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之路引领教师成长

来源 :课堂内外·好老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sky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师名片
  魏香三,正高级教师,安徽省特级教师。现为蒙城八中副校长、高中化学教师、县化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中国化学学会会员、亳州市高级教师评审委员会委员等。先后获得安徽省“模范教师”、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教师奖、首届中国“好老师”、安徽省“江淮好教师”、 中国化学会化学基础教育奖、亳州市“首席专家”等荣誉称号。他所主持的化学名师工作室团队连续三年被蒙城县委县政府授予“教科研先进集体”称号。
  方正,严谨,缜密。
  初见魏老师是在首届中国“好老师”的座谈会上,言辞简练,条理清楚,精短有力,几句话便透露出他做科研那严谨和有条不紊的态度。
  “做科学研究注重的就是真实性,这个过程来不得半点儿虚假。”科学教人求真。魏老师说,在学科教学与学科育人的融合方面,化学虽然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理工学科,但它也同样蕴含着许多人文精神和处事做人的态度。比如,实验室墙上经常可见的“侯氏制碱法”的发明者侯德榜,他攻克技术难题,冲破帝国主义的技术封锁,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的被动局面,实现了国人制碱的梦想。“侯老这种自立自强的品质和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仍然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榜样。”魏老师说。
  砥砺前行,三十余载不变的教育初心
  时间拉回到1983年,魏香三考入安徽师范大学化学系,大学期间担任了三年的班级学习委员,就连假期也泡在实验室整理实验仪器、药品和设备。想起大学期间自己协助有机化学的史好新老师进行研究和推广的科学技术,在老师的指导下研究的产品对大豆增产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魏香三至今还能回味起其中的自豪。
  1987年,大学毕业的魏香三来到蒙城二中担任高中班主任、化学教学工作。当时学校生源质量较差,在这种情况下 ,他开始不断思考:为什么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不愿意去学习?几经琢磨,他开始利用化学的学科特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室让学生做实验,课外活动带学生参观化妆品厂、化肥厂,逐步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并且还带动他们对其他科目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好办法。在魏香三的循循善诱下,他所带的班在高考的时候取得了突破,获得了蒙城县委县政府的表彰,授予“高考有功人员称号”;同时,他的付出也得到了学校的认可,1996年被提拔为学校教导副主任。如今,他已经调任为蒙城八中的副校长。
  在参评2018年中国“好老师”的网上风采展示中,众多学生和老师给他留言:“我们的魏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爱岗敬业,平易近人,走近学生,关心学生,虽然我已毕业多年了,但他的形象在我脑海中仍然历历在目”、“知识渊博的好老师,平易近人的好校长”、“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带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教师站稳讲台,培养出数以千计的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工作认真踏实,善于学习,积极钻研,桃李满天下”。从容淡定,宠辱不惊。魏香三笃定地说:“我始终认为,有付出必有收获,有收获终有回报。”事实也如此,一路走来,他一步一个脚印向至高至远处攀登。
  孤芳不自赏,“四环节教学法”引领工作室发展
