貌,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这是应该的,也是构建和谐警营的必然要求,但是,就如哲学中所讲,什么东西过了一定的度就必然会走向反面。君臣有别,位高权重,延续到今天,这种“礼貌”有了新的说法——“尊重领导”。这并不夸张,细细想一下,就如今部队中的种种黑暗与丑恶,大多数来自这看上去并不可憎的四个字,诸多的形式主义都是源于对儒学中“克己复礼”的错误理解和盲目传承。
(三)传统文化传承形式的僵化。
在部队基层文化建设中,必须真正懂得传统文化的本质,而决不能对传统文化望文生义,从而把传统文化的枝叶当作传统文化的根本。当前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把武警基层开展的文娱体育活动等同于传统文化,认为搞一些文娱活动、表面宣传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就是开展武警文化建设,或者是把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宣传工具,做些表面文章,提些生动口号,贴些漂亮的标语,召开几次动员大会,找些媒体炒作炒作,就认为是大力开展武警文化建设了,事实上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二、弘扬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教育,增强意识。
一是坚定文化信念,树立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追根溯源,向基层官兵展示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深厚底蕴,深入开展“读史书,学历史,感受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系列活动,塑造官兵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二是加强挖掘提炼,让传统文化成为特有政治教材。政治教育是部队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可以利用每次政治教育的实际,将传统文化穿插其中,利用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来做政治教材,利用政治教育来发扬传承传统文化。
(二)引导教育,去芜存菁。
传统文化有好有坏,良莠并存,因此我们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注意辨别真伪,去芜存菁。
一是要加强基层领导干部的文化素养,基层干部是对基层官兵文化思想的直接灌溉者,他们的文化素养、是非观直接影响到基层官兵的思想发展方向。所以,要对基层的领导干部进行专门的文化素质培训,加深领导层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使他们能够准确地判断什么是好的传统文化,什么不好的传统,能够加以区分真伪,从源头解决传统文化传承偏差的问题。
二是要对基层官兵要加强方向引导,树典型、立模范是很实用的一种方式,对文化传承中的各种楷模事迹要大力宣传,对其中的有错误思想的人和事加以谴责。从而加强基层官兵文化传承过程中的是非观建设,在基础上改正传承中的错误。
(三)方法灵活,常搞常新。
当今社会已进入资讯、信息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部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应与信息的传播手段结合起来,电视、电影、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传播速度快、无地域限制、受众面广等优势,可用于武警部队大范围的全面推广教育,而口耳相传、书籍传播的方式,则可以利用在更加细化的基层教育上。要将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搞新、搞活,不能陷入僵化死板的会议传达之中,除了宣传之外,要在物质上给予基层单位传统文化传承上的有力支撑。基层单位可以多多开展各种传统文化的活动,以培养官兵们的传承意识,营造出良好的传承氛围,激活官兵们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能积极地投身到各种传统文化活动之中,以主动和创新的精神来推动武警部队的文化建设工作。主要由以下几个方向:
一是广泛开展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活动。通过开展各种学习传统文化的活动,陶冶官兵情操,厚实官兵思想内涵,让传统文化成为滋养官兵成长的精神沃土,让官兵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浩瀚如海与博大精深。
二是要用新兴文化激发活力。电视电影文化的快速发展,为传统文化的发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在最近一段时期,《士兵突击》、《亮剑》、《我是特种兵》等影视节目在全国热播,同时也受到了基层官兵的一致好评,特别是其中的许三多形象更是引起了很多官兵的共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元素,将传统文化精髓和革命文化传统在基层用这些官兵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传承。
三是让官兵参与其中,激活主人翁意识。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不能只靠由上而下的灌输式继承,要充分发挥基层官兵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参与到其中,比如可以开展传统文化漫画创作大赛,DV摄影大赛等,使之更符合基层官兵的口味,更加吸引官兵的眼球,拒绝唱“独角戏”。
关键词:传统文化;官兵;传承
中图分类号:E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 282 -01
一、当前基层官兵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文化传承意识的淡薄。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民族性格,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对于增强部队凝聚力,提高官兵素质和战斗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看来,官兵们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日益淡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全球化潮流之下,因为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年轻官兵更喜欢把目光放在新颖有趣的西方文化上,热衷于吃西餐、过洋节甚至学习西方人的生活方式,而对祖国的一些文化传统不屑一顾,弃若敝履。