  2009年,在耕耘教坛22年之际,魏香三被评为安徽省第九批特级教师。这一份特殊的荣誉让他的教学生涯迎来新的阶段。当自己独步教坛,已成名师,魏香三并没有孤芳自赏,为了使更多的教师脱颖而出,他与青年教师结成对子,指导青年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事无巨细,精准帮扶,让更多的青年教师大放异彩。2010年,蒙城教育局提出了“打造学在蒙城的品牌”的口号,要大力发展教育。此时,魏香三也意识到与单个青年教师进行帮扶培养,教师成长速度太慢,为了帮助更多的青年教师,借着东风,通过多方共同努力,他积极地申请了名师工作室,并以此为载体和平台,开始做更多促进蒙城教育发展的事情。“魏香三化学名师工作室”便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
  “大学毕业再次回到蒙城二中,亲情之外,我与父亲又多了一层同事的关系,做一名好教师,他一直都是我的榜样。”魏香三的孩子魏喆,如今也是蒙城二中的一名教师。虎父无犬子,作为一名年轻的90后教师,魏喆在职业上的成长明显快于同龄人,如今他已经在省市各级比赛中拿了多个奖项,成为亳州市少见的90后“学科带头人”,同时,他也是“魏香三创新工作室”的一名骨干成员。
  如果说魏喆只是工作室优秀成员的一个特殊缩影,那十几位从工作室走出来的省市级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星等便是这个团队优秀的群像。送教下乡,举办中高考讲座,参加各类研讨会、化学论坛、教育年会等等,都是工作室号召成员走出去的一些常态活动。
  2001年,魏香三赴香港参加了“国际微型化学研讨会”,会上,著名中学化学实验专家刘怀乐先生关于微型实验的发言给他打开了关于微型实验教学认识的大门。“我以前对微型实验没有这么深的認识,也正是从这次会上听到了刘老师和其他专家的发言,心里才有了微型实验下倡导的‘绿色化学’的概念,这是一次认识的拓展。”魏香三说,他一直鼓励工作室的老师一定要多出去参加研讨会,参加交流论坛,这是特别重要的一个成长渠道。这可以避免教师一头扎进教学研究却又陷入了“闭门造车”的窘境。
  工作室最开始全面推广“四环节”教学法便是来自于一次外出参加研讨会的收获。2011年,时任蒙城二中校长的杨景泰前往河北参加一个教育论坛,也正是这一次“燕赵之行”给蒙城带回了新教学方法的火种,这便是魏香三后来一直致力推广的“四环节教学法”,一种“把课堂归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
  “四环节教学法”指的是自主学习、交流研讨、展示评价、拓展延伸四个环节。自主学习,是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对照“自主学习清单”进行课前预习;交流研讨,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相互沟通,同桌与同桌之间,小组成员之间;展示评价便是让各个学习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并且生成疑问,小组之间进行提问回答、交流沟通;拓展延伸便是老师就学生的表现进行解疑汇总,并进行点评拓展。自主、合作、展示、提高,是“四环节教学法”基于新课改要求进行的核心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全面的核心素养。   2011年4月,魏香三在蒙城八中上了一节《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公开课,新颖的课堂导入、良好的课堂反应,以学生的兴趣为牵引,成功地完成了课堂教学目标。课后所有参会教师都参与了点评,大家一致认为:这样的课堂教学高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次公开课也是魏香三消化吸收“四环节教学法”以后的首秀,可以说是大获成功。
  “我的课堂本身是以实验探究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特色,这与‘四环节教学法’很多要求是十分贴合的,将二者做一个融会贯通,便可以很好地实施这种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理念。”魏香三说,自己从杨校长的手中引过“火种”, 经过工作室成员一起讨论、论证,并结合蒙城本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在蒙城县开始大力推广“四环节教学法”。
  常教常乐,潜心做研究型教师
  工作室成员热情很高、积极主动地开展各种活动,但随着活动的开展,大家感觉理论知识贫乏、方法理念陈旧;经过各成员的认真反思,必须更新理念。因此,魏香三给各成员订阅了《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等杂志,赠给了窦桂梅的《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朱永新的《走进最理想的教育》、袁梦的《专家型教师的成长之路》等书籍,经过成员认真的学习和交流,各成员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给自己进行了准确的定位。
  常思常新,不拘一格。在教学中,魏香三并不是“一招鲜,吃遍天”,他坚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参加各种论坛,不断采用新的教学形式,丰富教学手段。2014年,魏香三在山东参加一个教学论坛,开始接触到了“微课”的概念,而这种新的教学手段也成了魏香三教学进阶的又一个新工具。通过自己对技术的琢磨以及同教学知识的融合,在全国微课大赛上,他豪取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
  “微课只是一个新的教学方式,通过新兴的教学手段表达出内容,这才是关键。”魏香三介绍,微课的时长有限,在有限的三五分钟之内,教师切忌放过多的内容进去,讲清一个重难点知识就已经够了。其次,用好实验探究这个关键的表达方式,最后,要注意形式的“动态”,将动画、音乐、图片、视频的多种元素结合起来,保证微课的活力和吸引力。
  教师、校长、名师。“如果让我重新选择,下辈子我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做一名教师。”魏香三总是这样自豪地说。那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性教师呢?他说,除了课堂研究、教学研究之外,课题研究也得下真功夫。
  2013年,工作室承担亳州市教育科研课题《对高中化学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探索》并顺利结题,其成果获安徽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2018年,工作室承担安徽省教育科研课题《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魏香三将工作室的成员分为三个小组,分别以生活化学、社会化学、高考化学为背景,将一个大的课题分而化之,成员们各自发挥出自己的能量,目前课题已经顺利结题,其成果获2018年亳州市教科研成果一等奖、 2018年安徽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校本教材《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已出版发行。
  “做研究性教师有一种巨大的满足感,这不仅仅是体现在教师评职称、职业考核等功利性的方面,课题科研上的研究获得感还可以克服教师这个较为封闭的职业产生的职业倦怠感,这是很重要的一种功能。”魏香三说。
  名师
  面对面
  PROFILE
  本刊记者:您作为一名以科研为特色的教师,对于教师走研究性道路有什么建议呢?
  魏香三:对于初级教师,他的目标要定位好,主要是专注在课堂教学的研究上,做好听课、观察、记录这个层面。听课,就是听不同类型、不同年级老师的课,观察老师课堂的掌握、学生课堂的表现,记录课堂的优点,从而激发自己的成长。对于骨干教师,他的侧重点就在课堂教学的创意上,通过听课、磨课、反复,然后激发自己形成一定的教学特色,初级教师和骨干教师要想形成自己的特色,重要的是要以课题为抓手,然后形成特色的系列化。对于成熟的教师,那就要侧重指導、引导点拨骨干教师和初级教师,在教育教研、教育科研上形成研修共同体,发挥研修共同体的智库功能。
  本刊记者:在您的教师成长路上,有哪些人对您的教育教学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请您与我们分享一下。
  魏香三:《魏书生文集》改变了我的教学观:一是科学、平等、民主的教学管理;二是让爱充满课堂,让爱产生智慧,让爱与智慧在课堂上体现。朱永新《走近最理想的教育》改革了我的教育观:一是我对最理想的学校的理解;二是如何做最理想学校的校长、教师和学生;三是我对最理想学校文化建设的认识;四是学校如何实施德智体美劳。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改变了我对教育的追求,我力争做一个有影响的教育专家。
  本刊记者:您说自己的教育梦想是做一名有影响的教育家,那您所说的“影响”是指什么呢?
  魏香三:影响我的学校成为研究型的学校,造就研究型的教师,培养研究型的学生。让学校在研究中发展,让教师在研究中成长,让学生在研究中成材。
其他文献
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总决赛于2017年8月4日-8月6日在北京大学开启,自初赛以来,本届大赛共有来自全国2579所学校的200余万名学生参赛。这项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和课堂内外杂志社联合主办的赛事已经成功举办12届,累计参赛人数超过1300万人次,参赛学校达13700所。记者了解到,针对目前作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创新作文大赛积极推动作文教育教学改革,试图在应试作文之外闯出一条新路