二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传统文化主动传承的积极性不高。根据对某营士兵的文化水平层次的调查,很多基层士兵的文化素质并不高,大都只是初高中的文化水平,对传统文化没有主动传承的意识,基本上均处于被动接受教育的层面。由于这些原因,造成一些基层单位认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是无用功,因此不重视,甚至是忽视。
三是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上存在相当的扭曲和误解。基层的很多官兵认为传统文化都是古代遗留下来的老古董,都是一些腐朽的思想,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甚至认为传统文化有害无益,因此对传统文化如避蛇蝎,对传承发扬传统文化也是持抵触态度。
(二)传统文化传承方向的盲目。
譬如说传统文化中的儒家学说,可以说儒家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了很大的一块位置,但儒家学说中的内容就完全没有问题,能适用于现今的部队吗?并不是这样,儒学说到底就一个“礼”字,而这个礼不是一般“礼貌”的“礼”,而是社会政治上的尊卑有序。“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样一种政治秩序到现在传承到部队里却是一些歪风邪气的根源:
讲究礼貌,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这是应该的,也是构建和谐警营的必然要求,但是,就如哲学中所讲,什么东西过了一定的度就必然会走向反面。君臣有别,位高权重,延续到今天,这种“礼貌”有了新的说法——“尊重领导”。这并不夸张,细细想一下,就如今部队中的种种黑暗与丑恶,大多数来自这看上去并不可憎的四个字,诸多的形式主义都是源于对儒学中“克己复礼”的错误理解和盲目传承。
(三)传统文化传承形式的僵化。
在部队基层文化建设中,必须真正懂得传统文化的本质,而决不能对传统文化望文生义,从而把传统文化的枝叶当作传统文化的根本。当前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把武警基层开展的文娱体育活动等同于传统文化,认为搞一些文娱活动、表面宣传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就是开展武警文化建设,或者是把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宣传工具,做些表面文章,提些生动口号,贴些漂亮的标语,召开几次动员大会,找些媒体炒作炒作,就认为是大力开展武警文化建设了,事实上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二、弘扬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教育,增强意识。
一是坚定文化信念,树立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追根溯源,向基层官兵展示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深厚底蕴,深入开展“读史书,学历史,感受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系列活动,塑造官兵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二是加强挖掘提炼,让传统文化成为特有政治教材。政治教育是部队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可以利用每次政治教育的实际,将传统文化穿插其中,利用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来做政治教材,利用政治教育来发扬传承传统文化。
(二)引导教育,去芜存菁。
传统文化有好有坏,良莠并存,因此我们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注意辨别真伪,去芜存菁。
一是要加强基层领导干部的文化素养,基层干部是对基层官兵文化思想的直接灌溉者,他们的文化素养、是非观直接影响到基层官兵的思想发展方向。所以,要对基层的领导干部进行专门的文化素质培训,加深领导层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使他们能够准确地判断什么是好的传统文化,什么不好的传统,能够加以区分真伪,从源头解决传统文化传承偏差的问题。
二是要对基层官兵要加强方向引导,树典型、立模范是很实用的一种方式,对文化传承中的各种楷模事迹要大力宣传,对其中的有错误思想的人和事加以谴责。从而加强基层官兵文化传承过程中的是非观建设,在基础上改正传承中的错误。
(三)方法灵活,常搞常新。
当今社会已进入资讯、信息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部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应与信息的传播手段结合起来,电视、电影、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传播速度快、无地域限制、受众面广等优势,可用于武警部队大范围的全面推广教育,而口耳相传、书籍传播的方式,则可以利用在更加细化的基层教育上。要将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搞新、搞活,不能陷入僵化死板的会议传达之中,除了宣传之外,要在物质上给予基层单位传统文化传承上的有力支撑。基层单位可以多多开展各种传统文化的活动,以培养官兵们的传承意识,营造出良好的传承氛围,激活官兵们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能积极地投身到各种传统文化活动之中,以主动和创新的精神来推动武警部队的文化建设工作。主要由以下几个方向:
一是广泛开展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活动。通过开展各种学习传统文化的活动,陶冶官兵情操,厚实官兵思想内涵,让传统文化成为滋养官兵成长的精神沃土,让官兵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浩瀚如海与博大精深。
二是要用新兴文化激发活力。电视电影文化的快速发展,为传统文化的发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在最近一段时期,《士兵突击》、《亮剑》、《我是特种兵》等影视节目在全国热播,同时也受到了基层官兵的一致好评,特别是其中的许三多形象更是引起了很多官兵的共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元素,将传统文化精髓和革命文化传统在基层用这些官兵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传承。
三是让官兵参与其中,激活主人翁意识。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不能只靠由上而下的灌输式继承,要充分发挥基层官兵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参与到其中,比如可以开展传统文化漫画创作大赛,DV摄影大赛等,使之更符合基层官兵的口味,更加吸引官兵的眼球,拒绝唱“独角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