执教初中数学9年,其中担任班主任5年,芮虎林只要往教室门口一站,便能迅速让整个教室“降温”。因为在课堂上不苟言笑,还不许学生有任何小动作,“严”仿佛成了芮虎林的最醒目的标签,让人忍不住怀疑他年纪轻轻却是一个人见人怕的“老古板”。  一座“移动冰山”  提到芮虎林的“严”,那就不得不说说学生对他的“怕”。在课堂上,上课讲小话是绝对不允许的,因为在芮虎林眼里,这根本不是“小动作”,而是“大动作”。什么
四月芳菲,经过一番与疫情的抗争,我们終于等来了春天。当我们走进熟悉的校园,看到孩子们充满欢乐的笑脸,一种岁月静好的幸福感油然而生。此刻,我们会觉得孩子们的吵闹声无比可爱,校长的工作安排也特别有趣。回归时刻,战斗力满满。  这个漫长的寒假,“停课不停学”,让老师们get住了许多网课新技巧。有目标、有节奏地实施线上教学后,对于效果的评估却忧喜参半。班上有自制力、家庭管理严格的孩子,在网课期间也顺利跟上
或回首,或正身处其中,或即将跨入。校园生活在你的记忆中,永远都占着一席之地,而让你记忆犹新的,或许更多的是那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他们穿插在课堂、课本和考试之中,你可在里面施展自己的一技之长,也可以在那里实现那些埋藏已久的梦想……  回民实验小学  为了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家庭与社会的适应能力,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回民实验小学每年都会举行日常行为规范及生活技能
“在这个平凡厚实的岗位上,我没有高深莫测的豪言,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微不足道的行动与细节。每个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我们要以耐心陪他们成长,以宽容助他们成长。走了两年路,他们是年轮的刻痕,光阴的见证;两年的时间太短,不够他们养好腿脚,漂洋过海,万里长征。两年的空间太大,模糊了定位,空荡了眼神。拉长,拉近,依然不甚明了,远方,到底在何方。”——杨天雪  带着对英文的热情  从中学开始,杨天雪的英
在才过去不久的两会期间,很多教育问题被提出。在此大背景之下,“三点半”现象再次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教育部规定小学生每天在校教育教学活动时间不超过6小时,也就是说,小学生需要在下午三点半左右放学,因此与父母的下班时间产生了时间差,在这个时间差里,孩子到底该怎么办?这一期我们邀请到了三位心理学专家各抒己见。  从孩子的身心健康出发,看待“三点半”现象  三点半放学是为了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给予充足
2017年2月5日~11日,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文学特长生”語文素养提升课程训练营分别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圆满落下帷幕。此次训练营由课堂内外少年大学主办,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重点高中的优秀学生数百人参与。在为期近一周的活动中,营员们参观了营地所在的大学校园,并与教授名师面对面,就高校自主招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高考作文备考等主题与专家教授进行了互动交流。  零距离接触自招专家  在北
名师名片  陈琳,山西创意语文工作坊主持人。从事高中语文教学16年,连续多年担任高三毕业班、复习班班主任及语文任课教师工作,先后主编出版高中教学用书9本,参编13本,发表多篇教学论文,并被聘任为《学习报》特约编审,“全国三新作文教学研究会理事”,2017年被杭州敬一书院、西安秦都高才国学研究中心特聘为副教授。  你可以影响改变他的一生  想做一名老师是陈琳从小的愿望。他出生在一个山村,学校很小,只
校园里,绯红的樱花正在尽情地绽放,温润的桃花正在热烈地盛开,娇羞的蒲公英像星星般点缀在如茵的草地上,池塘边柳浪起伏,群鸟正在婉转啼鸣,其中似乎就有斑鸠的“勃咕咕”声。一段生命成长的故事就此转场。但故事还在延续,还在发展。可以想见,后面的故事,背景一定更加广阔,情节一定更加精彩。毕竟,春天已经到了。  2017年3月4日,我发现学校社团活动专用教室的窗台上,有两只斑鸠正在搭窝。于是告诉了“文学社”的
我对书法的喜爱要得益于家庭的熏陶。  在我家的一个角落里,有一个大书柜,里面摆放着的书中有很大部分是各种字体的字帖、书法字典及名家名作,那时的我虽然不太懂得欣赏,但书法那飘逸灵动的形象已在我幼小的心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五岁时,父母便把我送到北京市少年宫学习书法,从那时起,我便推开了书法艺术这道神奇的大门,走进了这座中华民族文化象征的艺术殿堂。  初学书法是枯燥的,而学习书法的过程就是在枯燥乏味的路